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6995篇
  免费   235篇
  国内免费   11篇
各国政治   85篇
工人农民   15篇
世界政治   126篇
外交国际关系   128篇
法律   3002篇
中国共产党   702篇
中国政治   1791篇
政治理论   356篇
综合类   1036篇
  2024年   18篇
  2023年   56篇
  2022年   58篇
  2021年   123篇
  2020年   83篇
  2019年   68篇
  2018年   29篇
  2017年   59篇
  2016年   95篇
  2015年   326篇
  2014年   633篇
  2013年   396篇
  2012年   523篇
  2011年   424篇
  2010年   403篇
  2009年   517篇
  2008年   474篇
  2007年   422篇
  2006年   397篇
  2005年   431篇
  2004年   627篇
  2003年   342篇
  2002年   286篇
  2001年   167篇
  2000年   135篇
  1999年   35篇
  1998年   3篇
  1997年   4篇
  1996年   2篇
  1995年   7篇
  1994年   7篇
  1993年   6篇
  1992年   4篇
  1991年   4篇
  1990年   7篇
  1989年   6篇
  1988年   4篇
  1987年   6篇
  1986年   5篇
  1985年   5篇
  1984年   5篇
  1983年   12篇
  1982年   6篇
  1981年   12篇
  1980年   5篇
  1979年   4篇
排序方式: 共有724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951.
中国共产党中央委员会关于修改宪法部分内容的建议,已于2003年12月12日提交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已经审议,并决定提请全国人民代表大会表决通过。  相似文献   
952.
人类历史长河中,宪法的产生具有里程碑的意义,揭开了政治文明发展的新篇章. 宪法使国家更具理性.人类文明史表明,人类最大的痛苦不是饥饿与寒冷,而是国家理性的丧失.在丧失理性的国家,国家权力为所欲为,毫无节制,社会成员匍匐于国家淫威之下,饱受精神恐惧和物质匮乏之苦.  相似文献   
953.
创设宪法委员会实现宪法可诉性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依法治国首先是依宪治国。现行宪法自1982年12月4日颁布以来,经过了1988年4月12日七届全国人大一次会议、1993年3月29日八届全国人大一次会议、1999年3月15日九届全国人大二次会议三次部分修改。随着我国政治、经济和社会的发展,特别是中国共产党的十六大制定了我国在新世纪新阶段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宏伟蓝图和行动纲领,现行宪法的某些规定与形势的发展已不相适应,亟需进一步加以修订,与时俱进,以完善我国的宪政制度。也就是说,实践在发展,实践无止境,宪法也要随着实践的发展而不断完善。为此,本刊编辑部特邀请本市部分政治学、宪法学专家学者就这个问题谈谈他们的看法和建议,供有关领导部门参考。  相似文献   
954.
道德是宪法的价值基础。作为一般性的普遍规则,宪法必须遵循最低限度的道德法则,这些法则构成宪法的合法性标准。宪法的道德价值不可避免地与理性价值相结合,宪法的道德思维是助就这种结合的内在因素。作为规则,宪法必须被解读,任何宪法的解读都是人的解读,因而都是道德的解读,因为人都是道德的人。  相似文献   
955.
公民环境权相关问题探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苏红 《前沿》2004,(3):126-128
环境权是目前我国环境法学界讨论较多的一个问题 ,学者一般主张在宪法中写入环境权条款 ,并认为环境权具有私权性。笔者认为 ,在目前环境权的内容尚不确定的情况下 ,设定实体性的宪法性环境权或私法性环境权均不足取 ,而不必以实体权利相对应的以参与为本位的程序性环境权则应成为今后理论与司法实务的努力方向  相似文献   
956.
该书是著者《我们人民》宪政三部曲的第一部。其封底文字介绍中有两段引述。如何发现人民的意图,是从宪法缔造者的原始意图中去寻找吗?本书抛开了这种荒唐无用的作法。它确认了民众采取行动所需要的不同寻常的时机不仅仅局限于18世纪的某一时刻。它弱化了政治家的雄心抱负所能产生的影响,而强调了在宪政运动需要民众支持时政治领导的重要性。  相似文献   
957.
一、宪法的司法适用性趋势及其必然性。(一)宪法的司法适用性是宪法发展趋势之一据统计,目前世界上绝大多数国家都建立了由普通法院或宪法法院适用宪法的体制。从“二战”以后的宪政实践看,这类体制呈现出强劲的发展势头。(二)司法机关适用宪法的必然性宪法的司法适用性是由以下因素决定的:1.宪法的主要特征是法律性,决定了其只有通过司法途径才能使纸面上的文字成为活生生的现实而有效的规则。而检验法律的真实价值或有效性的唯一做法,在于依据法律规范解决利益冲突双方当事人的矛盾过程,唯其如此,才能发现法律的真实价值、矛盾及谬误之处…  相似文献   
958.
在去年天津市各级人大、政协的换届选举中,全市共47名律师当选人大代表和政协委员,其中全国政协委员1人,市人大代表2人,市政协委员8人,实现了历史性的新突破。特别是在“两会”期间,律师人大代表、政协委员认真履行宪法、法律赋予的神圣职责,充分发挥了律师职能优势,体现了较高的政治素质和专业素养,为天津的发展献计献策,起到了很大的作用。  相似文献   
959.
论私有财产权宪法保障体系的构建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私有财产权的宪法保障问题一直以来为学界所关注和讨论 ,但是具体如何保障 ,理论上缺乏系统的构建 ,而这正是修宪之前亟待解决的问题。应当紧扣“权利保障”这一内核 ,深入探究私有财产权的应有价值内涵 ,在此指引下构建一套系统化的宪法保障体系。这对于转型时期我国的市场经济建设和民主法治建设具有相当深远的意义。  相似文献   
960.
江国华 《法学论坛》2002,17(4):28-33
从宪政的意义上而言 ,法治的本质是宪治 ,即宪法之治 ,而宪治的核心则在于宪法诉讼 ;因为宪法诉讼制度是宪法自身的“免疫”系统 ,没有明确的宪法诉讼机制 ,宪法就无以抵御各种外来侵袭 ,违宪之法律和行为就得不到及时的纠正和制裁 ,违宪责任就无从追究 ;这样 ,宪法对于政府及其权力运作的规约能力势必阙如 ,而一部对政府没有现实规约能力的“宪法”是无论如何也不可能带来真正意义上的法治。因此说 ,法治的精义在于宪法诉讼 ,没有宪法诉讼 ,就没有法治。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