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9篇
  免费   0篇
各国政治   2篇
外交国际关系   2篇
法律   2篇
中国共产党   5篇
中国政治   16篇
政治理论   2篇
  2024年   1篇
  2016年   2篇
  2015年   1篇
  2014年   2篇
  2013年   3篇
  2012年   4篇
  2011年   1篇
  2010年   3篇
  2008年   4篇
  2007年   2篇
  2006年   1篇
  2005年   2篇
  2004年   1篇
  2003年   1篇
  2001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0 毫秒
11.
胡迌 《台声》2007,(11):66-69
王爷信仰和蚂祖信仰一样,都是台湾最大的民间信仰之一。王爷信仰的信众人数和庙宇数量,是所有神明中最多的,尤其在西南部沿海地区,奉祀王爷的庙宇随处可见。据多年前统计,台湾的各类王爷庙已经近千座,仅仅台南地区就有将沂150座王爷庙。  相似文献   
12.
许禾钢 《政府法制》2013,(29):39-39
乾隆皇帝在刘墉、和坤一帮大臣簇拥下,来到一处庙宇。只见庙宇供台上是一尊喜笑颜开的弥勒佛。乾隆望了一眼佛像说:“这尊大佛享尽了人间烟火缭绕,所以整天喜笑颜开。朕想,哪位爱卿能否让大佛由笑变哭呢?”说完.环视了大臣们。大家面面相觑,低头不语。这时,和坤皮笑肉不笑地说:“我推荐一位满腹经纶的大学士,保证能让大佛哭。”大家的目光一下子落到了和坤身上了。  相似文献   
13.
4月中旬.胶州市政协组织文史委员视察了全市庙宇文化。委员们现场察看了少海慈云寺、万佛塔。胶州城隍庙和艾山庙宇.就如何进一步挖掘旅游文化资源、促进庙宇文化与旅游文化的深度融合提出了意见和建议。  相似文献   
14.
布袋戏作为台湾地区备受推崇的一种基层民俗文艺活动,不仅是宗教庆典的重头戏,也是基层传播的重要媒介。研究发现,布袋戏作为一种基层传播媒介,在庙宇这个空间实现了宗教、娱乐、政治、社交等多种功能;庙宇进一步从情感联结、社会化、居民自治和公共服务四个方面促进了基层治理。挖掘台湾布袋戏的社会功能及其基层传播空间,加深了对两岸民俗文化和基层治理的认识。  相似文献   
15.
杜温 《八桂侨刊》2016,(3):3-10
从福建沿海特别是泉州地区扩展到东南亚的多种网络中,存在着三种网络,其分别是拓展性宗族网络、仪式传承网络和寺庙信任网络。这些信任网络是从可携带性仪式,例如地方神的庙宇香灰、高僧面前主持的集体宗教仪式的方法代代相传。另一方面,缅甸华人通过回祖国参与重修祖祠寺庙对家乡文化的贡献建立信任网络。缅甸华人在不同的历史和政治背景下运用各种仪式手段建立信任网络。这些网络并非简单地以传统形式展示,而是不断地与现代化力量碰撞与融汇,丰富了多元化的内涵,是具有持续性的。  相似文献   
16.
无论是帝王的住所,还是佛门净地,其建筑大多是红墙黄瓦。这是为什么呢? 历史学家认为,黄色自古以来就被视为尊贵的色彩,因为黄色在五行学说里代表中央方位(中央属土,土为黄色)。在唐代,黄色就已被规定为代表皇室的色彩。 到了宋朝,封建帝王的皇宫开始采用黄色的琉璃瓦顶。至明、清两代,便明文规定只有皇帝之宫室、陵墓建筑及奉旨兴建的寺庙才准许使用黄色琉璃瓦,其他建筑一律不得擅用,而亲王、郡王等贵族的住宅只能用绿色盖顶。  相似文献   
17.
《台声》2010,(9):78-81
宋雍熙四年(公元987年),妈祖遇难后,人们为了怀念她、纪念她,就在湄洲岛建庙祭祀,这庙宇即是最早的妈祖庙。据文献记载,当时的庙宇仅“落落数橼”,但“祈祷报赛,殆无虚日”。此后经过历代扩建修葺,到宋天圣年间(公元1023年至1032年),祖庙已初具规模。元代莆田诗人洪希文(公元1282年至1366年)曾在《题圣墩妃宫》诗中,描写了“粉墙丹柱辉掩映.华表茸突过飞峦”的景象,反映元代时湄洲妈祖庙的建筑情况。  相似文献   
18.
湘潭因其地利,成为湖南的一大通衢,其水陆交通,可谓得天独厚。水路四通八达,城南湘水北通长江,可达长江沿江各省:南与衡郴永相连。县西涟水、涓水,可达湘乡、安化、邵阳、衡山、醴陵、江西萍乡。且水流平缓,无礁石、激流之险。除水道之外,还有陆路与长沙等地相通。乾隆年间的方志中称:"潭通吴会,  相似文献   
19.
阎江 《学习与实践》2007,(5):160-165
中国的民间道教信仰——黄大仙信仰从产生之初便不断被地方化利用,尤其是进入岭南之后与粤港地域文化所发生的互动。传说、祠庙的地方化不仅丰富了黄大仙信仰的内涵,而且使黄大仙信仰在岭南获得广泛的崇拜,并最终成为全球华人共同崇拜的文化符号。  相似文献   
20.
王锡钧 《今日海南》2012,(10):46-47
中华大地的庙宇何其多。这些庙宇,是一地之众奉祀一位或数位在历史上有卓绝功勋的历史人物,并将其视为神明膜拜,求福求平安,还定时举行大规模群众祭仪活动之地。这种祭仪活动,内地乡村多叫庙会,在海南琼海本地则叫"建醮做平安"。这种活动溯自上古就已存在,是我们的老祖宗遗传下来的。历经漫长岁月的积淀,形成了底蕴深厚的历史传统文化,可称为庙宇文化,也叫傩文化。在中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