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427篇
  免费   45篇
  国内免费   12篇
各国政治   20篇
工人农民   3篇
世界政治   68篇
外交国际关系   33篇
法律   917篇
中国共产党   271篇
中国政治   483篇
政治理论   210篇
综合类   479篇
  2022年   1篇
  2020年   2篇
  2019年   1篇
  2018年   1篇
  2017年   4篇
  2016年   7篇
  2015年   25篇
  2014年   87篇
  2013年   111篇
  2012年   191篇
  2011年   200篇
  2010年   162篇
  2009年   233篇
  2008年   262篇
  2007年   232篇
  2006年   203篇
  2005年   215篇
  2004年   238篇
  2003年   139篇
  2002年   74篇
  2001年   46篇
  2000年   37篇
  1999年   8篇
  1998年   2篇
  1995年   1篇
  1991年   1篇
  1989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48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91.
李琼  胡赣栋 《人民论坛》2013,(2):136-137
宪政是中国近百年来国家建设的不懈追求。由于我们对宪政的理解以及外在社会政治环境等诸因素的影响,宪政在我们的社会和政治生活中并非很近,甚至渐远。造成宪政追求困境的因素多样,文章以宪政意涵和模式为出发点来分析中国近代宪政追求的困境。  相似文献   
92.
在西方国家宪政体制下,各级议会一般拥有立法权、财政权和监督权,虽然没有非常明确地界定为重大事项决定权,但从权力行使的内容和过程上看,同样也存在与我国人大及其常委会重大事项决定权相类似的权力,  相似文献   
93.
宪政是规范公共权力程序化和法治化运作的制度安排。地方立法权是宪政的基本范畴,涉及中央与地方的立法权力划分。在维护宪法权威和法制统一的前提下,适度扩展地方立法权的范围,能充分发挥地方立法权的功能。提升地方立法质量,应在科学化、民主化和程序化等方面逐步完善。  相似文献   
94.
中国政法大学宪政研究所所长蔡定剑教授,于2005年7月到10月,应新加坡国立大学东亚所之邀做访问研究,得以对新加坡的制度亲历考察.回国后,他撰文总结考察成果,认为国内官员、学者所推崇的所谓新加坡经验其实存在很大的偏颇和误解,对人们了解新加坡产生了相当大的误导.  相似文献   
95.
本文试图建立个体主义、整体主义这样一对理想型概念,作为研究西方宪政思想史的框架,从而将西方宪政思想的诞生,描述为两种理想型所代表的各种政治思想相互冲突、不断融合的结果。  相似文献   
96.
和谐社会的宪政之维   总被引:21,自引:0,他引:21  
苗连营 《法学评论》2006,24(1):3-14
和谐社会的思想内蕴和宪政建设的精神旨趣具有内在的一致性。作为一种利益谈判与妥协机制,宪政使得任何利益主体或权力主体都不可能垄断利益资源、操纵决策过程,从而为实现社会的实质性和谐提供了根本的制度性支撑。民主参与无论是作为一种政治运作过程,还是作为一种制度安排,都广泛存在于当代宪政生活之中,它是在融合民主理论与宪政价值基础上而形成的一种新型宪政型态;利益衡量的各项宪政机制也只有以参与为前提或媒介方能发挥出应有的作用。强调民主参与原则,在我国现阶段更有现实意义。在构建和谐社会的进程中,有必要进一步更新宪政理念、拓宽参与渠道、规范参与方式,建立起更富有成效的以民主参与为核心的利益协调与整合机制。  相似文献   
97.
宪政民主作为现代国家最理想的政治制度,不仅是世界其他国家政治发展的主要任务,而且也是中国政治发展的首要任务,中国把民主宪政视为二十一世纪政治发展的核心。毛泽东的国体思想即人民民主专政理论,作为中国宪政思想的集大成,其所包含的内在精神及为解决现实政治问题所使用的策略在给与我们指导的同时又给予我们深刻的启示。  相似文献   
98.
民主宪政是中国自清末立宪运动以来孜孜以求的梦想,也是我国建设“法治国家”的根本目标;而和谐社会作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目标之一,一直是人类追求的美好理想,这两大目标紧密相连,两者相辅相成,缺一不可。只有实现了和谐社会,才能为我国的民主宪政的孕育发展奠定基础;只有实现民主宪政,才能保障和谐社会的实现和健康发展。民主宪政与和谐社会的实现须尊重和保障人权,树立宪法至上的权威和司法公正。  相似文献   
99.
一位哲人说:“对个人而言,凡不能怀着激情去做的事情,都是没有意义的。”张晋藩先生就是怀着将学术作为天职的志向和激情,毕生从事法律史研究与探索的。一、中国宪法史研究张晋藩先生说:“百年宪政是我学术生涯的第一个课题”。自1952年在中国人民大学国家与法权历史教研室从事中国法制史教学研究开始,伴随着新中国的宪法起草与宣传,张先生就开启了宪法史的研究。  相似文献   
100.
当代大学生是未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的中坚力量,在宪政建设中,大学生的地位可谓举足轻重。大学生的宪法教育和宪法意识水平将主导着他们参与宪政建设的热情。加强对大学生的宪法教育,培养大学生的宪法意识,对实现依法治国,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具有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