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4405篇
  免费   104篇
  国内免费   17篇
各国政治   82篇
工人农民   10篇
世界政治   144篇
外交国际关系   117篇
法律   1286篇
中国共产党   867篇
中国政治   1040篇
政治理论   326篇
综合类   654篇
  2024年   7篇
  2023年   45篇
  2022年   54篇
  2021年   58篇
  2020年   42篇
  2019年   28篇
  2018年   17篇
  2017年   19篇
  2016年   40篇
  2015年   118篇
  2014年   278篇
  2013年   236篇
  2012年   347篇
  2011年   387篇
  2010年   316篇
  2009年   378篇
  2008年   424篇
  2007年   314篇
  2006年   294篇
  2005年   287篇
  2004年   300篇
  2003年   191篇
  2002年   125篇
  2001年   98篇
  2000年   70篇
  1999年   19篇
  1998年   9篇
  1997年   4篇
  1995年   2篇
  1994年   2篇
  1993年   7篇
  1991年   6篇
  1989年   2篇
  1982年   1篇
  1981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452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81.
宪政意识是人民警察法律素质的重要组成部分,宪政意识对警察队伍建设和正确执法至关重要。培植和增强人民警察的宪政意识,必须重视人民警察的宪法教育与学习、树立宪法至上的法律观念、强化警察的公仆观念与服务意识、注重警察执法的违宪监督和加强警察法律文化建设。  相似文献   
82.
BY the turn of the19th century,Beijing's status as economic,po-litical and cultural capital had attracted so many theatrical troupesfrom Shaanxi,Anhui,and Hubei that it resembled a multi-facetedperformance venue.The Anhui Opera troupe initially arrived at theinvitation of the imperial court,but its popularity soon extendedfrom the nobility to the common people.Lesser-known companies came on theirown initiative,and their warm reception encouraged many,in common with theAnhui Opera company,to…  相似文献   
83.
根据法治的价值内涵的不同,可以将法治分为形式法治与实质法治两大类.形式法治是分析实证主义法学传统的法治观念,认为法治就是法律之治;而实质法治则是价值法学传统的法治观念,认为法治必须是善法之治,必须以保障人权和自由为目的.在价值内涵上,实质法治和宪政主义的基本理念相契合,宪政主义构成了法治主义的价值本质.  相似文献   
84.
树立正确的宽容品质认识,在于合理剥离儒教和精神。由此获得的宽容,在构建中国宪政中,可以成为国家权力界定和市民社会培育的有效推动力量。基于中国乡土社会背景,宽容将使得乡土精神外现的民间化可以获得国家法的认同,使得民间纠纷可以获得小文字法的化解,这必将有助于国家和市民社会之间的良性互动,从而获得中国宪政的实然性架构蓝本。  相似文献   
85.
法治是以法律的至上性和公正性为基础的一种法律体系.宪政是以法治为条件或环境,以宪法实施为依据的民主政治形态及其运行过程.法治是宪政的一部分,是宪政的必要基础,是宪政的基石.这是因为法治原则是宪法的基础原则之一;宪政的基本精神是建立有限政府,而法治正是其集中体现;法治是保障宪法实施的重要手段;法治观念的养成是宪政实现的精神条件.  相似文献   
86.
在西方文化传统基础上产生的宪政民主制度已经实行了几百年.其弊端有制度设计上的先天缺陷.也有后天墨守成规之不足。在多元、多样、多变的时代.世界政党政治发生了深刻变化.西方政党逐渐蜕变成“选举机器”.以西方多党制和议会制等为主要内容的“宪政民主”已成为极化政治和金钱政治的代名词.制度性困境越来越明显.  相似文献   
87.
90年前的2月上旬,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京汉铁路工人举行了以罢工为主要形式的反抗北洋军阀黑暗统治的革命斗争。它是中国共产党领导的第一次中国工运高潮的“最后一个怒涛”,它谱写了中国工运史上一页激昂悲壮、荡气回肠的篇章。由于这一罢丁斗争以1923年2月7日为顶点,故史称“二七”罢工,亦称“二七”运动。90年后,在深入学习和贯彻中共十八大精神的今天,重温这段历史,正确评价“二七”运动,对我们弘扬“二七”精神,坚定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仍有重要意义。本文仅从三个方面对论题进行探讨。  相似文献   
88.
雍涛 《探索》2012,(1):43-52
毛泽东在民主问题上有很多重要的精辟的论述,如"民主共和国"思想、"宪政"思想、"人民当家作主"思想、"个性解放"思想等等,同时又存在不少局限,如集权专权思想,主张"人治"、反对"法治",强调民主的阶级性而否定民主的普适和可借鉴性等等。认真分析毛泽东在这些问题上的是非得失,总结经验教训,对于我们今天进行社会主义政治文明建设,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89.
常言道,书山有路。毛泽东一生登攀书山之路,别具风景。毛泽东的阅读史,从一个方面反映了他的精神成长史、认识发展史、思想升华史、情感愉悦和情感表达史。更重要的是,毛泽东的阅读生涯和他的实践活动密不可分,他的阅读史,也是他的主观世界和客观世界的互动史。在不同时期,因背景不同,任务不同,境遇不同,需要解决的问题不同,关注的重点不同,个人的兴趣和精神状态不同,毛泽东重点阅读的内容也有所不同。总体上来看,各个时期的阅读,都或隐或显地为了树信仰、求真知、促实践、达情意。从这几个角度来梳理毛泽东的阅读史,可以更切实而具体地了解他在不同时期为什么读书,重点读什么书,怎样读这些书,如何运  相似文献   
90.
刘琼 《法制与社会》2012,(33):140-141
近年来,开放平台发展趋热,它即体现了互联网"资源共享"的本质,又代表了互联网未来分发展方向。网络开放平台的迅猛发展极大的增加了用数字化形式保存信息的容量,个人获取、处理、存储、传播这些信息的能力都得到极大的提升,而未来的电脑技术的进步无疑会不断扩大这种能力。与此同时,侵犯网络开放平台用户隐私权的现象也日趋严重,对网络开放平台用户利益的维护,不仅关系到对人权的尊重,还关系到网络开放平台的健康发展。本文主要分析网络开放平台的现状与发展分析了开放平台用户隐私权法律保护的现实困境,从宪政角度阐述了网络开放平台用户隐私权法律保护的必要性和建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