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91篇
  免费   1篇
各国政治   2篇
工人农民   1篇
世界政治   7篇
外交国际关系   6篇
法律   37篇
中国共产党   7篇
中国政治   18篇
政治理论   4篇
综合类   10篇
  2022年   1篇
  2021年   4篇
  2020年   2篇
  2017年   1篇
  2016年   1篇
  2015年   8篇
  2014年   12篇
  2013年   16篇
  2012年   1篇
  2011年   3篇
  2010年   6篇
  2009年   6篇
  2008年   9篇
  2007年   2篇
  2006年   5篇
  2005年   1篇
  2004年   3篇
  2003年   2篇
  2002年   3篇
  2001年   1篇
  1999年   1篇
  1998年   1篇
  1996年   1篇
  1995年   1篇
  1993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9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0 毫秒
1.
金城布衣 《人大研究》2006,(1):F0002-F0002
罗尔斯认为.当所有的人都在这样一重“无知之幕”(veil of ignorance)背后作决策时,他们所一致公认的社会契约,就是正义的。这样一种人人都无知,因而人人都无偏私的状态,罗尔斯管它叫“原初境况”(original position)。其实,对“原初境况”这一相当抽象的概念或理论,可以借助于佛教的理念进行中国语境化的理解——这不就是那些尚未投胎转世的灵魂所处的状况吗?  相似文献   
2.
1案例某男,29岁,酒后与人争执,突然倒地死亡。尸检:体表未见明显损伤。头皮下、帽状腱膜下以及颈部皮下、肌肉未见出血。颅骨、寰椎、枢椎等未见骨折,寰椎、枢椎未见错位。硬脑膜外、硬脑膜下未见出血。脑底部蛛网膜下腔出血以颈髓、延脑处最著,并从双侧大脑半球外侧裂向大脑顶部延伸。双侧小脑扁桃体疝形成。小心保护脑部血管取出脑组织,仔细检查脑底动脉及分支发现左侧椎动脉颅内段部分管壁轻度增厚、变硬,在福尔马林固定前用止血钳夹闭右侧椎动脉切端,从左侧椎动脉用钝头注射器向脑底动脉注射稀释蓝墨水,见墨水从左侧椎动脉增厚处上方快…  相似文献   
3.
1 案 例 1.1 简要案情 张某,男,52岁.某年4月15日15:00许,张某分别被2人抓住上肢,反手压在张某背部并将其按压在地面上,张某在受到控制的过程中不断挣扎、反复抬头、转动颈部,约5 min后突发意识障碍,20 min后送达当地医院.查体:无意识,无生命体征,脸色苍白,两侧瞳孔散大,口唇青紫,无颈动脉搏动,四...  相似文献   
4.
本文通过分析一起大叶性肺炎与化脓性脑膜炎并存的案例,就法医死因分析的注意事项:⑴可见病变的严重程度要;(2)病变发生的先后;(3)疾病发展的速度,等方面作了简要的论述。  相似文献   
5.
危险的眩晕     
今年75岁的陈大爷,患高血压多年,每天坚持服降压药,血压一般维持在135/80毫米汞柱左右,身体倒还硬朗。可近来不知为什么老头晕,老伴给陈大爷测了血压发现他血  相似文献   
6.
为解决政治决策机制中的阿罗悖论,布坎南提出将政治决策区分为"宪政政治"和"普通政治"两个层级,在"不确定之幕"的事实预设下,"一致同意"为宪法的正当性提供了较为完满的支持。而作为涉及公民最基本权利之一的财税规则,其基本原则应属于规则的选择,即"元规则"——此因属于宪法的调整范围;但并非所有的财税规则都是"元规则",有些只是规则之下的选择或规则之下选择具体行动的过程。  相似文献   
7.
周保松 《南风窗》2013,(15):88-90
一个真正美好的人生,往往需要实现人作为人的不同潜能,建立起种种道德关系,并在社群伦理生活中感受许多只有公正地活在一起才能感受到的好。罗尔斯的《正义论》被誉为20世纪最重要的政治哲学著作,影响了整个当代政治哲学的发展。在书的开首,罗尔斯说,正义是社会制度的首要德性,一如真理是思想体系的最高价值。因此,  相似文献   
8.
《上帝之城》第十五和十六卷围绕复活之子的观念,论述了希望求告上帝的名与教会论之间的关系,阐释了教会作为地上之城的羁旅的含义。本文指出奥古斯丁历史哲学视野下教会的福音性本质,即教会是流动着的爱的会幕。奥古斯丁又把这种福音性的爱进一步表达为公民的责任,告诫教会不仅要警惕他自身与世俗的权柄之间的关系,而且要警惕以在天的权柄即在上帝之名下拥有权柄介入世俗共同体的界限。奥古斯丁以他对教会的福音性理解诠释了为我们的上帝的历史性。  相似文献   
9.
通过对日本幕末维新时期精英阶层的言论分析,可以得出以下几个结论:近代日本对中国认识模式构筑于幕末维新时期;对西洋列强而言,清朝政府已病入膏肓,统治机构早已腐朽,而日本则视清朝为日本抵抗西洋列强威胁的天然屏障,急欲与清政府同盟合并;第二次鸦片战争后根据国际形势的变化,日本形成了断然实行侵略中国的基本认识。  相似文献   
10.
作者通过对天皇观的历时性考察,对近代天皇观建构过程中所遇到的民间的抵抗等问题进行了考析,阐明了近代转型期日本人的精神动态,提出了所谓近代天皇观是在幕末前后伪造出来的“传统”的结论。作者认为,幕末的内忧外患危机意识是近代天皇观形成的重要契机,“近代天皇制是在内外危机加重的情况下用来对应秩序崩溃的重建秩序的原理”,天皇观以及其权威性“属于广大民众的幻想过程的问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