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406篇
  免费   60篇
  国内免费   25篇
各国政治   11篇
工人农民   10篇
世界政治   39篇
外交国际关系   16篇
法律   521篇
中国共产党   560篇
中国政治   570篇
政治理论   282篇
综合类   482篇
  2024年   14篇
  2023年   84篇
  2022年   35篇
  2021年   48篇
  2020年   49篇
  2019年   38篇
  2018年   23篇
  2017年   30篇
  2016年   52篇
  2015年   75篇
  2014年   157篇
  2013年   141篇
  2012年   173篇
  2011年   177篇
  2010年   146篇
  2009年   186篇
  2008年   216篇
  2007年   181篇
  2006年   123篇
  2005年   123篇
  2004年   102篇
  2003年   89篇
  2002年   81篇
  2001年   63篇
  2000年   45篇
  1999年   10篇
  1998年   10篇
  1997年   6篇
  1996年   2篇
  1995年   3篇
  1993年   1篇
  1992年   3篇
  1991年   1篇
  1989年   1篇
  1985年   1篇
  1981年   1篇
  1980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49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578 毫秒
871.
张健 《前进》2016,(10):30-33
正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高屋建瓴、把握全局、与时俱进,发表了一系列治国理政的重要讲话,从哲学上看,讲话是对马克思主义哲学的运用和发展,体现了"时代精神的精华"、"文明的活的灵魂"。关于哲学的阶级性和党性马克思主义哲学是无产阶级科学世界观和方法论,具有鲜明的无产阶级的阶级性和党性。马克思明确说:"哲学把无产阶级当做自己的物质武器,同  相似文献   
872.
韩庆祥 《求实》2016,(4):39-39
主持人语:党的十八大以来,中央政治局先后两次集体学习马克思主义哲学,体现着以习近平同志为总书记的新一届党中央对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完整把握。习近平总书记发表的系列重要讲话贯穿着马克思主义哲学的精髓,生动体现了马克思主义的科学世界观和方法论,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最新成果,是运用马克思主义立场观点方法解决当代中国问题的光辉典范。中央党校的哲学学科具有辉煌历史和良好传统,拥有雄厚的历史积累,具有重要的政治影响和社会影响,也具有面向中国问题的历史传统和特色。在中国的哲学研究中,中央党校注重建构“面向中国问题的哲学”,逐渐形成了哲学研究的中央党校特色。在当前协调推进“四个全面”战略布局的新时期,如何直面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实践中遇到的各种问题,推进马克思主义哲学理论创新,建设当代中国的马克思主义哲学话语体系?本期邀请中央党校两位学者,就“直面中国问题,推进马克思主义哲学创新”这个主题进入深入探讨。  相似文献   
873.
党的十八届四中全会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全面推进依法治国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提出了全面推进依法治国的战略要求,并强调"坚持依法治国首先要坚持依宪治国,坚持依法执政首先要坚持依宪执政",从而为我国今后的法治建设指明了方向,也为公法学研究的繁荣发展提供了重要的历史机遇。财政税收是公法学视阈下的重要理论命题,但过去公法学领域对该问题的研究尚显得薄弱。十八届四中全会《决定》关于完善我国财政法律制度的重大部署和具体设想,则为相关研究向纵深发展提供了重要的方向性指引,本组文章尝试从财政宪法学的角度对公法学研究的转型与发展做一粗浅探讨与思考。  相似文献   
874.
"四个全面"是治国理政的顶层设计,是一个富有逻辑联系的整体。每一个"全面"都有特定的丰富内涵。"四个全面"既是战略布局,又是方法论,它要求我们在实践中要有新作为。  相似文献   
875.
孔子和谐理念的思想政治教育方法论意蕴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孔子和谐理念是儒家思想的重要范畴,其中具有代表的观点是“仁者爱人”的处事之道、“和而不同”的工作方法以及“执两用中”的思维方式。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可以采用“执两用中”的思维方式,运用“和而不同”的方法解决思想政治教育过程中的问题,以达到“仁者爱人”的双赢效果。  相似文献   
876.
2008年12月18日晚,张卫平教授应邀在中国政法大学研究生院320教室为法大学子送上了一堂以“法学研究的方法论——以民事诉讼为中心”为题的精彩讲演。本文系在责任编辑占斌所整理之实录文稿的基础上,蒙张教授拨冗订正而成。张教授乐于参与师生学术交流并积极支持学生学术刊物的热忱与认真,令人感佩。《研究生法学》编辑部谨此致以衷心的谢意。  相似文献   
877.
中国宪法学研究具有五个方面相互关联的转变。宪法学过去被认为是一种意识形态 ,现在正转变为一种相对中立的实证研究 ;宪法学过去主要是以自我为中心 ,肯定自己、否定别人 ,现在则对于外国的宪政理论和经验采取了更加谦虚平和的治学态度 ;宪法学过去只关注宪法文本的规定 ,现在则吸取了宪政发达国家的经验 ,强烈关注宪法文本的实际法律效力 ;宪法学过去仅注重阐释宪法文本所体现的某些抽象原则 ,现在则更关心宪法如何帮助我们解决实际生活中的具体问题 ;最后 ,宪法学过去将眼光放在“人民”、“国家”、“主权”等宏观概念 ,现在的焦点则转移到个人的宪法权利和体现于个案的宪法原则。中国宪法从“人民主权”到“人权”走过的历程 ,实际上标志着宪法学在方法论上从整体主义到个体主义的转变。这些相关转变表明 ,中国宪法学正在构建自己的以实用主义和实证主义为主导的理论体系  相似文献   
878.
比较法学的目的和方法论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张礼洪 《现代法学》2005,27(4):12-19
比较法学的目的和方法论是比较法研究中存在诸多争议的论题,在比较法发展的不同阶段对此有不同的认识。风行一时的功能性比较方法存在许多缺陷和盲点。比较法的方法应当是比较不同法律制度的客观存在的异同点,其目的在于通过了解外国法律制度更正确地认识本国的法律制度,而不是移植外国法律。比较法学的研究应当紧密结合本国的社会经济条件、文化传统和历史习惯。  相似文献   
879.
880.
目前,中国法学研究方法可以说呈现两大特征:一是其方法论主要是概念逻辑的方法,二是其视角限于就法律论法律的视角。关于前者我们传承着法学教科书告诉我们的一系列概念,把弄懂它们当成是进行法学研究的不二之门;谈及后者,虽然也有人试图从文学、历史、人文、地理中发现法律问题,但是总觉得不是一种严格意义的学术研究,所得成果仅是只言片语,不具有理论的深度。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