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870篇
  免费   43篇
各国政治   3篇
工人农民   13篇
世界政治   66篇
外交国际关系   3篇
法律   1592篇
中国共产党   166篇
中国政治   518篇
政治理论   64篇
综合类   488篇
  2024年   7篇
  2023年   30篇
  2022年   37篇
  2021年   35篇
  2020年   55篇
  2019年   19篇
  2018年   8篇
  2017年   16篇
  2016年   47篇
  2015年   84篇
  2014年   254篇
  2013年   228篇
  2012年   219篇
  2011年   257篇
  2010年   201篇
  2009年   209篇
  2008年   199篇
  2007年   133篇
  2006年   184篇
  2005年   131篇
  2004年   83篇
  2003年   99篇
  2002年   107篇
  2001年   79篇
  2000年   115篇
  1999年   36篇
  1998年   9篇
  1997年   12篇
  1996年   1篇
  1995年   1篇
  1994年   3篇
  1993年   1篇
  1990年   1篇
  1989年   2篇
  1988年   3篇
  1987年   1篇
  1986年   2篇
  1983年   2篇
  1982年   1篇
  1981年   1篇
  1979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91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81.
182.
编辑同志: 陈某为国家工作人员,其私自将镇政府所有的20间房屋变更过户到自己名下,办理了产权证书。并将房屋以抵押担保的形式在银行贷款50万元.用于自己做生意.  相似文献   
183.
2012年谢某承包“马德里春天”“御园世家”“莱茵庄园”“航空家园”4家建筑工地部分工程.并雇佣工人进行施工。9月.上述四个项目工程已给付谢某劳动报酬共计60万元。工程款结算后.谢某逃避支付张某等25名受雇劳动者报酬共计373986元。  相似文献   
184.
牵连犯的中止形态,是指行为人在实施具有牵连关系的犯罪中,在实施目的行为、结果行为中自动放弃相应犯罪或者自动有效地防止相应犯罪结果发生的情形。牵连犯的中止形态处理应当结合本国的相关刑事立法规定来具体分析。就我国而言,对此问题应分以下四种情形来具体分析:实行从一重处罚的牵连犯的中止形态;实行数罪并罚的牵连犯的中止形态;实行从一重从重处罚的牵连犯的中止形态;实行独立法定刑的牵连犯的中止形态。  相似文献   
185.
《海南人大》2006,(9):29-31
第一条 为保障道路交通有序、安全、畅通,预防和减少道路交通事故,依法处罚道路交通安全违法行为,依照《中华人民共和国道路交通安全法》和《中华人民共和国道路交通安全法实施条例》,结合本省实际,制定本规定。  相似文献   
186.
数据     
《时事资料手册》2006,(4):117-117
6月29日。十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二十二次会议表决通过了刑法修正案(六)。有几大修改点值得关注。  相似文献   
187.
对帮助犯罪分子逃避处罚罪主体范围的理解和适用,见仁见智。以罪刑法定为指导对本罪主体进行法条解析:本罪之应然主体以“身份说”为主,兼采“职权说”,皆以负有查禁犯罪的职责为前提。查禁犯罪活动是从调查、发现犯罪人或犯罪事实开始,到立案侦查、审查起诉这一过程的活动。负有查禁犯罪活动职责的各级党委机关中的政法委工作人员,不能成为本罪之主体。  相似文献   
188.
《治安管理处罚法》的颁布施行具有重要意义及突出特点,与《治安管理处罚条例》相比较,具有宽严更适度,管理更到位,处罚更规范,程序更严格,监督更有力等特点,该法新增加规定的内容,是对我国治安管理制度的重要发展和完善。  相似文献   
189.
对牵连犯本质特征的界定 ,应从其内部特定的质去寻找 ,是正确界定牵连犯特征的逻辑思维的方法论 ;对牵连犯中的牵连关系 ,只有行为人实施数行为时在主观上具有牵连的意图 ,该数行为在法律规定犯罪构成上存在包容或交叉关系 ,才能认为数行为具有牵连关系 ;对牵连犯的处罚 ,应以其社会危害性为基础 ,坚持以择一重罪从重处罚为原则 ,以刑法和司法解释规定数罪并罚为例外的处断原则。  相似文献   
190.
职务过失犯罪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职务过失犯罪是指国家工作人员在履行职务的过程中严重不负责任 ,失职不履行或者不正确履行自己的职责 ,应当预见到自己的失职行为可能造成危害社会的结果而疏忽大意没有预见 ,或者已经预见而轻信能够避免 ,致使公共财产、国家和人民利益遭受重大损失的行为。对职务过失犯罪的注意义务和认定 ,应采取抽象结果预见说 ;对职务过失犯罪的处罚 ,应重于技术过失犯罪和职业过失犯罪。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