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66篇
  免费   2篇
工人农民   1篇
世界政治   10篇
法律   88篇
中国共产党   13篇
中国政治   29篇
政治理论   6篇
综合类   21篇
  2024年   3篇
  2023年   8篇
  2022年   13篇
  2021年   8篇
  2020年   3篇
  2019年   7篇
  2018年   2篇
  2016年   2篇
  2015年   4篇
  2014年   12篇
  2013年   5篇
  2012年   8篇
  2011年   10篇
  2010年   15篇
  2009年   7篇
  2008年   20篇
  2007年   10篇
  2006年   9篇
  2005年   7篇
  2004年   7篇
  2003年   4篇
  2002年   3篇
  2001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6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11.
《商务与法律》2005,(3):1-1
《我国物权立法的新进展和新问题》介绍了我国物权立法的进展过程,分析了最近公布的物权法草案的框架结构及其特点,并针对物权法草案中关于物及不动产的分类、国家所有权、建设用地使用权、留置权和居住权等具体规定提出了若干修改意见。  相似文献   
112.
居住权起源于罗马法,后为欧陆各国民法典所承袭。本文根据我国社会发展的现状,对是否有必要在我国物权法中确认居住权制度及居住权能否融入现有制度框架体系等问题进行了探讨。本文还就居住权的特点、居住权的取得和消灭、居住权的效力等具体问题提出了立法设想。  相似文献   
113.
居住权探析     
吴晓苹 《政法学刊》2004,21(3):31-33
居住权是在他人的房屋所有权上设立的一种用益物权,居住权人对他人所有的房屋及其附着物享有占有、使用乃至收益的权利。居住权以其特有的物权效力对财产所有权的归属与财产的利用权进行分配,有利于发挥房屋效用、实现对房屋的最大化和用,也有利于保护弱势群体,因而其制度的确立十分必要。  相似文献   
114.
居住权问题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居住权起源于罗马法,后为欧陆各国民法典所承袭.本文根据我国社会发展的现状,对是否有必要在我国物权法中确认居住权制度及居住权能否融入现有制度框架体系等问题进行了探讨.本文还就居住权的特点、居住权的取得和消灭、居住权的效力等具体问题提出了立法设想.  相似文献   
115.
管欣 《法制与社会》2010,(34):32-33
本文拟对居住权作以概述,试从保障人权之居住权利的需要和解决现实中有关居住权益难题的需要两个角度来阐述理由,即中国居住权制度的建立满足人权的主要内容和马斯洛层次需求理论的要求,以期能够为解决当今社会存在的购房困难、养老和离婚等问题提供法律依据和指导方法。  相似文献   
116.
浅析居住权     
居住权制度是为了保障婚姻家庭中老人,离婚后弱势方以及其他享有居住利益的人群的住房问题而设立的一种法律制度。本文拟通过对居住权的简要介绍、发展历史和我国对居住权的继受可能来探讨我国是否能够引入这一制度来规范亟待解决的社会问题,并在此基础上提出对我国设立居住权的具体构想。  相似文献   
117.
小陈进京顶替父亲上班,当年把户口迁入北京市,落户在父亲的好朋友李先生家。小陈把一些不常用的物品存放在李先生家,却从来没有在这儿住过。后来李先生的儿子结婚急等用房,李先生另搭建了一间小屋存放小陈的东西。  相似文献   
118.
隔代遗嘱、供养遗嘱、共同遗嘱中关于房产的内容反映出我国居住权的现实需求,但在《物权法》未规定居住权制度的情况下,通过用益物权制度保护权利人利益的思路无法实现。通过其他民事制度解释特殊遗嘱内容的思路与立遗嘱人的真实意愿相悖,也不符合保护居住权利人利益的要求。通过信托受益权概念解释特殊遗嘱内容的思路是在目前法律制度下的最优选择。在房屋生前遗嘱代用信托的具体设计上,不能照搬英美国家的套路,而应根据我国信托法律制度的实际进行设计以满足委托人的意愿、突破居住权制度的限制。  相似文献   
119.
公租房制度产生于福利国家与给付行政理念基础之上,当下公租房制度的地方实践呈现多元化的地方特色,囿于我国社会保障立法体系的不完善,公租房制度的构建仅有政策上的导向而无法制规制,因此立法目的呈现多元性特征而缺乏统一而稳定的价值追求与目标设定,在实践层面与原初价值追求渐行渐远。从行政法治构建的角度重新考量公租房价值追求,首要贯彻行政给付理念,以社会公平为逻辑起点,以社会阶层间利益平衡为运作框架,以基本生存状态改善为制度目的,以社会中间阶层的住房权保障为现实路径,以期实现恒久稳定而完善的住房保障制度构架。  相似文献   
120.
住房与人们的生活密切相关,是人的基本需求品之一.适宜的居住条件是人们开展各项活动的基础,亦是影响社会进步的关键因素.因此,在现代社会中,住房被视为人们的基本权利,既是人权的基本构成要求也是现代民族国家中公民的基本权利.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