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5074篇
  免费   82篇
  国内免费   34篇
各国政治   63篇
工人农民   22篇
世界政治   114篇
外交国际关系   90篇
法律   1315篇
中国共产党   702篇
中国政治   1245篇
政治理论   587篇
综合类   1052篇
  2024年   14篇
  2023年   88篇
  2022年   81篇
  2021年   89篇
  2020年   91篇
  2019年   66篇
  2018年   27篇
  2017年   53篇
  2016年   68篇
  2015年   148篇
  2014年   270篇
  2013年   278篇
  2012年   416篇
  2011年   391篇
  2010年   350篇
  2009年   413篇
  2008年   452篇
  2007年   391篇
  2006年   340篇
  2005年   348篇
  2004年   335篇
  2003年   201篇
  2002年   132篇
  2001年   73篇
  2000年   51篇
  1999年   13篇
  1998年   5篇
  1997年   1篇
  1996年   2篇
  1995年   1篇
  1991年   1篇
  1989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519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0 毫秒
31.
在后冷战时代的第三次全球性民族主义浪潮所引发的民族问题中,俄罗斯联邦的民族问题尤为引入注目,主要体现在以下两个层面:第一,从联邦国家层面来看,主要是以联邦主体为单位的各主体民族与俄罗斯族的关系问题;第二,从联邦主体层面来讲,各联邦主体内部的主体民族与其他民族群体的关系问题。从转型以来俄罗斯联邦的宪政结构与联邦化的制度实践来看,俄罗斯先是采用协商性的联邦制,而后到普京时期又辅之以加强中央集权的方法来处理民族问题。俄罗斯解决民族问题的实际进程与制度构建之间的互动是一个值得关注的领域。  相似文献   
32.
法治是治理国家的方略,江泽民同志在党的十六大报告中提出了治国方略全面落实的任务。据此,作者就全面落实治国方略的基本意义、基本要求、基本条件以及若干相关认识问题,阐述了自己的见解和体会。  相似文献   
33.
社会性别:从本质论到社会建构论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传统心理学将社会性别看作是个体内在的、持久稳固的、与个人的社会政治历史情境相分离的特质。社会性别建构论则站在后现代主义的立场上,对上述社会性别本质论的普适性、性别政治、男性中心主义及方法论等问题提出了批判性质疑,认为社会性别并不是女性或男性内在的特质,而是社会建构的产物。社会性别建构论有利于打破心理学的保守主义倾向,促使心理学家关注社会情境对人类行为的影响,有利于摆脱本质论所困境,促进心理学的后现代转向;社会性别建构论倡导多元思维方式,使主流心理学界公认应采取多种研究方法以增加研究结论的效度。  相似文献   
34.
依法治国首先是依宪治国。现行宪法自1982年12月4日颁布以来,经过了1988年4月12日七届全国人大一次会议、1993年3月29日八届全国人大一次会议、1999年3月15日九届全国人大二次会议三次部分修改。随着我国政治、经济和社会的发展,特别是中国共产党的十六大制定了我国在新世纪新阶段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宏伟蓝图和行动纲领,现行宪法的某些规定与形势的发展已不相适应,亟需进一步加以修订,与时俱进,以完善我国的宪政制度。也就是说,实践在发展,实践无止境,宪法也要随着实践的发展而不断完善。为此,本刊编辑部特邀请本市部分政治学、宪法学专家学者就这个问题谈谈他们的看法和建议,供有关领导部门参考。  相似文献   
35.
李向平 《南风窗》2007,(9):82-84
在急遽的社会变迁中,中国社会的公共领域、中国人的价值重建均尚未成型。公祭、国祭却已在有意无意地依赖国家资本,试图经由国家祭圣祖的模式,再度建构一个新型的政治认同。  相似文献   
36.
定义"公共利益"的方法论及概念诠释   总被引:33,自引:0,他引:33  
范进学 《法学论坛》2005,20(1):15-19
何谓公共利益 ,如何理解和解释公共利益 ,不仅是法律解释的难题 ,而且在学理上亦不易把握。本文就定义“公共利益”的方法论作了简要的检视 ,认为定义“公共利益”的方法 ,可以从三个方面来加以理解和解释 ,即公共利益的一般学理特征、程序原则的限定以及法律列举与概括式规定。总之 ,公共利益不是目的 ,它仅仅是人实现其权利和自由的手段 ,为了人的尊严 ,为了人的价值 ,公共利益必须以宪政的名义进行  相似文献   
37.
蔡燕 《青年论坛》2002,(2):85-86
“三主”、“三式”语文导读法是钱梦龙于 2 0世纪初提出的一种新型的语文教学模式。他创造性地将“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训练为主线”整合到一个完整的教学构思之中 ;同时 ,将语文教学的目标定位于培养学生自学能力的水平之上 ,并提高到培育学生自立人格的高度 ,使其焕发时代的色彩 ,展示出强大的的生命力。本文旨在探索导读思想的现代科学内涵 ,给语文教育改革以启示。  相似文献   
38.
宪政——人类法治文明的最高结晶   总被引:11,自引:0,他引:11  
文正邦 《现代法学》2002,24(5):38-47
文章从依法治国首先要依宪治国 ,实行法治关键要实行宪政立论 ,层层深入地阐析了宪政的涵义 ,宪政与宪法的关系 ,宪政的性质、特征及要义 ,宪政与民主、法治、人权的关系等重要问题。  相似文献   
39.
孙中山与张君劢的宪政思想比较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张振国 《现代法学》2002,24(2):22-26
孙中山与张君劢的宪政思想在中国近代都有很大的影响。作为宪政理想的共同追求者 ,两人的目标和在某些问题上的观点是一致的 ,但在另外的问题上又有很大不同 ,本文就是对此的比较。  相似文献   
40.
在领导和亲自参加制定1954年宪法的过程中,毛泽东以科学的态度对立宪权的归属、立宪权的行使、立宪程序的遵循、宪法内容的正当性、宪法外在结构的合理性等立宪问题都进行了深入探索。其科学立宪思想为我国的宪政实践积累了宝贵的精神财富,对当前中国共产党领导人民如何以科学精神完善宪法,依宪执政,进而依宪治国,都有着重要的理论和实践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