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75篇
  免费   1篇
工人农民   13篇
世界政治   17篇
外交国际关系   8篇
法律   93篇
中国共产党   59篇
中国政治   157篇
政治理论   13篇
综合类   16篇
  2024年   1篇
  2022年   1篇
  2020年   2篇
  2015年   5篇
  2014年   20篇
  2013年   35篇
  2012年   32篇
  2011年   49篇
  2010年   49篇
  2009年   28篇
  2008年   37篇
  2007年   34篇
  2006年   32篇
  2005年   16篇
  2004年   14篇
  2003年   6篇
  2002年   4篇
  2001年   4篇
  2000年   6篇
  1990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37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51.
熊思远 《创造》2007,(4):116-119
城中村:现代新昆明建设中的一条煞风景线 伴随着中国的城市化进程,从北京到武汉,从西安到昆明,一座座快速膨胀的都市正张开大口,一嘴一嘴地吞噬着城市周边农村的土地,一个一个的“城中村”也作为城市化的“产品”,一方面既供给着继续扩张的城市所需要的廉价劳动力,一方面又吸纳着靓丽都市所排泄的“脏、乱、差”以及各种刑事犯罪的污泥浊水。  相似文献   
52.
只要儿子的书没有读完,他身上的血液就永如泉涌,一个伟大的父亲身上流淌的血液,竞比高原上的水还要丰富。可是,他最终得到的却是伤心和失望。  相似文献   
53.
本文论述了雅斯贝尔斯的悲剧美学思想,雅斯贝尔斯认为超越是悲剧的哲学意义所在,真正的悲剧是存在论的,悲剧英雄的伟大体现在对悲剧的命运的抵抗和斗争中.要真正领悟雅斯贝尔斯的悲剧哲学,只有亲身体验、感悟,才会真正读懂 ,这需要读者的生命中真正经历过一番磨难.  相似文献   
54.
部门博弈:地理标志产品保护遇尴尬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张驰 《法人》2006,(2):100-101
如果对地理标志产品的管理形式和管理体制没有一个清晰的思路,势必会影响我国今后地理标志产品保护体系的建立与完善  相似文献   
55.
蒋益明 《党建文汇》2006,(10):23-23
上世纪50年代,我国的专机水平很低,是租用别国的飞机载着国家领导人飞出国门的。1955年发生的“克什米尔公主号”坠毁事件,就是因周恩来总理参加万隆会议而租用的外国飞机,后来在太平洋上出了事,飞机上的人全部遇难。周总理由于临时改变飞行路线才幸免于难。  相似文献   
56.
美国中央情报局(CIA)是全世界最大的情报机构。但CIA自成立55年来,却扮演着一个尴尬的角色:冷战时期,它被美国当局所看重,白宫不遗余力地帮助其发展壮大,恨不得让它渗透到敌人的每个细胞中。但在冷战结束和平降临的时候,它却被搁置在被遗忘的角落里。“9·11”恐怖袭击事件的发生,让美国政府饱尝缺乏情报的痛苦。为适应打击恐怖分子的需要,去年以来,美国对CIA进行了该局自成立以来规模最大、速度最快的机构改革,特工们又重新回到了政治前台,并在反恐怖战争的一线建功立业,CIA地位空前提高。其改革的特点主要有。  相似文献   
57.
一、繁荣与困惑并存:马克思主义学科与马克思主义学院的现实处境 近年来,马克思主义学院几乎以几何级的速度蓬勃发展,马克思主义学科一夜之间成为中国可能是最庞大的学科,马克思主义学科建设会议层出不穷,马克思主义的科研项目日益增加,马克思主义研究队伍日益庞大,马克思主义学科发展可说是一片繁荣。但是,  相似文献   
58.
2007年修改的《民事诉讼法》及相关司法解释未从根本上完善民事抗诉制度.法学界关于民事抗诉制度的争论一直末达成共识.制度缺陷和理论争辩使民事抗诉制度陷于存与废的纠结之中.民事抗诉制度仍有存续的必要;强化之路在于民事抗诉权与刑事检察权的有机结合.  相似文献   
59.
温树斌 《河北法学》2012,(2):187-191
2007年修改的《民事诉讼法》及相关司法解释未从根本上完善民事抗诉制度。法学界关于民事抗诉制度的争论一直未达成共识。制度缺陷和理论争辩使民事抗诉制度陷于存与废的纠结之中。民事抗诉制度仍有存续的必要;强化之路在于民事抗诉权与刑事检察权的有机结合。  相似文献   
60.
新时代十年来,干部容错机制建设进程逐步得到国家倡导与推动,建设范围覆及地域与领域,全面融入社会治理,建立起案例指导制度,试以指导性案例引领容错实践法治进程,规范与案例双向推进的“有形”制度框架初步建立。但观照现实,干部容错机制制度运行难掩“低效”,效能释放未达预期,面临陷入公信力不足处境危机、容错免责条款入法入规张力明显、案例指导制度功能发挥乏力、案例说理可接受性羸弱等多重困境。当前,应坚持政策规律与能动性发挥、形式创制与实效生成、核心共识与领域特点“三个有机统一”,全面优化干部容错机制制度框架。同时,将公众参与制度化融入容错实践提升公信力,选取“抽象入法”方式入法入规达至“理念统合”,完善案例指导制度激活指导性案例指导功能,提升案例说理可接受性强化示范指引价值,促其从形式“有形”走向实质“有效”。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