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410篇
  免费   60篇
  国内免费   25篇
各国政治   12篇
工人农民   10篇
世界政治   39篇
外交国际关系   16篇
法律   521篇
中国共产党   561篇
中国政治   571篇
政治理论   282篇
综合类   483篇
  2024年   14篇
  2023年   84篇
  2022年   39篇
  2021年   48篇
  2020年   49篇
  2019年   38篇
  2018年   23篇
  2017年   30篇
  2016年   52篇
  2015年   75篇
  2014年   157篇
  2013年   141篇
  2012年   173篇
  2011年   177篇
  2010年   146篇
  2009年   186篇
  2008年   216篇
  2007年   181篇
  2006年   123篇
  2005年   123篇
  2004年   102篇
  2003年   89篇
  2002年   81篇
  2001年   63篇
  2000年   45篇
  1999年   10篇
  1998年   10篇
  1997年   6篇
  1996年   2篇
  1995年   3篇
  1993年   1篇
  1992年   3篇
  1991年   1篇
  1989年   1篇
  1985年   1篇
  1981年   1篇
  1980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49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0 毫秒
861.
万奎 《理论研究》2020,(2):11-17
在长期的社会实践中,习近平以马克思主义哲学为指导总结和概括出一系列认识事物、分析事物和解决问题的哲学方法,形成了一套内涵丰富、特色鲜明的哲学方法论。习近平哲学方法论主要由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的方法,问题导向、抓铁有痕的方法,抓住关键、全面协调的方法,拜民为师、走群众路线的方法,世界眼光、发展自我的方法,人民至上、有获得感的方法等构成。习近平哲学方法论具有继承性与创新性相统一、统一性与多样性相统一、理论性与实用性相统一、针对性与系统性相统一等特征。处在新时代的历史方位上,深入探究习近平哲学方法论对于人们把握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理论体系、促进管理和决策走向科学化及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具有重要价值。  相似文献   
862.
本文选取百年中国历史中一页似乎久被遗忘的篇章——清帝《逊位诏书》,从政治宪法学的视角挖掘其中富有生命的机理。作者认为,在走向共和的古今大变局中,现代中国的立国基础,不单纯是辛亥革命那种激进主义立宪精神,还有另一个体现在清帝《逊位诏书》之中的精神基础。《逊位诏书》虽不是一个形式完备的宪法文本,但它总结和承载了晚清以来若干次或被动或主动的改良立宪运动,有效节制了革命激进主义的潮流,弥合了革命造成的历史裂痕。可以说,《中华民国临时约法》与清帝《逊位诏书》共同构成和发挥了当时民国的宪法精神。本文论述了《逊位诏书》所包含的政治宪法学要义,并揭示其对于当今中国宪制转型的启发性蕴含。  相似文献   
863.
辛向阳 《前线》2017,(9):9-12
认识和把握我国发展的阶段性特征,要坚持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的方法论,这是习近平总书记在省部级主要领导干部"学习习近平总书记重要讲话精神,迎接党的十九大"专题研讨班上的讲话中提出来的要求。我们要坚持辩证唯物主义世界观和方法论,客观真实地把握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变与不变";要坚持历史唯物主义基本原理和方法论,科学把握社会主要矛盾的"变与不变";要从历史和现实、理论和实践、国内和国际等的结合上进行思考,从我国社会发展的历史方位上来思考,从党和国家事业发展大局出发进行思考,得出科学正确的结论。  相似文献   
864.
范进学 《北方法学》2011,5(1):106-110
美国宪法解释方法虽各不相同,但每一种方法论背后基本上都围绕着相同的元素进行解释,这就是:宪法文字的含义、立宪者意图、司法判例和价值判断。无论上述哪种情况,总会涉及到法官的价值判断,这是无法摆脱的现实。只要是对文字语言的解释,解释者必然会将解释建立在自身的价值判断之上,关键是这种价值是否符合人类的整体价值和社会进步的价值观。  相似文献   
865.
伴随全球化的不断发展,马克思社会交往理论愈来愈成为学界研究的热点。通过分析梳理马克思文本著作,可以看出马克思这一理论在诸多文本中均有涉及,且经历一个萌芽、形成、验证、发展的完整过程。马克思社会交往理论启示我们应扩大对外交往,实现跨越式发展;顺应世界历史发展潮流,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创造良好交往条件促进人的全面发展。  相似文献   
866.
科学的实践观是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的理论底色,面向现实的实践指向一直贯穿于马克思主义哲学始终。马克思主义哲学通达实践范式的路径,是在批判地吸收传统哲学同现实的矛盾运动中,实现革命性地突破。要真正理解马克思主义哲学如何对现实指导的"肯定",必须要对从社会历史中产生的传统哲学,为何不断形而上学地构建一个个体系化的理论实体,却被发展着、革命着的现实解构掉的否定历程,进行批判性地追溯和反思。通过回溯马克思主义哲学脱胎的"源"和"流",更好地立足新时代坚持和发展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  相似文献   
867.
文化因素,在近代以来欧美资本主义的发展与战后东亚经济的腾飞过程中发挥了重要作用,而在论述影响经济发展的文化因素方面,韦伯的研究无疑具有开拓性,从理论上和方法上深刻地影响了后世学者的相关研究。本文将客观细致地分析韦伯关于文化与经济发展关系的论述,不仅关注他在分析问题时所提出的理论命题,而且也将关注他在分析问题时所运用的方法,力图对相关的理论命题做出方法论层面的分析与阐释。  相似文献   
868.
彭中礼 《时代法学》2011,9(3):26-34
以社会公平正义等为研究核心的价值法学在我国取得了令人瞩目的成绩,俨然成为法学主流学术流派。但是,我国学者在研究价值法学的过程中,缺乏对实现价值的方法的探索。这样就出现了价值法学研究兴旺,但是个案公正却很难得到维护的矛盾现象。当代中国法治建设,不仅要关注以价值为基础的宏大叙事,更需要关注实现价值的方法。追寻实现法律价值的方法是开启价值之门的智慧之钥,也是实践价值意义的基本路径,更是反思价值之路的实用之道。要从政治的、经济的和法律的层面上寻找诸如社会公平正义之类价值实现的方法。  相似文献   
869.
马荣春  徐晓霞 《河北法学》2011,29(7):105-112
刑法自然科学主义意味着一种特殊意义的刑法方法论,并将触动着刑法学本体论。由于主客观原因,刑法自然科学主义的推行将是艰难而曲折的,但自然科学的力量将赋予她一个光明的前景。刑法自然科学主义应从刑法立法到刑法司法乃至刑罚执行的全过程中得到贯彻。刑法自然科学主义与刑法人本主义所构成的是表与里、手段与目的的关系。  相似文献   
870.
五大发展理念是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经济发展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对马克思经济哲学的坚持与发展。五大发展理念贯穿生产到消费的几大环节,突出解决重点问题,将五大发展理念中所体现的最突出的马克思经济哲学方法论进行提炼,创新发展突出表现抽象上升到具体的方法论,绿色发展突出了逻辑与历史相统一方法,协调发展强调批判性方法,开放发展体现矛盾分析法,共享发展突出价值主体分析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