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575篇
  免费   10篇
各国政治   6篇
世界政治   18篇
外交国际关系   22篇
法律   91篇
中国共产党   132篇
中国政治   235篇
政治理论   37篇
综合类   44篇
  2023年   5篇
  2022年   6篇
  2021年   7篇
  2020年   5篇
  2019年   4篇
  2018年   3篇
  2017年   7篇
  2016年   10篇
  2015年   16篇
  2014年   60篇
  2013年   59篇
  2012年   50篇
  2011年   59篇
  2010年   67篇
  2009年   50篇
  2008年   37篇
  2007年   36篇
  2006年   31篇
  2005年   18篇
  2004年   14篇
  2003年   11篇
  2002年   9篇
  2001年   7篇
  2000年   8篇
  1999年   2篇
  1998年   2篇
  1997年   1篇
  1991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58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515 毫秒
31.
闻午 《政协天地》2011,(12):34-36
畲族起源于广东潮州的凤凰山,后因各种原因迁徙散落各地。明清时期,是畲族先民向闽东浙南大迁徙时期。当他们到达这里时,平原地区已多为汉族居住,自然条件较好的地方也已为汉族所垦殖。因此,他们只能开山劈岭,拓荒造田,新建家园。畲民还因此而自称“山哈”(意为住在山里的客人)。位于霞浦县西部盐田畲族乡的二铺村就是个地地道道的山村,村域内林地面积八千多亩.而耕地面积却只有六百亩。由于山多地少,一部分年轻人便跳到山外创业或经营小本生意。2006年,正在省城“闯江湖”的雷禄新因为“见过世面”被推选为这个千人畲族村的“最高行政长官”,那一年他还不到25岁。5年不到的时间里,他带领村民因地制宜、“靠山吃山”,大胆摸索山区少数民族村的发展新路,使得村民收入增长了40%。他说,再有5年时间,他要让飞到山外的凤凰都飞回来。  相似文献   
32.
北方郭氏宗族本以务农起家,自清初开始成为当地望族。郭氏先后出现了一批读书仕宦之士,郭氏宗族亦逐渐兴盛,成为地方望族,郭氏初撰家谱也始于此时。通过长时段的考察,从明末起直至新中国成立时期,郭氏宗族共计八次兴修家谱。而透过历次兴修家谱的情况可以看出,郭氏宗族经历了一个从兴盛到逐渐衰落的变迁过程。  相似文献   
33.
明清时期,国内各地的客帮商人为了维护其共同利益,在各地开设了会馆,并且逐渐形成同籍商人聚居的现象。明清时期会馆的社区管理功能一直被相关会馆研究所忽视。本文以山陕会馆为例,从明清时期工商会馆的自然社区功能、经济社区功能、精神社区功能三个方面,分析了其所发挥的社区功能,认为工商会馆实质上是以乡缘关系为纽带、以利润分享为杠杆、以维护利权为鹄的的商帮社区自治形式。它既承载了传统,又反映了社会的变迁,是中国商人进入明清后,根据社会转型初期的需要而进行的制度创新。  相似文献   
34.
《党的建设》2014,(10):41-41
平遥古城位于山西省中部。是一座具有2700年历史的文化名城。是我国境内保存最为完整的四座古城之一,是我国汉民族城市在明清时期的杰出范例,也是目前我国唯一以整座古城申报世界文化遗产获得成功的古县城。,它以悠久的历史,为人们展示了一幅非同寻常的文化、社会、经济及宗教发展的完整画卷。  相似文献   
35.
王伟  刘喜涛 《求索》2011,(8):245-247
明清两代士大夫对方孝孺的评论和追忆持续存在,其有一定轨迹可循。从永乐到正统初年,对方孝孺的评论是政治的禁区。天顺朝后,对方孝孺的评价逐渐被朝廷默许。万历年间,对方孝孺的评论成为士大夫的焦点话题。明清易代之际,对方孝孺的追忆具有回归建文政治的寓意。清代对方孝孺的评论主要集中到方孝孺的"忠义"观。通过对明清两代有关方孝孺评论的走势分析,可以透视出士人和朝廷评价标准和视角的差异,以及在差异中的相互渗透和博弈。  相似文献   
36.
13世纪的中国,历史上正是南宋金元时代。此时在南方是"直把杭州作汴州"的偏安的小朝廷,北方则是面临着元军高压、岌岌可危的局面。然而,在历史的长河中,这个阶段却正是中国古代数学史上的黄金时代。在很多方面,中国学者的工作在世界上都处于遥遥领先的地位。  相似文献   
37.
1修志是我国独特的一道文学景观,它始于六朝,经宋元发展,至明清而盛,至今已历经千载,不但积累了相当丰厚的成果,而且形式多样,涌现了一大批方志名家,理论研究自明清以来也多有建树,且渐形成一套形之有效的"行文规范"。  相似文献   
38.
《公民与法治》2014,(14):45-46
一代王朝依靠海商打败荷兰强盗 所谓“大明王朝”终于被人民唾弃了。内地流民起义,沿海武装走私,人们自己救自己。17世纪中叶,朝廷不要海权,而沿海人民则以武装走私捍卫中国海权。  相似文献   
39.
廖群  许红 《民主》2014,(2):19-20
<正>苏州,曾拥有如丝绸般华丽柔软的绮梦,是文人笔下的"温柔富贵乡",是丝绸悠久历史的见证之地。有史料记载,大约在5000年前,先民已开始植桑养蚕。明清时期,苏州丝绸生产领衔全国。到民国时期,苏州丝绸产业链完整,制作精良,是享誉世界的中国代表性工业产品。1949年后,经过公私合营,苏州百余家厂整合为振亚、东吴、光明、新苏等四家丝织厂和新光漳绒厂及两个漳绒合作社。苏州丝绸跃上一个新台阶,形成了  相似文献   
40.
严利人 《两岸关系》2007,(11):60-61
明清时期,福建漳浦石榴镇攀龙村大批先民渡台垦荒。后裔繁盛。目前,台湾攀龙林氏裔孙有2万多人,洪氏裔孙1万多人。占台湾人口总数千分之一以上。中国国民党副主席林丰正的祖地也在这里。去年以来,林丰正先生两次到攀龙村省亲谒祖,表达浓浓的故乡情。藏在深山人末识的攀龙村引起了世人的注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