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942篇
  免费   10篇
  国内免费   7篇
各国政治   19篇
工人农民   20篇
世界政治   130篇
外交国际关系   31篇
法律   221篇
中国共产党   417篇
中国政治   585篇
政治理论   199篇
综合类   337篇
  2024年   2篇
  2023年   16篇
  2022年   15篇
  2021年   21篇
  2020年   29篇
  2019年   20篇
  2018年   11篇
  2017年   13篇
  2016年   24篇
  2015年   41篇
  2014年   135篇
  2013年   139篇
  2012年   199篇
  2011年   174篇
  2010年   172篇
  2009年   114篇
  2008年   180篇
  2007年   137篇
  2006年   122篇
  2005年   108篇
  2004年   73篇
  2003年   82篇
  2002年   76篇
  2001年   29篇
  2000年   21篇
  1999年   3篇
  1998年   1篇
  1996年   1篇
  1994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95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981.
纵观中国媒体和学界的强势话语势力,在当前中下层群众的利益诉求难以传达的形势下,他们的利益在精英们设计的改革大盘子里,由谁来争取平衡?作为中国共产党主导的改革,改革的动力和实践应该来自基层群众,改革的受益者更应是中间阶层和下层群众  相似文献   
982.
房宁 《人民论坛》2012,(4):74-75
阴谋可以成为某种社会思潮的推动力量,但不是全部。如果一种思潮是靠阴谋推动的,恐怕很难算得上"思潮",至少算不上大的社会思潮阴谋以及阴谋论是人们经常提及的话题。在现实社会生活中,  相似文献   
983.
培育"橄榄型社会"是浙江省在未来相当长时期内社会建设的主要任务之一。目前浙江总体上仍然属于"底层仍然很大、中间阶层成长不良"的"洋葱头型"。该形态是一种不甚合理的甚至混沌的社会结构类型,所反映的是社会阶层生长和发育与社会整体发展的非对称状况。本报告基于"公民权"理论,从收入分配制度改革、职业结构现代化、社会保障体系完善、教育公平化、社会组织发展和公民社会责任感培养等维度提出了浙江省在未来建构"橄榄型"培育的社会政策体系。  相似文献   
984.
正当前社会怨恨心态呈现出新的变化,出现了诸如社会仇视心态指向由个体转变为群体,社会仇视心态的强度、烈度日益加强等新趋势,值得关注与警惕。概括来看,当前社会仇视心态与过去不同,至少表现在以下几方面:第一,社会仇视心态指向由个体转变为群体。过去,公众的仇富、仇官心  相似文献   
985.
犯罪论体系本身不是目的,而是服务于刑事法律实践而存在的。三阶层与四要件两种犯罪论体系在构造上的差别主要体现为对犯罪要素的排列组合方法不同,二者并无太大实质差异。理论与实务存在距离,在理论上同时承认两种犯罪论体系,不会导致刑事司法实务的混乱。  相似文献   
986.
社会生活中的人都是分为阶层的,阶层关系和谐是社会和谐的主要内容和标志,而阶层关系和谐的实质和基础是社会群体之间利益关系的合理和协调。追求公平是人的社会本性,实现阶层关系和谐的根本途径是以物质利益为基础的社会公平,实现社会的公平正义也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基本要求。因此,应当着力于社会公平建设以实现阶层关系和谐,进而至社会和谐。  相似文献   
987.
改革开放以来,中国进入社会转型期,由社会经济结构决定的阶层结构分化、重组,中间阶层崛起并成长。在政府、市场和"第三方力量"的综合作用下,我国的中间阶层呈现出独特的形成机制和演化路径,具有四个方面的发展趋势。  相似文献   
988.
富人治村与“双带工程”——以浙江F市农村调查为例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随着农业税的取消,国家财政大量向农村转移,我们该如何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该如何科学定位和重建农村基层组织,这成为当下必须认真反思的现实问题。当前指导中国农村基层组织建设的一个基本提法是"双带工程",即农村各级党组织要坚持把党员培养成致富能手,把致富能手培养成党员,把党员致富能手培养成村组干部,使广大农村党员在带头致富和带领群众共同致富这两个方面充分发挥先锋模范作用。文章结合浙江F市农村的调查资料分析,系统讨论富人治村的积极效应与消极功能,全面检视现行"双带工程"的影响,探究新时期农村基层组织建设的发展方向。  相似文献   
989.
浙东S村公共空间的变迁与现状揭示了其公共性流失:公共舆论解体、公共议题失语和公共交往排斥。在经济分层下,村庄社会关联改变、农民社会分化、富人治村的政治垄断和农民生活意义去村庄化是造成公共性流失的原因。引入区域比较视野对深化乡村公共空间研究有着深刻意义。  相似文献   
990.
秦晖 《团结》2012,(3):43
民主化需要中产阶级的壮大,这是一个假命题。西方国家的现代宪政民主体制建立过程中的中产阶级(middle class),并非指穷富之间的中等收入者,也非所谓资产阶级或小资产阶级。它指的是欧洲中世纪贵族和农奴两大阶层之间的中间等级,即市民,无关穷富,无关有产无产。市民,自由民,即法语中的布尔乔亚(Bourgeoisie),"bour"就是"city",其实就相当于英语的"citizen"。这里讲的"Bourgeoisie"和当年的第三等级、中间等级基本上是同义词,后来词义才逐渐变成资产阶级。欧洲民主化的社会基础的确是作为中间阶层的市民。中世纪欧洲贵族不纳税,农奴也不纳税(只对他的主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