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27篇
  免费   3篇
各国政治   1篇
世界政治   8篇
外交国际关系   1篇
法律   40篇
中国共产党   39篇
中国政治   24篇
政治理论   14篇
综合类   3篇
  2023年   2篇
  2022年   2篇
  2020年   1篇
  2017年   3篇
  2016年   1篇
  2015年   2篇
  2014年   23篇
  2013年   13篇
  2012年   11篇
  2011年   19篇
  2010年   10篇
  2009年   13篇
  2008年   10篇
  2007年   5篇
  2006年   1篇
  2005年   4篇
  2004年   3篇
  2003年   3篇
  2002年   1篇
  2001年   2篇
  2000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3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61.
丁顺生 《中国监察》2012,(13):46-47
监察实践的优良传承,既是宝贵的历史遗产,也是探索实践中国特色行政监察道路的宝贵财富,对于完善今天的监察体制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行政监察是国家政治制度的重要组成部分。我国行政监察实践延绵长达两千多年,内涵丰富,在不同时代的政治生活中,都发挥了重要作用。行政监察发展历程我国的行政监察萌发于先秦时期,早在夏、商、周三代的国家事务中已出现一些具有监察特点的制度。秦始皇统一六国后,确立了一套比较完整的中央集权政治制度,监察制度初步形成,国家监控体制初具雏形。在中央设有御史大夫、御史中丞等职,在地方设监郡御  相似文献   
62.
谈及湖北人,人们印象最深的一句话就是"天上九头鸟,地上湖北佬"。据说,九头鸟的传说产生于《山海经中》,有。《山山名海北经·极大天荒桓北,海经水》中北载住:"焉大。荒有之神  相似文献   
63.
七百年前的济南城北,青山点点,烟水弥。在这恬静澹然的天地间,有一位诗人写下了一组叫做《我爱云庄好》的诗来赞美自己的家园。其中第五首说道:"我爱云庄好,柴门俗客希。行田虫扑帽,坐树蚁缘衣。云水一铜镜,霜林万锦机。东岗陂故在,辞聘未全非。"  相似文献   
64.
《法制博览》2009,(15):78-78
7期《名家讲坛》上的《藤子京:被范仲淹捧红的贪官》一文说,历史上的滕子京并非如《岳阳楼记》中的所溢美的那样,据《宋史》记载,滕子京被贬岳州的缘由是因为他在泾州任职期间,“费公钱16万贯”,除去分给“诸部属羌”及“馈遗游士故人”外,仍有数万下落不明。此事被监察御史揭露后,当时的宋仁宗派员前往查勘,然而滕子京竞以销毁收支的卑劣手段拒绝查勘。最后得亏了范仲淹的“力救”,才得以降官一级,谪贬岳州。  相似文献   
65.
中国具有五千年文明的悠久历史,古代中国不仅给世界贡献了四大发明等物质文明,而且贡献了两个制度文明:其一,御史制度,即监察制度(御史制度是巡视制度重要内容之一),瑞典的议会监察专员制度就是学习中国御史制度的结果;其二,科举制度(后来演变为西方的公务员制度)。原始社会末期,中国就有巡视制度的萌芽,它至今有四千余年的历史,可以说,巡视  相似文献   
66.
曹志瑜 《学习月刊》2013,(14):18-19
我国在清末变法修律之前,有着一套独特的法律监督体系,其代表是秦汉以来逐步形成的御史制度。御史的基本职能是纠察百官,"肃正纲纪"、"察治稽违",辨明冤枉,延至惩治贪污受贿、徇私枉法,监督国家机关活动等;清代则以"弹举官邪,敷陈治道,审核刑名,纠察典礼"为职掌。需要指出的是,御史参与重大案件的会审,监督案件审理有无冤情,定罪量刑是否正当,实际行使了一定程度的审判监督权。从形式上看,御史对涉嫌官员的先参(劾)后审的必经程序也具有公诉的某些特征。中国封建法制,历来是司法同行政  相似文献   
67.
南宋文人王明清在<挥尘录>中记载了两则秦桧用人的故事. 宋钦宗靖康年间,秦桧以御史身份回家乡建康祭祖,临时租了所房子居住.上元县令张师言闻讯后到此拜访.秦桧对他说:"此屋粗可居.但每为西日所苦,奈何!得一凉棚备矣."原来当时正值酷暑,每天下午日光从西窗射来,炎热无比.  相似文献   
68.
中国古代御史权威的实际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专制主义制度从来是与恐怖方法联系在一起的。这种恐怖方式运用到整饬吏治上,就体现为通过各种手段提高治官之官御史震肃百僚的权威。中国古代御史任用的权威原则被长期坚持,在一定程度上发挥了规范整个官僚阶层、确保其权力正向运行的巨大作用。但是,御史的权威也产生了极大的消极影响。  相似文献   
69.
田母拒金战国时期,田稷子任齐国宰相,三年任满从相位上退下来时,他的属吏送给他百两黄金。田稷子收下后,将它拿回去原封不动地献给了母亲。田母问明原因后,十分严肃地说:“为官应该做到廉洁自律,品行高洁,不取分外之财,否则就是不义;如果你要孝敬长辈,就应该尽心诚意地为国办事,否则就是不孝。不义之财,不是我应有的东西;不孝之子,也不是我的儿子。”田稷子受到母亲训斥后,先将那些金子退还给属吏,又立即到朝廷请罪。齐王很是钦佩田母的高尚情操,就从朝廷拿出100两黄金赏赐给田母,同时也不再追究田稷子收受百金之事。陶母封鱼晋朝人陶侃小时…  相似文献   
70.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