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944篇
  免费   93篇
  国内免费   1篇
各国政治   5篇
工人农民   1篇
世界政治   63篇
外交国际关系   3篇
法律   1863篇
中国共产党   89篇
中国政治   300篇
政治理论   97篇
综合类   617篇
  2024年   7篇
  2023年   50篇
  2022年   46篇
  2021年   63篇
  2020年   44篇
  2019年   52篇
  2018年   16篇
  2017年   35篇
  2016年   42篇
  2015年   79篇
  2014年   162篇
  2013年   194篇
  2012年   246篇
  2011年   248篇
  2010年   220篇
  2009年   229篇
  2008年   235篇
  2007年   172篇
  2006年   158篇
  2005年   137篇
  2004年   109篇
  2003年   117篇
  2002年   101篇
  2001年   99篇
  2000年   99篇
  1999年   27篇
  1998年   10篇
  1997年   11篇
  1996年   7篇
  1995年   5篇
  1994年   4篇
  1992年   3篇
  1991年   1篇
  1990年   2篇
  1988年   1篇
  1986年   2篇
  1985年   3篇
  1979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303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71.
在我国,由于诉讼构造和国家赔偿制度的影响,辩护律师的民事责任一直处于休眠状态。随着诉讼构造改革的推进、律师职业的商业化以及民众权利意识的提升,辩护律师的民事责任问题必将浮出水面。从世界范围看,尽管各主要国家和地区的立法和判例对辩护律师是否适用民事豁免存在两种截然不同的态度,但是,从发展的角度来看,对不称职的辩护律师(包括指定辩护律师)课以民事责任则是大势所趋。在责任构成方面,辩护律师与民事代理律师应适用同样的构成要件。在赔偿范围方面,辩护律师不仅应对其失职行为造成的经济损失进行补偿性赔偿,还应对其行为造成的精神损害进行赔偿。如果辩护律师的失职行为是故意或恶意实施的,被告人还可以要求惩罚性赔偿。  相似文献   
72.
现代诉权是宪法性权利,刑事诉权也不例外。刑事诉权的概念不能简单借鉴其他诉权的概念,它应等同于自诉权与公诉权之和,是指刑事纠纷的当事人因权益受侵害,依法请求国家专门机关通过诉讼方式依正当程序解决该刑事纠纷和附带民事诉讼纠纷,并最终由裁判机关依法做出裁决的宪法性基本权利。从最终意义上讲,刑事纠纷的最终解决机关应当是法院,但在审前程序中,又不应当仅仅限于法院。刑事诉权具有主体多样性、内部关系复杂性、阶段性、其他诉权的后盾与保障等特征。对于当事人诉权主体而言,刑事诉权是基本人权在刑事诉讼中的具体化。当事人适格及诉的利益是其必备要素。  相似文献   
73.
类似的必要共同诉讼:厘清与借鉴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石毅鹏  龙丹丹 《求索》2014,(2):171-174
我国许多学者针对连带债诉讼在司法实践中存在的问题,倡导建立类似的必要共同诉讼制度。但在德国和日本,连带债务案件r般按照普通共同诉讼处理。基于这种认识误区,有必要对国外共同诉讼理论进行更为细致的研究,精确地厘清其概念、范围及适用情形。通过对制度的厘清及比较分析,消除理论误区,为我国共同诉讼制度的完善提供有益参考。  相似文献   
74.
李欣 《法制与社会》2012,(7):280-281
第三人侵害债权制度随着经济的发展,在司法实践中产生和发展,现代社会对债权的重视,第三人对债权的侵害相信有一天也会真正引入我国的民法体系中来,作为侵权行为的客体,保护债权人的权利.本文主要从侵害债权是否具有可侵性,证明债权的对世性和对抗力.在债权受到第三人侵害时,其救济所具备的构成要件.  相似文献   
75.
张平 《人民司法》2012,(8):18-19
【裁判要旨】用工之日是用工这一连续性行为过程的开端和时间起点。劳动者与用人单位之间的关系在用工之日不可能具备劳动关系的全部特征或者要素,用人单位不可能在用工之日为劳动者办妥全部劳动用工手续,或是立即发放劳动报酬。所以对用工之日在构成要件方面不能适用一个完整的用工行为的标准,而应该适用最基本的实质要件来判定。只要劳动者是在用人单位的管理下提供劳动,即可认定用工已经开始。  相似文献   
76.
近年来频发的重大责任事故,成为我国社会和谐的巨大挑战。2006年6月《刑法修正案(六)》的出台,修改了1997年刑法对重大责任事故罪立法的众多弊端,为司法机关处理重大责任事故提供了法律依据。本文从重大责任事故罪的主观要件入手,分析评价了我国学术界对重大责任事故罪的主观方面的几种观点,并比较国外相关立法经验,得出了重大责任事故罪的主观方面为过失这一结论。  相似文献   
77.
高等学校内部规章的制定应纳入法治轨道。高等学校内部规章制定的权利基础包括:伦理基础在于学术自由和高校自治,组织基础是高校的独立法人资格,实证法基础是高等教育法第41条。高等学校内部规章的生效要件包括:必须在权限范围内进行,必须不违反法律的强制性规定,必须具有合理性,涉及教师权益的部分必须经过教职工代表大会等通过,必须符合规范制定的一般规则等。高等学校内部规章的法律效力包括:对于教职员工具有法律上的约束力,对受教育者具有法律的约束力,不约束高校之外的第三人等。  相似文献   
78.
判断一事不二罚的根本途径理应从应受行政处罚行为的构成要件入手,根据行为所该当的构成要件的不同,可以将涉及一事不二罚的行为划分为"该当一个构成要件的单一行为"和"该当多个构成要件的单一行为"两种类型。前者由于仅仅只违背了一个法律规范,只需按照单一行为处理,无需从重;后者尽管在本质上违反了多个法律规范,但基于主客观相统一的考量,立法上亦可能将其视为单一行为,并且,对于后者之中想象竞合行为类型,有必要从重处罚。  相似文献   
79.
宋兴辉 《政府法制》2013,(32):30-31
犯罪中止是指在犯罪过程中,自动放弃犯罪或者自动有效地防止犯罪结果的发生。从这一定义中可以看出其要件,我国刑法理论通说和司法实务界均认为,满足时空、自动性以及彻底性要件就符合了。对于单独正犯是否成立中止按照前述的方法简单准确就能判断出来。但是对于共犯来说,  相似文献   
80.
法官职权调查证据制度的存废在民事诉讼法学界和实务界都存在着相当大的争议,但从发现事实、寻求实质正义等多元的视角来看这种制度性的保留有其现实意义,在适度的范围内还弥补和对抗制度当中存在的痼疾。要保证该制度不至于损害诉讼制度的公正性,应该从原则、主题和范围等方面对其进行严格的限制。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