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374篇
  免费   43篇
  国内免费   12篇
各国政治   20篇
工人农民   3篇
世界政治   62篇
外交国际关系   33篇
法律   911篇
中国共产党   260篇
中国政治   463篇
政治理论   203篇
综合类   474篇
  2022年   2篇
  2020年   3篇
  2019年   4篇
  2018年   1篇
  2017年   5篇
  2016年   6篇
  2015年   22篇
  2014年   77篇
  2013年   104篇
  2012年   188篇
  2011年   193篇
  2010年   159篇
  2009年   231篇
  2008年   256篇
  2007年   231篇
  2006年   201篇
  2005年   214篇
  2004年   237篇
  2003年   136篇
  2002年   72篇
  2001年   44篇
  2000年   30篇
  1999年   8篇
  1998年   2篇
  1995年   1篇
  1991年   1篇
  1989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42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0 毫秒
951.
实现民法功能的宪政思考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蒋万来 《法学》2004,(1):66-72
文章认为 ,民法公认的平等观建立在各民事主体间程序的平等上 ,但是 ,我国目前二元社会的经济结构仍然先天阻碍着城乡之间人们起码的程序平等的实现 ;同时就法人和自然人而言 ,后者也面临重大不平等的危险 ;更甚者 ,由于宪政制度的缺失 ,私权极易遭受行政权利的侵入 ,使得即使出台民法典 ,其所肩负的功能不过是在为这些不平等的前提下产生的既存财产关系提供交易规则而已。文章比较了中西方宪政和私法发展的不同路径 ,反驳了某些学者提出的在我国也应象西方一样先发展私法然后完善宪政制度的观点 ,认为真正的使我国未来民法典为全社会大众的人权提供普遍的基本保障、维护社会公平正义 ,必须实现宪政 ,惟有宪政制度下的私权才是真正有保障的符合社会公平正义的私权  相似文献   
952.
屈永华 《法学评论》2004,22(4):115-121
中国近代报刊的创办由西方传教士开风气之先 ,随后 ,西方商人和中国知识分子相继加入该行列 ;报刊的发展对中国近代的民主宪政起了重要的推动作用 ;中国近代报律的产生是国人办报热潮兴起的必然要求 ,同时也与清末宪政运动呼吸相通 ;尽管清末报律对新闻自由进行了诸多限制 ,但其中所体现的进步意义和新闻的近代化转型同样值得关注。  相似文献   
953.
政治文明与程序宪政--社会变革的法律模式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徐亚文  廖奕 《法学评论》2004,22(3):13-20
本文提出以“程序宪政”作为新的学术范式 ,重构民主政治 ,实现政治文明。程序宪政作为宪政发展的高级阶段 ,与政治文明在价值理念、制度结构、目标功能、运行逻辑上趋向一致。程序宪政推动政治文明 ,政治文明规范程序宪政。民主政治的制度化、规范化、程序化是程序宪政的最终目的。  相似文献   
954.
中产阶层的宪政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张清 《法商研究》2004,21(5):73-79
当今中国社会最引人注目的现象是一个新的中产阶层的出现 ,它在我们这块土地上的成长发育吸引了众多社会科学家的目光 ,把它放在历史长河和现实背景中加以审视是一种客观的态度。现代化群体位序的确立和强大中产阶层的培育 ,有利于现代化进程 ,有利于个体向上流动。而每个个体的幸福和上升的通道应该尽可能地获得很好的制度保证 ,也就是民主制度的建立和宪政法治理念的确立。中国的宪政将有赖于公平价值的建立、对相关利益群体或者阶层的兼顾 ,因为中产阶层是宪政最坚定的支持者 ,而中产阶层的健康成长又有赖于整个社会的稳定前进。  相似文献   
955.
宪政视野中的权力与权利关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宪政的核心问题是权力与权利关系的问题 ,各国在致力于二者之间良性平衡结构的期望是共同的。因此 ,我们可以透过权力与权利在西方国家不同历史时期强弱势态的变动认识宪政演进的基本轨迹。可以肯定 :权利与权力关系的强弱势态变动构成了宪政运动史的一条基线 ,国家权力与公民权利之间并不是一种此消彼长的关系。事实上 ,二者呈同步扩展的态势 ,强权力—强权利的模式因顺应国民和社会生活的要求而展现出更为持久的生命力 ,标志着国家权力与公民权利之间良性平衡结构的形成。我们必须立足于转型时期的具体国情从实现双向互动、共生共强的双赢格局考虑出发设计、规划国家权力与公民权利关系 ,将权利与权力关系作为基本的理论框架和出发点检视宪政建设之得失、成败 ,以求真正植根于中国情境之中的宪政事业的成功。  相似文献   
956.
从清末戊戌维新开始到今天 ,宪政思想在中国得以普遍传播 ,在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国家的今天 ,回顾百年宪政思想史 ,有重要的现实和理论意义。百年宪政历史是曲折复杂的一段历史 ,每一个事件对中国宪政运动的进程、民主法制的建设及社会的现代化均有重大的推动作用。它们既对各自所处世纪的历史作了总结 ,也为下一世纪中华民族的发展提示了方向。  相似文献   
957.
英国新宪政改革述评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蒋洁 《河北法学》2004,22(3):125-127
近几年 ,英国开展了规模宏大的宪政改革 ,涉及到王权、议会、选举制度和地方权限等诸多方面 ,其广度和深度令人惊叹 ,显示出该国巨大的勇气和开拓精神。论述了 1997-2 0 0 2年间英国宪政改革的主要内容及初步成果 ,并探讨了其对我国制度改革的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958.
积极宪政与当代中国宪政发展的路径选择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近代以来的自由主义宪政观从本质上说是一种消极宪政,其实质是要打造一个有限政府,保护个人不受政府任意干预。这种消极宪政虽然对国家权力进行有效的制约,但同时又抑制了国家权力的主观能动作用的发挥。因此,由消极宪政向积极宪政的转型,成为20世纪以来宪政发展的一个重要特点。积极宪政所关注的,是在保证对国家权力有效规范和制约的前提下,充分发挥国家权力的能动作用,促进人权保障与社会发展,实现社会正义。当代中国的宪政建设从本质上说是一种积极宪政。如何从中国的实际情况出发,努力发掘现有政治体制中的制度优势,在依法规范公共权力运行的基础上,充分发挥公共权力的积极能动作用,实现促进人的全面发展的目标,是宪政模式与路径选择上应当着重考虑的问题。  相似文献   
959.
1980年代以来,国际社会中力图阻挠或扭曲建立国际经济新秩序(NIEO)历史潮流的各种学说层出不穷,诸如"新自由主义经济秩序"论、"WTO宪政秩序"论、"经济民族主义扰乱全球化秩序"论等等。这类学说虽然激发了一些新的有益思考,却确实造成了一系列新的思想混乱。建立NIEO乃是1950年代以来全球弱势群体数十亿人口争取国际经济平权地位的共同奋斗目标,当代中国人应当全面、完整、准确地加深理解邓小平的"韬光养晦、有所作为"方针,将中国在建立NIEO历史进程中的战略坐标和基本角色,定位为旗帜鲜明、言行一致的积极推动者。中国理应进一步发扬传统的具有独特内涵的中华民族爱国主义,通过BRICSM类型的"南南联合"群体,成为建立NIEO的积极推手和中流砥柱之一。总之,中国人务必保持清醒,谨防落入上述各种"时髦"理论的陷阱。  相似文献   
960.
曾赟 《河北法学》2006,24(3):93-98
宪政之维的刑法可谓刑法"宪法化"了.刑法的目的不仅保障社会中善良公民的基本权利,而且保护犯罪人的权利.刑罚的执行不是给罪犯带来痛苦,而是要注重如何保障罪犯的权利.国家的刑事政策与自由、平等、法治等宪政理念紧密相连,其目的在于个人自由之保护,而不是警察国家模式所追求的刑事政策的惩罚性.刑法"宪法化"最重要的标志是刑法司法必须接受宪法的限制.美国式违宪审查模式与德国式宪法诉愿模式将宪法对刑法的限制加以建制化.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