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64篇
  免费   2篇
工人农民   1篇
世界政治   10篇
法律   88篇
中国共产党   12篇
中国政治   29篇
政治理论   6篇
综合类   20篇
  2024年   3篇
  2023年   8篇
  2022年   11篇
  2021年   8篇
  2020年   3篇
  2019年   7篇
  2018年   2篇
  2016年   2篇
  2015年   4篇
  2014年   12篇
  2013年   5篇
  2012年   8篇
  2011年   10篇
  2010年   15篇
  2009年   7篇
  2008年   20篇
  2007年   10篇
  2006年   9篇
  2005年   7篇
  2004年   7篇
  2003年   4篇
  2002年   3篇
  2001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6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71.
当今,在房价居高不下的背景下,非所有权人对房屋的占有、使用、收益等方面的权利备受关注.实践中出现不少利用遗嘱、合同等方式来设定“居住权”的情况,可见,人们试图通过自己的意思表示来设立居住权,试图使与其有特定法律关系的特殊群体有房可居.我国法律没有赋予居住权物权的效力,使其仅仅停留在债权保护层面上,不能充分保障非所有权人对其房屋的居住权利.通过对非产权方配偶的居住权问题、丧偶时生存配偶的居住权问题进行分析,以期能够保障社会中特殊群体的基本生存利益,维护家庭的稳定及社会的和谐.  相似文献   
72.
《法庭内外》2010,(5):59-60
10年前,我到省城打工时认识了年近五旬、家财万贯的林某。林某以高价相酬,让我与他同居,为他生个儿子。看他出手大方。我就点头应允,随即搬进了他旱就准备好的一套单元房中。此后几年,我先后生下了两个女儿,林某不耐烦了,对我越来越冷淡。10年过去了,我的梦也醒了,决定结束这不明不白的生活。我要求他把我和女儿住着的这套房子过户到我名下。我的这种想法,能得到法律支持吗?  相似文献   
73.
论居住权在大陆法系的继受与发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居住权制度起源于罗马法,并随之在大陆法系国家得以继受与发展。法国民法几乎完整移植了罗马法中人役权结构体系,而《意大利民法典》则几乎完整地承继了《法国民法典》做法。同时,德国民法继承罗马法上的居住权制度并将之发扬,以期更适应本国社会经济发展的现状。  相似文献   
74.
居住权制度在世界的许多国家的民法典中都有规定,在我国的物权法草案中第180条至191条中也规定了居住权制度,但新颁布的物权法中并未对此作出规定,本文认为我国物权法应当设立居住权制度。  相似文献   
75.
居住权源于罗马法,后为德、法等欧陆国家所承袭,但在西法东渐中却消失了。近来有学者提出,我国物权法立法应借鉴西方国家建立居住权制度,居住权遂引起学者们的关注。本文拟从居住权历史源流、法律特性入手,主张我国物权法应设立居住权制度。  相似文献   
76.
人役权是起源于罗马法的为特定人的利益而设立的古老制度,历经长期发展,在现代表现为用益权、使用权和居住权三种形态,但其功能已经由原来单纯生存保障向以生存保障为基础、物尽其用为趋势的方向演进,标的物的范围、权利的期限、权利的内容等发生了相应的变化.我国物权法应当借鉴人役权制度规定居住权.  相似文献   
77.
公民居住权的宪法保护问题是公民权利保障的核心。宪法需对各种社会关系进行调整,对关系民生的基本利益分配和基本价值取向加以规范,以保障居住权的实现。公民居住权的宪法学分析及保护居住权的路径探究迫在眉睫。本文指出宪法对现实生活发挥实际作用是宪法规范性的回归,也是建立和谐法治社会的根本。  相似文献   
78.
古宓原 《南风窗》2007,(16):64-66
商品房再怎么涨跌,如果仅仅作为居民提高生活质量的一种可选手段,本是无可厚非的。但是,最关键的一环在于中低收入阶层和工薪阶层的第一套房,也即最基本的居住权和生活保障,不能任由市场来解决。  相似文献   
79.
陈军 《广东法学》2008,(4):6-11
居住权源于罗马法,是大陆法系国家的民法上的一项制度。我国民法学界曾对是否引入居住权进行了激烈的争论.我国宪法学界对此却缺少关注。本文通过对居住权沿革的考察和透过宪法视角对居住权的性质、地位、客体和内容进行探讨,提出应确立居住权的宪法地位,旨在保护公民的居住权。  相似文献   
80.
对于物权法是否要建立居住权制度,学界曾经有过激烈的争议,如今这一争议似乎已经随着《物权法》的出台尘埃落定。本文从居住权的概念和特征入手,对目前关于居住权制度的两种观点进行了比较,在此基础上对反对我国建立居住权制度的观点进行了辩驳,指出了在我国建立居住权制度有非常重要的意义,我国应当建立适合我国国情的居住权制度。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