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5162篇
  免费   66篇
  国内免费   6篇
各国政治   42篇
工人农民   47篇
世界政治   104篇
外交国际关系   70篇
法律   1476篇
中国共产党   1136篇
中国政治   1431篇
政治理论   263篇
综合类   665篇
  2024年   8篇
  2023年   57篇
  2022年   96篇
  2021年   103篇
  2020年   131篇
  2019年   39篇
  2018年   11篇
  2017年   41篇
  2016年   86篇
  2015年   201篇
  2014年   490篇
  2013年   381篇
  2012年   481篇
  2011年   485篇
  2010年   364篇
  2009年   422篇
  2008年   393篇
  2007年   311篇
  2006年   267篇
  2005年   206篇
  2004年   135篇
  2003年   95篇
  2002年   135篇
  2001年   136篇
  2000年   105篇
  1999年   17篇
  1998年   12篇
  1997年   6篇
  1996年   1篇
  1995年   8篇
  1994年   4篇
  1993年   1篇
  1992年   2篇
  1990年   2篇
  1986年   1篇
  1979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523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991.
992.
法律对屠杀问题的回应,始终在两种模式之间徘徊:一种是以国家刑法为给养来源的刑法上的敌人模式,另一种是源于国际刑法的刑法上的不人道模式。后者更适合屠杀的定性标准,它暗示了在大量死难者面前,对人性的否定。建立刑法上的不人道模式需要回应三个方面的问题:第一,罪的含义;第二,归责;第三,惩罚的实质。首先,根据《国际刑事法院规约》第7条,我们至少可以认为反人道模式中被保护的人性包含着两个相辅相成的要素:每个人的特殊性,以及每个人都平等地归属于人类共同体。其次,在归责问题上,我们不能满足于只制裁处于权力链条最顶端的人,还必须考虑等级体系的所有级别。最后在惩罚实质上,我们不仅要在刑罚制裁上考虑惩罚的本质,而且还需要从修复以及协商的角度看待这一问题。文章最后指出,刑法上的不人道模式成为一个可以实现的、普世的理想,尚需国际法与国内法的合作以及各个学科之间的协力。  相似文献   
993.
刘伯就 《法制与社会》2010,(18):248-249
《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第385条规定:"国家工作人员利用职务上的便利,索取他人财物的,或者非法收受他人财物,为他人谋取利益的,是受贿罪"。受贿罪的特点是国家工作人员利用自己的职权或者影响力进行贪财图利,简而言之即是"以权谋私",这类犯罪严重损害国家机关工作人员及职务行为的廉洁性,严重腐蚀国家肌体,妨碍国家职能的正常履行,禁止受贿就成为当前我国廉政建设的重要内容。打击受贿犯罪,首先就要辨明行为是否构成受贿罪,本文将对"为他人谋取利益"在受贿罪中的地位及性质进行探讨,以便更好地区分罪与非罪。  相似文献   
994.
对刑法中的因果关系的判断应着眼于本国的司法实践。由于我国耦合式的犯罪构成模式,使得我国在刑法因果关系的判断上不可能仅是事实层面的判断,而应是事实层面和价值层面的统一。只有将这两个层面之间的关系理顺,才能对刑法上的因果关系做出合理的判断。  相似文献   
995.
揭示明确暴力手段的内涵,应当注意把握其基本特征。暴力手段的主观特征包括故意性、目的性两个方面,客观特征包括作为性、强制性、对象性三个方面。  相似文献   
996.
随着经济生活的不断发展,在司法实践中遇到的犯罪形式在不断翻新,理论与实务界对掩饰、隐瞒赃物犯罪行为人的主观方面及"犯罪所得"的认定等均存在较多争议。笔者拟在实务视角下,对犯罪者"明知"、犯罪对象中"犯罪所得"、犯罪客观行为以及赃物罪定罪标准等进行分析研究。  相似文献   
997.
本文基于新公共管理和新公共服务两大理论的学理分析,剖析了数字政府建设中政务服务效能提升的制约瓶颈并提供了相应的对策建议.分析结果表明:分散的政务服务抑制了服务效能、异向的政务数据影响了业务协同、失衡的供给能力制约了发展水平.研究结论认为,优化政务服务基础平台、完善政务信息共享机制、提高政务服务供给能力是数字政府建设中政...  相似文献   
998.
所谓主观权利和客观权利相区分是对主观权利与客观法相区分的误解:并且,其是德国宪法理论对基本权利性质的解释,并不适用于民事权利;民事权利和法益都有要求他人不得妨碍其利益得以实现的权能。合理使用在法律性质上是社会公众使用他人作品的利益,而不是一项客观权利。尽管这种利益不能得到侵权责任法的直接保护,但却可以通过客观法理论、依据著作权法一般条款,请求他人不得妨碍该利益得以实现。  相似文献   
999.
上转换发光材料显现指纹技术的研发与应用展望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上转换发光,是指长波长的光辐射转换为短波长的光辐射的过程,对非渗透性客体上背景有荧光或图案花纹干扰的手印显现,是实际案件中经常遇到的难题,常规荧光显现方法效果较差,而上转换发光对此有巨大的潜力。本文对上转换发光材料在疑难背景上手印显现的原理、条件、现状以及未来发展方向进行了系统的阐述。  相似文献   
1000.
田庚 《时代法学》2013,(5):73-78
历史的不可回复性、案件证据的证明相对性以及法官认识能力的有限理性,决定了事实真伪不明案件的客观存在。法官不得拒绝裁判的司法规则要求法官对于事实真伪不明的案件必须作出处理,但是证明责任的滥用与事实推定的失范违背了司法裁判权的运行规律。要解决该问题,需要从改良事实认定模式、谨慎适用证明责任、认真对待经验法则等方面入手,构建良性互动的事实真伪不明案件的事实认定裁判规则,让司法裁判最大限度地获取社会公众认同。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