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0156篇
  免费   242篇
  国内免费   14篇
各国政治   103篇
工人农民   48篇
世界政治   189篇
外交国际关系   185篇
法律   3556篇
中国共产党   1494篇
中国政治   3002篇
政治理论   511篇
综合类   1324篇
  2024年   19篇
  2023年   60篇
  2022年   76篇
  2021年   150篇
  2020年   109篇
  2019年   76篇
  2018年   39篇
  2017年   65篇
  2016年   141篇
  2015年   372篇
  2014年   888篇
  2013年   667篇
  2012年   824篇
  2011年   817篇
  2010年   760篇
  2009年   867篇
  2008年   770篇
  2007年   742篇
  2006年   586篇
  2005年   572篇
  2004年   660篇
  2003年   367篇
  2002年   312篇
  2001年   182篇
  2000年   141篇
  1999年   36篇
  1998年   3篇
  1997年   4篇
  1996年   2篇
  1995年   7篇
  1994年   7篇
  1993年   6篇
  1992年   4篇
  1991年   4篇
  1990年   7篇
  1989年   6篇
  1988年   4篇
  1987年   6篇
  1986年   5篇
  1985年   5篇
  1984年   5篇
  1983年   12篇
  1982年   6篇
  1981年   12篇
  1980年   5篇
  1979年   4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00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41.
《中外法学》1991,(3):78-80
<正> 一、印度法官制度的渊源印度于1947年独立前,被英国统治150多年.因此,印度的司法制度,主要是沿袭了英国的司法制度.印度独立后,其司法制度又吸收了澳大利亚、美国等国的某些有用的东西,还反映了印地族、穆斯林等多民族的特点.因此,有人认为,印度的司法制度是以英国司法制度为主线的混合体. 印度法制的基本思想是三权分立.1949年颁布、1950年生效的印度宪法体现了这一思想,规定议会立法,政府执法,法院司法.为了保证司法独立,印度宪法在第4章、第5章  相似文献   
42.
环境时代宪法的权利生态化特征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陈泉生 《现代法学》2003,25(2):128-136
文章首先指出无论是近代宪法的法理基础———个人主义 ,还是现代宪法的法理基础———团体主义 ,都难以对付当前日益严重生态危机的挑战 ,主张可在团体主义的基础上将生态主义作为环境时代宪法的法理基础 ;而后 ,文章通过对传统宪法价值取向在环境时代所表现出种种局限的反思 ,提出环境时代宪法的价值取向———当代人与后代人 ,人与自然 ;最后 ,文章认为随着环境时代宪法法理基础———生态主义的建立和宪法价值取向———当代人与后代人 ,人与自然的确立 ,宪法将在权利社会化的基础上向权利生态化扩展 ,并围绕“人类和生态共同利益”之保护而精心构建 ,从而极具权利生态化的特征。  相似文献   
43.
现代侦查权力本质上是一种宪法权力,宪政的基本原理决定了宪法权力是一种受宪法和权利规制的权力。因此,现代法治国家均要求侦查权力依循宪法权力的内在理路而具有规范化、程序化、可救济性等特点。规范化要求强制侦查措施贯彻法定主义和令状主义;程序化追求控辩平等与独立的程序价值,体现为比例原则和辩护原则;可救济性要求侦查权力的程序性违法行为得到相应的实体性和程序性制裁。  相似文献   
44.
刘贺 《天津人大》2006,(5):24-25
我是宝坻区大口屯镇镇北村人,区人大代表。当选代表以来,我始终坚守“人民选我当代表.我为人民办实事”这一信条,认真行使宪法和法律赋予的职权,尽心竭力为群众办实事,做选民的忠实代言人,并紧紧围绕经济建设这个中心,为当地政府建言献策,协助推行工作。  相似文献   
45.
罗纳德·德沃金教授是继哈特(H.L.A.Hart)之后在英美法学界最负盛名的法理学大师。德沃金关注的一个中心课题是法院在处理法律并未提供明显答案的疑难案件时,法官如何作出正确判决。为此他提出了对法律的“道德解读”的方法。他的这个观点在包括法学、政治学和伦理学等领域引起了强烈的反响,既有肯定和赞同的意见亦有强烈的批判。笔者试图探讨这在轰轰烈烈的争论中成熟的法律解释方法。〔〕  相似文献   
46.
彭婵 《刑警与科技》2007,(3A):150-152
近年来频发的各种危及公共安全的事件表明,一旦事故发生,能否做好应急救援,关系到每个人的生命和财产安全是否得到有效的救助与保障。因此,构建比较完善的应急管理体系,全面增强应急管理能力,真正实现对危机的主动管理和有备应对,应该成为保障整个国家和社会公共安全的重要组成部分。[编者按]  相似文献   
47.
欧盟宪法危机从本质上看是欧盟各成员国政府之间、成员国国民之间以及成员国国内政治阶层与选民之间在欧洲一体化许多根本性问题(如欧洲一体化问题、社会模式问题、欧盟作为超国家机构问题、欧盟的扩大等问题)上存在分歧。欧盟各国要继续批准宪法程序,除了进一步加快成员国之间的经济交往以外,还必须加强学者之间的交流,争取在重大理论问题上达成共识,为使欧盟宪法早日生效奠定理论基础。  相似文献   
48.
陈运雄 《法学杂志》2007,28(4):34-37
依《票据法》第17条的规定,票据时效为消灭时效,时效期间分2年、6个月、3个月不等,时效起算点有出票日、到期日和一定事实发生日三种.出票人的票据责任重于其他票据债务人,但第十七条未规定持票人对付款人的权利时效问题,其关于追索权和再追索权时效起算点的规定是否都合理,有进一步研究的必要.  相似文献   
49.
虽然各国宪法对公民权利实际上有两种规定方式,一是采用禁止性规则,二是采用授权性规则,但从理论上分析,宜采用禁止性规则.从宪法学上来讲,禁止性规则符合宪法乃授权于国之法、权利先于宪法、宪法控制权力的观念;从立法学上来说,禁止性规则更能表达防范国家权力可能侵犯公民权利的目的;从解释学上来看,禁止性规则能够消除"宪赋人权"的误解.  相似文献   
50.
宪法理解与宪政的建立和巩固——一种宪政经济学的视角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宪法之维系和宪政之建立与巩固,有赖于对宪法的复合式理解。宪法的内容构成、属性、层次以及宪政之建立与巩固过程,都是多元化的。宪政经济学视野下的契约宪法观、协作装置宪法观、惯例宪法观与自发生成的制度宪法观都把宪法简单化与单一化。要建立和巩固一个宪政体制,宪法的制定必须与某一共同体的惯例保持一致,同时,宪法必须具备稳定性、有效性、效率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