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73篇
  免费   0篇
工人农民   1篇
世界政治   4篇
外交国际关系   7篇
法律   6篇
中国共产党   94篇
中国政治   50篇
政治理论   8篇
综合类   3篇
  2021年   1篇
  2020年   1篇
  2016年   2篇
  2015年   3篇
  2014年   9篇
  2013年   13篇
  2012年   15篇
  2011年   10篇
  2010年   32篇
  2009年   12篇
  2008年   17篇
  2007年   14篇
  2006年   20篇
  2005年   5篇
  2004年   5篇
  2003年   1篇
  2002年   5篇
  2001年   3篇
  2000年   5篇
排序方式: 共有17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0 毫秒
121.
曹元明 《湘潮》2008,(9):51-56
1958年底,中国出现了天灾人祸的窘迫形势。毛泽东心急如焚,接连召开郑州会议、武昌会议。1959年又召开了第二次郑州会议、上海会议和八届七中全会,决心纠正“大跃进”和人民公社化中出现的错误。毛泽东批评了“共产风”和浮夸风。然而,半年来的会议和领袖的良好愿望,并未完全贯彻下去,过热的空气,并未冷却下来,形势依然严峻。饥饿、贫穷、艰苦威胁着老百姓的生活,怨天尤人的现象在干部队伍中较为严重。鉴于此,毛泽东担心出现悲观、泄气,把形势看得一团漆黑,对“三面红旗”失去信心的局面。他认为高级干部的这种“悲观”是对“总路线”的怀疑,远离了马克思主义,对革命前景丧失信心。  相似文献   
122.
在中国革命历史上,八一起义无疑是一个有着重大意义的事件。八一起义是如何决定的?从起义的提出到最后的决策,期间经历了怎样的过程?这些问题曾经困扰过众多党史工作者和关心这段革命历史的群众。20世纪80年代初。中央档案馆将一批有关八一起义的历史文献公开发行,  相似文献   
123.
女士们、先生们、朋友们: "匡庐奇秀甲天下",自司马迁将庐山载入<史记>后,历代文人墨客总是慕名接踵而来.现在的庐山集风景名山、文化名山、教育名山、科技名山、宗教名山、政治名山于一身,是驰名中外的避暑胜地、赏雪佳处、中华十大名山和世界地质公园.  相似文献   
124.
刚刚去过一趟延安,杨家岭的窑洞和枣园的窑洞都保留有张闻天的旧居。与毛泽东、刘少奇、周恩来、朱德等其他几位在同样的地方保留有旧居纪念遗址的领袖人物相比,张闻天是个什么人物,许多人特别是“文革”后出生的年青人并不甚了解。与我同行的一位年青人就连连问我:张闻天这个人能与毛、刘、周、朱在延安时期享受一样待遇,他是个什么人?他干过什么事情?什么时候死的?为啥没怎么听说过?所以我觉得应不吝笔墨,说说张闻天。  相似文献   
125.
“上有朱毛好主张,下有方邵打豺狼。第一英雄方志敏,第二将军邵式平。两条半枪闹革命,打倒土豪为人民”.这是一首赣东北的革命民谚——《打倒土豪为人民》,表达赣东北人民对方志敏、邵式平的敬仰之情。  相似文献   
126.
生死两重天     
我是辽宁省纺织局的一名退休干部,今年63岁,患冠心病这30多年里,我可以说是经历了生死两重天:就在去年,为了不给孩子们增加负担,我曾拔下吸氧管,想一死了之……今天,我却登上了庐  相似文献   
127.
《理论导报》2010,(8):67-67
<正>三叠泉景区位于庐山东南,是国家AAAAA景区、世界文化景观、世界地质公园、联合国优秀生态旅游景区、国家森林公园,因其著名的"庐山第一奇观"--三叠泉大瀑布而得名,素有"不到三叠泉,不算庐山客"之说。景区山川人文荟萃,风光无限,一步一景,举目成趣。  相似文献   
128.
两次去庐山,感觉却截然不同。 第一次,正是夏末秋初。空气清冷,夜晚尤甚。夜宿一幢国民党曾经驻扎过的老式楼房里,和衣而卧把被子盖到脖颈处.仍然冻得瑟瑟发抖——庐山的夜风吹打着庐山的草木,如诡异的暗语,让人琢摸不透又忍不住竖起耳朵通宵谛听,记忆中便留下了深刻的颤栗,经久不去。天亮后,慕名去爬三叠泉,  相似文献   
129.
《党的建设》2010,(10):44-44
书院始创于唐代。开元六年(718年)设丽正修书院,十三年改称集贤殿书院,置学士,掌校勘经籍、征集遗书、辨明典章、备顾问应对。大顺中江州陈氏立东佳书堂,亦称义门书院,供子弟修学。贞元中,李渤隐居读书于庐山白鹿洞。南唐时,就遗址建学馆以授生徒,称为庐山国学。宋初改称白鹿洞书院,为当时四大书院之一。宋代由于政府支持鼓励,书院大兴。元代全国有书院二百多所,路、州、府皆有,开始成为科举预习场所。明代由于书院在讲学中多议朝政,屡遭禁毁。清代书院发展至数千所,多以应举为目的。废科举后,大多改为学堂。  相似文献   
130.
2010年1月13-15日,由中共江西省委党史研究室、中共江西省委台湾工作办公室、中共九江市委共同主办,中共庐山管理局委员会、中共九江市委党史研究室、中共九江市委台办共同承办的“庐山与全面抗战的形成”学术研讨会在庐山召开。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