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177篇
  免费   12篇
各国政治   1篇
工人农民   4篇
世界政治   22篇
法律   721篇
中国共产党   34篇
中国政治   183篇
政治理论   25篇
综合类   199篇
  2024年   4篇
  2023年   15篇
  2022年   20篇
  2021年   22篇
  2020年   38篇
  2019年   18篇
  2018年   6篇
  2017年   22篇
  2016年   35篇
  2015年   44篇
  2014年   91篇
  2013年   98篇
  2012年   67篇
  2011年   86篇
  2010年   78篇
  2009年   72篇
  2008年   73篇
  2007年   42篇
  2006年   56篇
  2005年   34篇
  2004年   45篇
  2003年   43篇
  2002年   52篇
  2001年   57篇
  2000年   50篇
  1999年   10篇
  1998年   3篇
  1997年   5篇
  1996年   2篇
  1995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18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81.
民事诉讼制度改革要求法院在证据制度方面转变职能.笔者认为,实现这一转变需要法院做到三点一要明确自己调查取证的职权范围;二要把握好自己在质证活动中的地位;三要规范认证活动.  相似文献   
82.
公诉人掌握庭审主动权,在司法实践中有重要的现实意义。本文从前提条件、必备条件和策略几个方面探讨了掌握庭审主动权的问题。  相似文献   
83.
在英国,庭审录音录像一直是被禁止的。然而随着社会的发展,英国要求庭审录音录像的呼声越来越高。1992年苏格兰颁布了法院庭审录音录像的基本指导规则,开启了苏格兰法院在严格限制的条件下允许对庭审过程进行录音录像的道路。在长达20多年的庭审录音录像改革试验中,英国探索出了一套适合自己的庭审录音录像规则体系,这为未来英国有关庭审录音录像法律的制定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84.
近日,广东省东莞中级人民法院组织社会人士成立的"听审团"首次亮相,旁听案件开庭。据法院方面称,"听审团"不是西方的"陪审团",意在提升法院司法能力、司法公开,推行司法公开之举属全国首创。有人质疑,在已有人民陪审制的情形下,东莞中院又搞出个"听审团",这是推进了司法民主的增量改革还是相反?听审团成员可闭门商议案件2012年3月16日上午,广东嘉荣超市有限公司副董事长梁仲华走进东莞市中级法院大门,不是打官司而是去"断案"。和他一起的,还包括法学博士韩中节等6人,他们组成  相似文献   
85.
《政法学刊》2017,(4):12-22
间接证据证明得到证据性事实,各个证据性事实之间通过印证或衔接从而推论出待证事实。间接证据之间的印证通常表现为各个间接证据对口供的补强和固定,质证一般也是整体质证和简单比对。为了提高根据间接证据认定案件的准确性,应当建立证据能力规则,保证庭审中证据的合法性。间接证据的审查应当首先从审查单个证据的证明力入手,并且印证应当是相互的、交叉的,且不能忽略推论的作用。结论唯一性不应当作为采信间接证据的标准。  相似文献   
86.
工具型刑事庭审文化是指将刑事庭审作为维护国家统治的手段,将刑事庭审作为行使国家权力的方式的群体观念。工具型刑事庭审文化主要包括目的决定观和权力支配观。工具型刑事庭审文化具有力量的不均衡性、信息的不对称性和过程的虚伪性等特点,隐藏着导致官本位观念、滋生司法腐败、扭曲民众观念等危害,因而与法治的发展趋向相悖。  相似文献   
87.
丁汀  石岩 《长白学刊》2008,(6):68-71
以辩护的功能与价值为切入点,对交叉询问制度的概念区分、制度的内容等方面的深度阐述,就会理清交叉询问与辩护制度究竟为何关系,进而对交叉询问在我国庭审实践中能否适用进行可行性分析。并最终衡量其制度价值及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88.
刑事诉讼法的修改,庭审方式的改革,势必对公安机关侦查办案工作产生深远的影响。公安机关刑事侦查办案如何适应庭审方式改革后的要求,这将关系到能否准确及时地惩罚犯罪。  相似文献   
89.
2006年12月15日,在长沙市中级人民法院,一位白发苍苍的老人神情凝重,参加庭审的群众也百感交集,责怨中却流露着同情.这位老人就是被长沙市中级人民法院以受贿罪一审判处有期徒刑10年,并处没收个人财产30万元的原湖南省人民医院院长--屈全福.……  相似文献   
90.
论我国刑事庭审方式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文章采用规范、法理与实际三者结合的分析方式,首先分析了新庭审方式在庭前程序、庭审程序、诉讼主体的权利义务以及审决机制四个方面的七大特点,并对新制度做了定性和评估。尔后作者着重分析了我国庭审制度的运行条件和背景,指出:在我国借鉴当事人主义的庭审制度改革,将受到本土资源的顽强抵抗、限制和改造,其中包括文化、政策、制度和实际资源的四大限制,造成不彻底的实质化、不充分的对抗性、不完全的平等制以及不够规范的操作方式。而运行中的最大矛盾是控辩式程序与追求实质真实的冲突。第三部分提出了改革完善庭审制度的构想,即改革的目标模式为具有中国特色的灰色模型,改善的主要路径是磨合、调合与局部和全局的整合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