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90篇
  免费   0篇
  国内免费   1篇
各国政治   1篇
法律   9篇
中国共产党   20篇
中国政治   18篇
政治理论   16篇
综合类   27篇
  2019年   1篇
  2017年   1篇
  2016年   2篇
  2014年   5篇
  2013年   3篇
  2012年   6篇
  2011年   8篇
  2010年   6篇
  2009年   15篇
  2008年   14篇
  2007年   8篇
  2006年   8篇
  2005年   7篇
  2004年   6篇
  2002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9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51.
中国现行的"市管县"体制日益暴露出来的弊端,阻碍着经济的整体发展,也加剧了市县之间的矛盾。笔者分析了黄山市的实际情况,认为"市"这一建制应当予以撤销,但由于政治背景、利益群体等种种原因,不能贸然改革,需要一个逐步弱化、最终取消的过程。  相似文献   
52.
目前"市管县"体制暴露出一些问题:如管理幅度与管理层级之间存在着矛盾、"小马拉大车"的现象不宜乐观、城乡经济发展不平衡等。因此,"市管县"体制的改革仍是一个热点问题。本文指出在"市管县"体制改革上主要有三种观点:继续完善"市管县"体制;实行"省管县"体制;复合行政的思想,文中对我国"市管县"体制的改革做了简要的分析。  相似文献   
53.
对市管县体制的理性透视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目前市管县体制存在着许多问题:如市管县体制缺乏法律依据、管理幅度与管理层级之间的矛盾尖锐、“小马拉大车”的现象不宜乐观、城乡经济发展不平衡等。因此,应改革现行的市管县体制,合理划分中央和地方经济社会事务的管理责权,根据属地原则,由市县政府更多地直接管理公共事务。  相似文献   
54.
市管县体制在我国已实施了多年,实践表明这种体制是城市化道路的一种探索。这种体制的实施既有其历史原因,取得过重要的成绩,但也随着时代的改变而越来越体现它的缺陷。未来的改革思路是要遵循市场经济规律,并与政府职能转变相结合,按照稳中求进、由点到面等原则逐步加以改革。  相似文献   
55.
解放以来的上海行政区划调整及城乡关系变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上海解放至今,行政区划已进行了多次调整。其 中最大的调整有两次,一次发生在1958年,将10个县 划入上海,实行市管县体制;另一次是在80年代以后, 分期分批实施区、县合并或撤县建区,以适应农村城 市化的进展。在城乡关系方面,1958年以前是典型的 大城市、小郊区,只有近郊几十万农村人口;1958年 以后实行的是二元经济结构,60年代末至70年代中期 还有一次逆城市化运动,城市人口倒流入农村;只有 到了90年代以后,城乡之间的差别才开始缩小,一批 批市民动迁到以前的农村,而又有一批批农民成了市 民。农村城市化是上海经济高速发展的伴生物。  相似文献   
56.
“省直管县市”:我国深化行政体制改革的路径选择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市管县体制是20世纪80年代旨在促进城乡一体化发展的制度选择,当今已经难以适应市场经济发展和国家行政管理体制深入改革的需要,改革势在必行.而实施减少层次、增加幅度的省直管县体制,应该是21世纪初期我国行政管理体制深入改革的重要路径,但也存在一些现实困境.本文在理性分析省直管县体制潜在可能性与现实可行性的基础上,提出了较为可行的改革步骤和相关配套措施.  相似文献   
57.
基于现代的行政环境,市管县已经失去了当初的功效。为了落实十六大报告和十六届三中全会决议关于加快发展县域经济的精神,各地纷纷推出了扩权强县的改革措施。本文从扩权强县的背景和基础入手,进而对扩权强县的实施与成效进行了总结。  相似文献   
58.
随着国家经济社会发展和工作重心的转移,我国市县关系进行了不同程度的调整,经历了"县管市→市县并立→市领导县→市管县"的复杂变化,"市"、"县"的内涵与外延在不同关系模式下也不同。采用历史主义的研究方法,对市县关系变动的历史细节进行梳理,从中总结出市县关系朝向"分而合作"的方向迈进,既能为当下市县关系改革导向提供有意义的解释,又能在一定程度上对改革实践提供启发。  相似文献   
59.
20世纪80年代以来,市管县体制被逐渐推广,突破了宪法规定的行政区划三级建制,市作为省和县之间的一级地方政府在实践中被正式确立下来。依据我国宪法规定,只有较大的市才拥有辖县权,但随着市管县体制的全面推广,辖县权几乎被普及到所有的地级市,这种缺乏宪法依据的行政区划格局,缺乏合宪性基础,给宪法秩序造成一定负面影响。因此,结合当前市管县体制存在的弊端,对其合宪性进行法律分析,并借鉴其他国家和地区市县法律关系构建的成功经验,为重构我国宪政框架内的新型市县关系提供思路性方向。  相似文献   
60.
市管县体制的利弊分析及改革思路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市管县体制已实施了20多年,其积极功效主要有:(1)较好地打破了多年来市县之间的行政壁垒和城乡分割;(2)发挥了中心城市对农村发展的带动作用;(3)增加了市域规模和经济总量,提高了城市知名度;(4)实现了城市和农村的优势互补;(5)加强了对县的行政管理。其消极影响主要有:(1)增加了行政机构,扩编了行政人员;(2)增加了行政层级,降低了管理效率;(3)增加了管理成本,加剧了市县竞争。笔者认为,市管县体制的未来改革思路是在缩省的基础上将其取消,但目前尚不具备取消的条件;将来可以通过一定的过渡机制,按照稳中求进、由点到面等原则逐步加以改革。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