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35篇
  免费   1篇
  国内免费   1篇
各国政治   1篇
工人农民   1篇
外交国际关系   2篇
法律   27篇
中国共产党   34篇
中国政治   38篇
政治理论   9篇
综合类   25篇
  2022年   1篇
  2017年   2篇
  2016年   1篇
  2015年   3篇
  2014年   7篇
  2013年   9篇
  2012年   10篇
  2011年   5篇
  2010年   8篇
  2009年   14篇
  2008年   8篇
  2007年   14篇
  2006年   14篇
  2005年   7篇
  2004年   9篇
  2003年   6篇
  2002年   7篇
  2001年   6篇
  2000年   4篇
  1999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13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51.
日本人性格中存在深刻的两面性,这在本尼迪克特的《菊与刀》中有深刻的体现。本尼迪克特本人在这苓书中作出许多具有先见性的预见,而且有些预见在现实中得到了应验,使得她的书籍历来成为研究日本文化不可或缺的重要书籍之一。从“菊”与“刀”这一柔一刚的比较中就体现出了日本人的两面性,但这个两面似乎较难去达到协调性的对立统一。  相似文献   
52.
和合与和谐都是异质因素相处的一种方式.和合哲学作为古人调节人与自然、人与社会、人与他人以及人自身各种矛盾关系的高级哲理,其本质就是追求一种普遍、整体、动态的和谐.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就要以和合哲学为思想基础,承认差别和矛盾,确立不同社会主体和睦共处、相互促进、共同发展的关系.  相似文献   
53.
唯物辩证法认为,世界是对立统一的,是充满矛盾的,矛盾无处不在,无时不有,是事物发展的动力,没有矛盾就没有发展。所谓和谐社会,并不是没有矛盾的社会,而是强调在解决矛盾的过程中求得统一和谐。妥善协调好各方面的利益关系,正确处理好发展中的各种矛盾,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重要前提。  相似文献   
54.
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重要哲学基础是对立统一规律。中国社会当时的主要矛盾决定了建立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可能性和必要性;矛盾的同一性与斗争性是无产阶级与资产阶级之间既联合又斗争的哲学依据;矛盾的特殊性要求统一战线内部对左、中、右三种势力区别对待。  相似文献   
55.
在西方哲学发展的历史中,亚里士多德和黑格尔的辩证法涉及的范围十分宽泛,深究他们两人之所以能够成为两种辩证法形态的代表,其根本原因在于他们以各自特有的方式触及到辩证法的实质和核心.  相似文献   
56.
作为得出法律结论的主要方法的法律推理是一个非常复杂的过程,充满了各种矛盾。本文对法律推理的各主体间;法律推理的前提;法律推理的主客体间;法律推理的思维与实践;法律推理的确定性与不确定性的对立与统一进行了哲学的分析,以助于对法律推理的特点和规律更深刻的把握。  相似文献   
57.
在实施马克思主义研究和建设工程的过程中,要澄清理论误区,创新发展马克思主义。重新审视对马克思主义理论的认识和理解,确实存在既有教条式的理解,也有附加在马克思主义名下的错误观点。归纳起来有四个问题需要进一步研究和澄清。  相似文献   
58.
《党员干部之友》2014,(2):56-56
“潜绩”与“显绩” 农业是弱质产业,农村工作是基础性工作,“三农”工作的内在特点和规律,决定了这方面工作更多的是做铺垫的长期性工作,不可能立竿见影、马上见效。这就有一个如何认识“潜绩”与“显绩”,创造政绩的问题。“潜”与“显”是对立统一的一对矛盾。  相似文献   
59.
郑哲兰 《中国律师》2006,(12):56-57
法官作为一个特定的职业角色,具有内在的特有属性。而理性与非理性的对立统一,构成了法官本质属性的重要内容。理性一般指概念、判断、推理等思维活动或能力,也可称为人类用智识理解和应对现实的能力。法官的理性意味着法官受制于法律规则和原则的约束,以其智识和法律思维,认识案件事实,解释和适用法律。即能够摒弃自然的冲  相似文献   
60.
辩证思维是唯物辩证法在思维中的反映和运用,其实质就是在联系和发展中把握认识对象,在对立统一中认识事物。辩证思维能力就是对实践中的各种问题能够运用唯物辩证法的基本理论、基本观点进行全方位、多角度的思考,进而得出较为全面的、对事物的本质的认识以及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思想政治必修2·政治生活》主要是让学生通过对国家观、民主观、公民的权利义务观、政府观、政党观、民族宗教观等内容的学习,透过纷繁复杂的社会政治现象,感受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的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