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5199篇
  免费   102篇
  国内免费   32篇
各国政治   63篇
工人农民   14篇
世界政治   159篇
外交国际关系   127篇
法律   1177篇
中国共产党   996篇
中国政治   1269篇
政治理论   602篇
综合类   926篇
  2024年   22篇
  2023年   87篇
  2022年   96篇
  2021年   106篇
  2020年   113篇
  2019年   92篇
  2018年   50篇
  2017年   68篇
  2016年   98篇
  2015年   156篇
  2014年   408篇
  2013年   387篇
  2012年   360篇
  2011年   407篇
  2010年   413篇
  2009年   419篇
  2008年   397篇
  2007年   282篇
  2006年   258篇
  2005年   221篇
  2004年   214篇
  2003年   168篇
  2002年   179篇
  2001年   135篇
  2000年   107篇
  1999年   28篇
  1998年   10篇
  1997年   9篇
  1996年   5篇
  1995年   7篇
  1994年   2篇
  1993年   3篇
  1992年   2篇
  1991年   5篇
  1990年   5篇
  1988年   4篇
  1987年   3篇
  1985年   1篇
  1984年   1篇
  1983年   1篇
  1982年   1篇
  1981年   2篇
  1979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533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0 毫秒
81.
系统研究宪法监督程序问题应主要从宪法监督程序构造、运行、关联的一般理论和中国特色宪法监督程序的健全完善等方面,构建以解决中国问题为主旨的宪法监督程序研究的基本框架,构成宪法监督程序论纲。  相似文献   
82.
死亡是哲学的永恒主题。海德格尔将死亡定义为一种不可能的可能性。与此相反,列维纳斯将死亡界定为“可能性的不可能性”。海德格尔给“不可能性”以优先性,对他来说,作为此在的我们面对的死亡是一种无法超越的可能性。我们也可以说,海德格尔从死亡的角度观察生命。而列维纳斯则是将死亡与生命的观点一起考虑,因为他觉得只有生命才能为我们打开可能性;从生命的视角看,死亡是所有可能性的终结,即不可能性。  相似文献   
83.
邹诗鹏 《探索与争鸣》2020,(5):109-114+159
笔者提出的"城市际性"概念,实为"都市际性",且有着中国都市圈及都市一体化的语境。人口密度、都市圈的发展程度、都市化的集聚及溢出效应,以及便捷的交流交通、同城化生活方式,是都市际性得以提出的实践基础。城市际性是社会理论性质的概念,其具有描述与规范(及反思与批判)的双重意义,从描述到规范的提升,有望开放和拓展城市际性概念的实践效应。城市际性有着值得阐释的生存论及精神文化价值,其包含着一种疏解都市焦虑的异托邦想象,意味着一种都市生活方式的变革,意味着重新集聚此前单一都市化进程所失落的地方性,并由此重建都市价值观与都市个性。  相似文献   
84.
儒家哲学中"天"有多种意义,其中就有道德义理之天。本体具有道德创生的大用,它是一道德的本体,契悟此本体的主要进路是由充满道德情感的道德实践而达于心性本体的逆觉体证的方法。具体就是通过道德实践,达到人的道德性的本源,而透至宇宙的本源。义理之天的创生是主动的,而不是气依照理的规定而被动形成。  相似文献   
85.
马基雅维利是西方中世纪宪政思想家,他的诸多政治思想可在《君王论》一书中窥见一斑.品读这本书,多少对其人、其所在时代有所认识与了解.本文通过对《君王论》的评述,浅谈了马基牙雅利的政治思想.  相似文献   
86.
全面依法治国是党中央治国理政战略思想的重要内容。通过对英国资产阶级革命时代的巨著《政府论》一书的介绍,剖析该书的法治思想论述,可以从《政府论》视角透视当代中国依法治国战略布局的实施与推进。  相似文献   
87.
本文首先论述了范式的概念,范式理论的含义和作用;其次分析了范式理论与行政法之间的关系,我国的范式理论,应该针对自己的国情进行讨论与探索;再次,简要对行政法三种理论的内容进行分析及评述.  相似文献   
88.
李勇 《人民检察》2012,(7):66-67
刑法学是一门研究恶的学问,时刻带着一副严峻、冷酷、不容亲近的面孔,神秘、精致、深不可测的内涵,难道就总是与轻松悠闲无缘,与温情幽默对立?跨入深奥的刑法学大厦,是否也有悠闲之门可借经过?我国台湾刑法学者林东茂先生在其著作——《刑法综览》的序言中指出,此书就是"让读者悠闲地通往更精奥博大的刑法之林",并希望"读者不必用沉重的心情看这书,读书地点亦可不拘,咖啡厅、草地上、卧榻之旁,行旅之中,皆无不可"。①就此,林先生似乎为莘莘学子指明了探寻刑法奥妙的一条路径。  相似文献   
89.
论感觉公正     
蔡慧永 《中国审判》2012,(10):92-93
理论上通常将司法公正分为"实体公正"和"程序公正"两类。但对老百姓而言,他们只关心办案过程公正不公正、结果公正不公正、说话公正不公正。凯尔森的相对正义论就认为,正义不过是个人或个别集团的感情的任意表露,宣称某某行为是公正的,只不过表明我赞成这个,我也希望你这样做。简言之,民众在看待正义问题时是受主观因素的影响。因此,笔者建议在司法公正的研究中引入"感觉公正"这一理念。所谓感觉公正,即法院在审理案件时,以实体、程序和  相似文献   
90.
刑事政策和刑法教义学究竟有怎样的关系,日益引起学者的关注.刑法教义学是国家对刑事政策目的的反应,现代民主法治国家应选择与之相适应的刑事政策和刑法教义学,德国刑法教义学以罗克信(Roxin)为代表的功能论因提出将刑事政策纳入刑法教义学体系中而备受推崇,与之相对应的威尔策尔(Welzel)目的行为论并非忽略了刑事政策,其论证过程所基于的本体论更具限制国家刑罚权的功能,故应在本体论基础上发现能更好地保障人权的理性的刑事政策和刑法教义学.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