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6059篇
  免费   24篇
  国内免费   12篇
各国政治   33篇
工人农民   36篇
世界政治   202篇
外交国际关系   23篇
法律   1412篇
中国共产党   1835篇
中国政治   1752篇
政治理论   474篇
综合类   328篇
  2024年   8篇
  2023年   30篇
  2022年   34篇
  2021年   43篇
  2020年   39篇
  2019年   30篇
  2018年   11篇
  2017年   38篇
  2016年   85篇
  2015年   105篇
  2014年   721篇
  2013年   619篇
  2012年   689篇
  2011年   791篇
  2010年   779篇
  2009年   658篇
  2008年   479篇
  2007年   279篇
  2006年   179篇
  2005年   164篇
  2004年   139篇
  2003年   54篇
  2002年   48篇
  2001年   38篇
  2000年   22篇
  1999年   2篇
  1998年   3篇
  1997年   1篇
  1996年   1篇
  1995年   1篇
  1993年   1篇
  1988年   1篇
  1987年   2篇
  1979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609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91.
在网络曝光和网友围观的强力氛围下,一些腐败官员会更加"隐蔽",这导致反腐查处难度加大时下,最给力的反腐力量莫过于网络。从博客到微博,从飞信到微信,网络搭建的媒介新平台,正让"监督亮点"无处不在,让"反腐触角"无孔不入。相较于过去单一化的反腐监督手段和模式,网络媒介上的"技术赋权"为公众提供了一个更为广阔的舆论监督平台。我们可以看到,当下无数网络草根个体问政热情高涨,  相似文献   
92.
张军 《法人》2013,(1):73-75
雍正治贪先从整肃财税制度入手,推行耗羡归公之法,以明规则取代潜规则,切断官员"小金库"的来路,继而用收支两条线的政策高薪养廉,从而在很大程度上遏制了官员贪腐行为康熙皇帝为一代雄才大略的君主,其在稳定统治秩序上,功莫大焉,早年治贪也颇见成效,然而待到内外稳定,天下太平之后,渐入暮年的他遂有了求稳怕乱的心理,官场贪腐此刻已极其盛行。尤其是州县一级官员,常以征收耗羡盘剥民众,蚕食国家收入。"耗羡"是附加在正税之上征收的抵补实际损耗后的盈余部分。清初赋役沿袭明朝万历年间钱粮则例旧额,除正额赋银(地丁银和漕粮)外,  相似文献   
93.
《党课》2013,(24):53-54
“官本位”产生和存在的原因是长期、多方面的,是经济、政治、文化和社会及其制度体制等多种因素综合作用的结果。而从当前实际来看,官员权力过大、“灰色”利益过多,缺乏有效监督而引发的官场“富营养化”是催生“官本位”意识的关键因素。破除“官本位”意识,  相似文献   
94.
《理论与当代》2014,(10):54-55
正公方彬在8月的《人民论坛》上撰文指出,在某些特殊领域或腐败重灾区,沉疴日久,不"换血"无以新生。在这种情况下,可考虑打破常规,突破现行体制机制限制,拓宽人才使用空间。一是选用逆淘汰出局者和被潜规则"冷藏"者。这一对策能产生价值导向的作用,即让保持道德形象者出主流仍能回主流。我们为什么没有几人主动引咎辞衰?因为不管何因,出局后再无入局之可能。所以,打破出局  相似文献   
95.
“一边是工作上的废寝忘食,一边是生活上的贪污腐化”,这是目前我国相当一部分落马官员“双面人生”的写照。除了个人主观原因外,还有哪些其他因素导致部分领导干部的生活失范?应当如何定位当代领导干部的社会角色?需要做更多的理性思考。  相似文献   
96.
各地在办理人民代表大会会议上代表提出的议案、建议、批评和意见中,结合实际情况,采取了多种办理措施,建立了办理代表议案、建议的制度、办法等,使代表议案、建议办理工作步入了制度化、规范化的运作程序。人大代表的民主监督权利得到了较好的落实,但在办理实效上仍然还存在一些差距。为提升办理代表建议实效,将办理代表建议效果列入问责机制,有利于加大代表建议的办理力度,产生良好的社会效应。  相似文献   
97.
在国外,政治秀在选举期间比较突出。政治家作秀的动机在于展示竞选纲领和个人魅力,以期获得选民的认可和支持在现代社会的政治生活中,很多政治家或者政府官员,为了展示自己或所属党派、团体或者机构的政策重点以及个人魅力,获得更多的民众支持,树立威信和地位,往往喜欢通过大众媒体进行各种形  相似文献   
98.
声音     
《廉政瞭望》2012,(5):3-3
死刑不可能震慑层出不穷的贪官.只要官员不受监督的机制不变,我们每个人都是潜在的贪官.只不过一时还没有机会罢了. ——中国宪法学会副会长张千帆  相似文献   
99.
曾晖 《廉政瞭望》2014,(6):54-55
爱“数落”官员,却又受追捧 廉政瞭望:你常常在给官员的讲座上语出惊人,为什么?  相似文献   
100.
邓子滨 《法学》2012,(8):61-66
所谓"国家官员的超法规免责事由",并非刑法理论上公认的"阻却事由",而是专指国家官员实施了违法乃至犯罪行为,但基于国家宏大制度和宏观政策背景,在实践中得以减免其法律责任的情形,其基本逻辑为"目的证明手段正当",陕西"强制引产"事件即为典型事例。世界各国虽然由严格禁止堕胎到逐渐允许有法定限制的堕胎,但不得任意处置胎儿乃是人性的底线,"胎儿值得法律保护"是最基本的共识。人的概念必须受制于"尊重个体生命"的道义命令,不应听命于不确定性的法律目的,从而使某些人失去法律规则的保护。灵活而多义的目的论解释会潜移默化地化解或者架空法律。一旦将某种目的深深地刻上"国家"或"高尚"二字,宣称"好的目的可以使坏的手段正当化"、"政府为了善的目的就可以违法",目的便具备了无限的干预力,任何个人的牺牲以及各种形式的个人牺牲,就会轻而易举并且在所难免。必须给这种干预力以极大的限制,否则它会伤及自身。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