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89篇
  免费   0篇
各国政治   1篇
世界政治   1篇
法律   20篇
中国共产党   9篇
中国政治   38篇
政治理论   4篇
综合类   16篇
  2023年   3篇
  2022年   3篇
  2021年   1篇
  2017年   2篇
  2016年   2篇
  2015年   3篇
  2014年   10篇
  2013年   5篇
  2012年   10篇
  2011年   6篇
  2010年   7篇
  2009年   8篇
  2008年   3篇
  2007年   7篇
  2006年   4篇
  2005年   4篇
  2004年   3篇
  2003年   2篇
  2002年   1篇
  2001年   4篇
  2000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8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71.
离婚救济制度之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我国 2 0 0 1年《婚姻法》致力于损害与救济之间的平衡 ,设立了较为完整的离婚救济制度体系 ,包括离婚损害赔偿制度、家务劳动补偿制度和离婚后的经济帮助制度。但其具体制度设计还存在一些缺陷 ,致使在实践中这一制度体系的运作不够理想 ,如离婚损害赔偿制度的法定原因规定太窄 ,家务劳动补偿制度的适用范围太局限 ,经济帮助制度因规定的太笼统以致于缺乏可操作性等。在民法典编篡之际 ,这些立法缺陷和不足应得到及时的补充和完善 ,为离婚过程中权利受到损害或经济遇到困难的一方给予充分的救济。  相似文献   
72.
尚未完成由传统向现代的转变--山东女性生活方式管窥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2000年第二期中国妇女社会地位抽样调查(山东)数据,反映了山东女性的活动空间、休闲方式、时间分配与家务劳动、生活消费、社会交往的情况,体现了她们对生活的满意程度。调查发现:女性仍然是家务劳动的主要承担者,无论是生活消费、休闲方式,还是社会交往,女性均落伍于男性,还未完成由传统向现代的转变,女性的活动空间有待于进一步扩展。  相似文献   
73.
新世纪是日益走近人类最高理想社会的世纪。马克思主义把共产主义认定为人类的最高理想。在共产主义社会中,科学技术极大地发展,脑力劳动和体力劳动的差别已经消失,劳动成了人的生活的第一需要。教育要面向未来,因此在现在的教育中,不容忽视劳动。本文建议,在小学开设“公益劳动”课,中学开设“家务劳动”课,大学开设“专业劳动”课。  相似文献   
74.
在国际人权框架下审视中国离婚财产分割方法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妇女的财产权利是妇女人权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妇女行使其他权利的基础。目前中国法律规定的离婚财产均等分割方法,并未充分考虑在经济转型期间妇女所面临的经济地位的劣势和离婚妇女在传统文化和习俗中所遭遇的特有困难。同时,对妇女所从事的家务劳动对家庭发展、对包括丈夫在内的家庭成员的发展所做出的贡献和由此给妇女自身发展所造成的制约作用,也未得到应有的评估和重视国际人权法制定了国际社会认可的标准和保障机制,成为各国审视国内法、挑战妇女面临的不平等财产权的有力工具。在此基础上,为达到保护弱势一方利益,法律须以公平分割原则取代均等分割原则。  相似文献   
75.
本文所指的“无岗党员”主要包括:离退休党员和企业有偿解除劳动合同的党员、停薪留职及下岗待岗或失业的党员、从事家务劳动无正常收入的家属党员以及长期产假或病假的党员等。  相似文献   
76.
纪念日是发生在公共空间中的制度时间,“五一”节和“三八”节上,大规模的、反复的公共展示所塑造的“劳动”深深地嵌入民众的集体记忆中,塑造人们的观念。本文探索1920-1937年发生在城市的“五一”节和“三八”节纪念仪式如何塑造并传播了现代政治经济学意义上的“劳动妇女”和妇女“劳动”的图式,认为仪式打造妇女“劳动”的具体方式有二:一是纳入,通过积极纳入女工、农妇等群体,共产党和国共合作时期的国民党主导的这两个纪念日向大众塑造了什么是妇女的“劳动”,并在充满情感的仪式里促使参与者认同“劳动妇女”的主体身份;二是排除,不同党派基于不同的指导思想和价值理念,在“五一”节和“三八”节纪念活动中,通过对“劳动妇女”与“职业妇女”“家庭妇女”的不同解读,表达了对妇女“劳动”与“家事”等非“劳动”形式的不同主张,在城市的节日仪式中形塑并传递了以女工的公共劳动为首的现代“劳动”图式。  相似文献   
77.
家务劳动经济补偿制度与夫妻财产制度之间的关系一直是我国学界关注的问题,但学者观点莫衷一是。笔者从家务劳动的评价基准着手,考察家务劳动经济补偿制度的源头后发现家务劳动经济补偿与夫妻财产制之间的关系并不确定,也无须确定。在适用我国婚姻法第40条时,宜区分夫妻双方是约定分别财产制还是所得共同制,但是这种区分只是在适用经济补偿制度确定补偿数额时的考量因素。  相似文献   
78.
利用“中国健康与营养调查(CHNS)”纵向数据,可以分析出我国在婚女性家务劳动时间分配模式的特点、变化趋势及影响因素。研究发现,我国在婚女性家务劳动时间分配呈现出“一高三低”的特点,随着时间的推移,此模式没有发生明显变化。多层线性模型分析结果显示,不同因素对家务劳动分配模式的影响不同,年龄、工作时间、调查时间对分配模式的影响较为显著。  相似文献   
79.
2001年我国婚姻法修正案对离婚设立了三项救济制度,但司法实践证明其中离婚损害赔偿制度难以实现并且弊端重重,而家务劳动补偿制度和经济帮助制度还有待完善。在借鉴各国立法基础上进一步完善我国离婚救济制度,既能解决婚姻当事人因离婚而陷入生活困难的后顾之忧,保障离婚自由,又能真正实现法律的公平正义。  相似文献   
80.
克里丝汀·德尔菲在《主要的敌人:女性压迫的唯物主义分析》中,从女性介入的独特生产关系——家庭生产方式中找到了女性受压迫的物质性根源,使对女性问题的分析深深地扎根于历史唯物主义的理论领域,从而在马克思主义与女性主义之间找到了结合点,为解决当时女性主义面临的理论难题,进行了有益的尝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