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372篇
  免费   45篇
各国政治   7篇
工人农民   21篇
世界政治   90篇
外交国际关系   54篇
法律   438篇
中国共产党   203篇
中国政治   302篇
政治理论   57篇
综合类   245篇
  2024年   3篇
  2023年   27篇
  2022年   16篇
  2021年   43篇
  2020年   30篇
  2019年   16篇
  2018年   6篇
  2017年   18篇
  2016年   47篇
  2015年   42篇
  2014年   112篇
  2013年   83篇
  2012年   102篇
  2011年   78篇
  2010年   106篇
  2009年   111篇
  2008年   125篇
  2007年   67篇
  2006年   55篇
  2005年   47篇
  2004年   41篇
  2003年   50篇
  2002年   41篇
  2001年   32篇
  2000年   28篇
  1999年   14篇
  1998年   11篇
  1997年   7篇
  1996年   4篇
  1995年   6篇
  1994年   7篇
  1993年   7篇
  1992年   8篇
  1991年   3篇
  1990年   8篇
  1989年   5篇
  1988年   4篇
  1987年   6篇
  1985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41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941.
犯罪嫌疑人刑事责任年龄的审查与确定,直接关系到对犯罪嫌疑人是否追究刑事责任,是否从轻或减轻处罚,以及是否适用死刑等问题。本文对证明犯罪嫌疑人刑事责任年龄的证据种类作了分析,探讨了司法实践中未成年犯罪嫌疑人刑事责任年龄认定困难的主要原因,在此基础上提出了审查认定未成年犯罪嫌疑人刑事责任年龄的对策。  相似文献   
942.
还差两个月,农一师八团加工厂职工、上海支青陈福成就要退休了。届时,有着45年工龄的陈福成将创造工龄最长的八团吉尼斯纪录。1963年8月1日,15岁的陈福成从上海来到八团。他是八团上海支边青年中年龄最小的一个。刚开始,陈福成被分配  相似文献   
943.
马塾滨 《求贤》2008,(5):24-24
年复一年,我们不知不觉地头童齿豁,蹉跎到老。按照常理,一个人只有一种年龄、一定年龄。但作为一个社会的人,从不同的角度来衡量,又可能表现出多种多样的年龄来。  相似文献   
944.
2001年2月27日,在祖国西部新疆生产建设兵团农五师八十三团学校,发生了一起119名中小学生集体中毒事件。中毒学生年龄最大的19岁,最小的只有7岁,旷世罕见,舆论哗然。  相似文献   
945.
老师     
南江 《现代人事》2001,(9):46-47
文化大革命对我们那个山沟沟最初的冲击.就是乡完全小学和各村小学都垮了,老师们家庭成分好的回家了,家庭成分不好的就呆在学校(怕和家里的人一起被批斗)。我们这些学生则一律回了家,年龄稍大的出工挣工分,年龄小些的则是放羊、割草、带小弟弟妹妹。本人当时十岁,刚上五年级,则每天与那头老黄牛为伍,放牧时兼带割草、拾柴。因奶奶过世早.姐姐出嫁了,为全家做饭的任务也落到我这个男孩子的身上。  相似文献   
946.
目的: 采用反相高效液相色谱-蒸发光散射检测法(HPLC-ELSD)测定盐酸氨基葡萄糖的含量.方法:色谱柱为C18(250 mm×4.6 mm,5 μm),流动相采用甲醇∶水(60∶40),流速为0.6 mg/ml;用蒸发光散射检测器(ELSD)检测.结果:盐酸氨基葡萄糖检测含量为2.017~10.084 μg时与峰面积呈良好线性关系(r=0.999 5),平均加样回收率为99.4%(RSD=0.9%).结论:此方法简单、准确、无需衍生反应,精密度和重现性良好,是测定盐酸氨基葡萄糖含量的有效方法,可用于氨基葡萄糖配合物含量测定.  相似文献   
947.
当前我国虽然明确了刑事责任年龄的立法,但对其规定尚有不足和纰漏之处。不但对未成年人刑事责任年龄的规定尚待完善,而且刑事责任年龄的上限也是我国刑法中的空白之处。随着青少年犯罪低龄化态势的抬头和对老年人犯罪问题的突出关注,完善刑事责任年龄上限和下限的立法规定也成为当前法制工作的迫切之处。  相似文献   
948.
本文就澳门与内地刑法中的犯罪主体范围、刑事责任年龄、刑事责任能力等问题进行深入的探讨,对两地刑法中的犯罪主体制度进行比较研究。  相似文献   
949.
成年问题是各国民法中一个重要内容。由于各国风土人情、社会教育的区剐,对于何时为成年,各国均有自己习惯。反映到法律上,近代各国民法典中规定也不尽一致。我国古代有冠笄之制,近代有成年年龄的规定,但是它们的效力却不相同。  相似文献   
950.
佚名 《法制博览》2011,(7):41-41
在中国古代官场,打探“真年”是一大禁忌。因为官员的年龄大多造假,依靠好出身做官者大多虚增年龄,而通过科举得官者有不少人则白减年龄……到了唐代,开始出现“退休”一词,如唐代散文家韩愈在《复志赋序》中说:“退休于居,作《复志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