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46篇
  免费   0篇
世界政治   1篇
外交国际关系   1篇
法律   3篇
中国共产党   22篇
中国政治   12篇
政治理论   3篇
综合类   4篇
  2017年   1篇
  2015年   2篇
  2014年   5篇
  2013年   4篇
  2012年   7篇
  2011年   18篇
  2010年   5篇
  2009年   1篇
  2008年   1篇
  2005年   1篇
  2002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4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0 毫秒
11.
冯立鳌 《传承》2012,(7):55-55
佛山小悦悦事件,令国人吃惊的不是车祸伤人,而是其所展现出来的某种缺失的德性精神。古人将“修身”视作治国平天下的起始步骤,正是看重个人精神文化素质在一切社会活动中的根本性作用;所谓“腹有诗书气自华”,也是强调生活交往中精神文化对一个人内在气质的决定。  相似文献   
12.
我到光大三年多了,不能说没有取得一些进步,但更主要的是思考了一些问题。光大旧有的问题比较多,现在虽然各项指标好转了,但还未治本;虽然内部平稳了,但还需巩固。特别是随着光大银行的上市,现在正处在“形势好转期与矛盾暴露期”并存阶段,决定着目前的“平衡”属于一种“脆弱的平衡”。前些天读了一位同志的文章,勾起了我到光大后的长期所思所想。古人讲清心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  相似文献   
13.
罗日荣 《前线》2014,(3):118-118
曾国藩与王阳明、孔子并称为中国封建社会的完人,曾国藩一生立德、立功、立言,实现了士大夫“三不朽”的人生追求。古人历来讲齐家、治国、平天下。那么,“为师为将为相一完人”的曾国藩是如何治家的?曾国藩虽忙于政事,但对治家也很上心,“尽得一分算一分”。关于如何治家,在《曾国藩家书》中,我们看到这样一段文字:“第一,贵兄弟和睦”;“第二,贵体孝道”;“第三,要实行勤俭二字”。如此看来,曾国藩治家之道的核心在这四字诀——和、孝、勤俭。  相似文献   
14.
惠源 《党课》2013,(24):69-70
“博观而约取,厚积而薄发”。所谓“厚积”意在闻古今、见事类、知然否;所谓“薄发”意在博返约、出精髓、知见的。古语有云:“修身、治国、齐家、平天下。”为官者要为官一任、造福一方,切实承担起党和人民之间的桥梁纽带的责任,发挥领导潜能、彰显领导风范,就必须“强身健体”苦练内功、厚积薄发舒展“魅力”,唯如此才能达到修身立命、治国安邦,无愧于党、无愧于民的境界。  相似文献   
15.
书林漫步     
《理论与当代》2013,(2):57-57
《群书治要》是贞观初年著名谏官魏征及大臣虞世南、褚遂良等受命于唐太宗李世民,从先前历代帝王治国资政的史料中撷取有关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的精要而成的一部匡政巨著。该书上起五帝,下迄晋代,从一万四千多部、八万九千多卷古籍中撷取汇编而成。全书总计五十多万字,是中国历史上第一套按照经、史、子分类的类书.可谓唐朝“四库全书”:  相似文献   
16.
中国人讲究四世同堂五世同堂,从四世五世同堂中追求天伦之乐。中国人的逻辑顺序是格物、致知、诚意、正心、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先齐家,然后治国,再平天下,是这么一个顺序。它讲共体。所以儒家的那个"仁"字是"两个人",什么意思?在我看来,就是干任何事的时候都先想到别人,如果儿子做任何事情的时候都能想到父母这就是仁,父母做任何事情的时候能想到儿女,还是仁。  相似文献   
17.
李兴濂 《各界》2011,(2):96-96
上古帝王尧舜,被儒家学派形容为古昔圣王,是至善至美,空前绝后治国平天下的圣君明王,仿佛人类所有的美德都集中在他俩身上。孔丘在《论语》中赞美他:“大哉,尧之为君也,巍巍乎唯天为大,唯尧则之。荡荡乎民无能名焉,巍巍乎其有成功,焕乎其有文章。”  相似文献   
18.
心的寄语     
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 ——语出《大学》。值创刊10周年之际,瑾以此句与心系《中国司法鉴定》家园的作者、编者、读者分享。期刊是有生命的。  相似文献   
19.
黄帝问路     
上古时代,黄帝带领几个随从到崆峒山寻见智慧之人广成子。途中迷路时,他们遇到了一位放牛的牧童。黄帝上前问:"小孩,崆峒山往哪个方向走,你知道吗?"  相似文献   
20.
天下兴亡,其事也大。但书生却偏要指点江山,评论天下兴亡事,即使是一介布衣,身在江湖。为什么?在古代,读书人在进学之初就受到这样的教育,《大学》开宗明义,讲正心、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治国平天下,使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