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74篇
  免费   0篇
工人农民   5篇
外交国际关系   1篇
法律   1篇
中国共产党   5篇
中国政治   56篇
政治理论   3篇
综合类   3篇
  2022年   1篇
  2021年   3篇
  2019年   1篇
  2017年   1篇
  2016年   1篇
  2014年   5篇
  2013年   10篇
  2012年   8篇
  2011年   4篇
  2010年   3篇
  2009年   4篇
  2008年   3篇
  2007年   6篇
  2006年   5篇
  2005年   9篇
  2004年   3篇
  2003年   4篇
  2001年   1篇
  1998年   1篇
  1991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7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31.
娴子 《今日民族》2013,(1):30-31
西双版纳,世世代代生活着傣族、哈尼族、拉祜族、布朗族、基诺族等民族,他们过着简单的日子,也简单地看待日子。就在这些简单的日子里,他们创造着生命,创造着生活,也创造了属于自己的技艺。傣锦到过西双版纳的人一定都见过傣锦,"小卜少"的筒裙上,"猫多丽"的筒帕上,傣家竹楼的床单、被面上,宾馆内墙上的装饰画……它色彩斑斓、风格古朴,极富民族特色。  相似文献   
32.
樊畅 《新青年》2013,(8):46-47
来到云南后,我和在路上认识的驴友多多与黑娃结伴旅行,从景洪搭了一辆顺风车,很顺利地抵达南糯山脚下,看见一个巨大的牌匾,上面写着"古茶第一村,南糯山"。南糯山距勐海县城26公里,自古以来就是澜沧江下游西岸最著名的古茶山,优质普洱茶的重要原料产地。南糯山最早什么时候开始种茶已不可考,但可以肯定的是,直到南昭时期,布朗族的先民还在此种茶;后来布朗族迁离南糯山,遗留的茶山被爱尼人继承;根据当地爱尼人的父子连名制可推算  相似文献   
33.
34.
With the development of society, the Blang ethnic group's traditional beliefs have changed a lot. However, some traditional beliefs and manners and customs still exist. Based on the findings from survey and interviews, it is found that low productivity in the history leads to the Blang ethnic group which is difficult to understand and withstand all kinds of natural disasters. Then, the primitive religious concepts such as "natural worship" and "totem worship" are resulted. The "Jie mu long" ceremony of Shidian County, the "Ji long" ceremony of Shuangjiang and the belief of Theravada's Sthavira are the real reflection of those concepts. Nowadays, the existence of some ritual activities in the Blang ethnic group has lost the practical significance. However, some traditional beliefs and manners and customs still have been inherited in real life of the Blang ethnic group, this is mainly because they can satisfy Blang people's requirements, and they have these functions: regulating mind, ecological protection, and integrating society.  相似文献   
35.
方明 《今日民族》2012,(6):29-32
布朗族支系莽人(以下简称莽人)主要生活在云南省金平苗族瑶族傣族自治县金水河镇的龙凤村、平和村与牛场坪村,现有688人。笔者自2009年5月走入莽人村寨,先后20余次调研,参与、观察他们的生产生活。以下从衣、食、住、行、育、娱、医等七个方面予以简述,以期读者能够较为全面又真实地了解他们。  相似文献   
36.
吉良村民小组坐落在勐海县布朗山乡茂密的丛林中,布朗族传统的干栏式民居依山傍水而建。  相似文献   
37.
历史将永远记住这一天——2020年11月14日,云南省扶贫办向新华社发布消息,怒族、傈僳族近日实现整族脱贫,至此,云南独龙族、德昂族、基诺族、怒族、布朗族、景颇族、傈僳族、拉祜族、佤族等11个“直过民族”和人口较少民族历史性告别绝对贫困,实现整族脱贫。挥别千年贫困,奔向美好未来。多年来,省委、省政府坚持将少数民族和民族地区作为全省脱贫攻坚的重中之重,因地制宜、因族举措,不断加大扶持力度,特别是打赢脱贫攻坚战的冲锋号吹响以来,针对少数民族和民族地区脱贫攻坚的突出短板,采取超常规举措,确保不让一个兄弟民族掉队、不让一个民族地区落伍,少数民族和民族地区生产生活条件因之发生巨变,“直过民族”逐渐摆脱千年贫困,各族群众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不断增强。  相似文献   
38.
舞彩澜沧     
雨周 《今日民族》2013,(3):38-39
舞蹈是另一种语言,它植根于社会生活之中,不同的舞蹈具有祭祀、娱乐、表演等不同的功能,在澜沧这片热土上,就流传着这样一些多姿多彩的舞蹈。摆舞摆舞是拉祜族民间舞蹈中的一种舞蹈形式,是拉祜族两大传统舞蹈之一,不受时间、地点、人数的限制,只要高兴,人们便相聚而舞,深受群众喜爱。  相似文献   
39.
《今日民族》2013,(9):7-8
《金布朗》是一台集中反映保山市施甸县布朗族最具地域特色和民族风格的大型风情歌舞。由《山欢了》、《人恋了》、《结亲了》、《日子红了》四章12个节目组成,集中反映和再现了布朗族丰富多彩的民族民间歌舞及浓郁的民俗、民风、民情,讴歌了施甸人民在党的政策指引下,深入贯彻科学发展观。在杨善洲老书记先进事迹的鼓舞下,日子越过越红火。  相似文献   
40.
澜沧三吃     
澜沧各地的饮食,虽然大致相近,但气候、海拔、土壤不尽相同,物产也不尽相同,澜沧人不仅能用不同的食材做出种类繁多的美食,而且同一种食材也能做出不同的风味来。1/吃茶在远古的傣族、布朗族的日常生活中,茶主要是当菜吃,今天的傣族、布朗族仍然保留着把茶当菜吃的习惯,"茶叶饭"、"酸茶"和"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