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41篇
  免费   1篇
外交国际关系   1篇
法律   8篇
中国共产党   19篇
中国政治   11篇
政治理论   1篇
综合类   2篇
  2021年   1篇
  2015年   1篇
  2014年   2篇
  2013年   4篇
  2012年   6篇
  2011年   4篇
  2010年   5篇
  2009年   3篇
  2008年   8篇
  2007年   3篇
  2006年   1篇
  2002年   1篇
  2000年   1篇
  1997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4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6 毫秒
11.
“人一旦放松了警惕,贪欲膨胀,就会被钱财‘围猎’;一旦心存侥幸,就会触犯法律红线而受到制裁。”日前,看完忏悔录《褪色的初心》后,四川省泸州市龙马潭区民政局福利慈善养老救助股股长刘延明感慨地说,视频中的人曾是自己的领导,视频中的事就发生在身边,真是发人深省,在以后的工作中千万要引以为鉴,警钟长鸣。  相似文献   
12.
“站在这里,我感到很惭愧,我本是出身在江津的一个农民家庭,小时候家境贫寒,靠自己的努力才有了今日的成就,以前我最厌恶政府官员的吃喝玩乐……可我却最终走上了犯罪的道路。”2008年8月21日,王达炳在市一中院的审判庭接受法律的审判时,用一份长达五千余字的忏悔录向法庭表示了深深忏悔之情。  相似文献   
13.
霜凌  叮咚 《廉政瞭望》2013,(3):40-41
副县长的"幸运女神""我没有教育和管好自己的妻子,致使妻子插手我分管的工作,并与建筑老板有不正当经济往来,我也听信妻子的话,经常为老板打招呼,帮他们揽工程……"2012年10月,在重庆监狱服刑的赵应明写下了《忏悔录》,回溯他被"枕头风"刮倒的灰色经历。赵应明与吴雪梅曾是一对令人羡慕的恩爱夫妻。现年50岁的赵应明出生于重庆市忠县一个贫困的山区家庭,17岁那年,他考上了大学,毕业后,  相似文献   
14.
图片新闻     
4月19日上午,为贯彻落实河北省干部警示教育大会精神,省人大机关组织全体机关干部观看警示教育片《忏悔录》。  相似文献   
15.
《坛经》与《忏悔录》美学思想对比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章立明 《思想战线》2002,28(1):50-53
《坛经》与《忏悔录》作为东西方宗教文化名作之一 ,其中包蕴着若干的审美思想 :《坛经》中具有可引申以资中国古代美学发展的思想论断 ;《忏悔录》则把艺术审美与宗教信条相结合 ,树立起基督教美学权威。比较两书的美学思想 ,强调心性的作用及与各自文化背景中的人学思想密切联系是其相同之处 ;不同的美学传统思维模式以及佛教、基督教教义中对美本质的不同认识又是导致差异性的原因所在。  相似文献   
16.
<检察日报>有个栏目叫"忏悔录",专登贪官的忏悔文字,每周出一期,我是每期必看."忏悔录"看多了,我便发现贪官的一个"共性",他们往往把"不懂法"作为走上腐败之路的"元凶"之一.仅8月份,这样的"忏悔录"就有二篇.……  相似文献   
17.
李杰 《民主与法制》2007,(9X):54-56
2007年6月3日,中央电视台12频道《忏悔录》栏目组编导,摄影与云南省第三女子监狱的工作人员一同乘车行驶在云南省连绵的山路上,他们此行是为了一个杀害了自己的丈夫而入狱的女犯寻找失散的孩子,到底能不能联系到这个女犯的家人?能不能找到这个女犯的孩子?她的亲人能不能原谅她?此时这一切都是未知的。  相似文献   
18.
叶丽雯 《党课》2008,(12):74-77
有学者对近年来受到惩处的53名贪官的忏悔录进行了认真的研究,这53名贪官中,既包括李嘉廷、胡长清、慕绥新等省部级领导干部,也包括李真等厅局级干部,还包括一些县处级干部。这些沦为罪人的领导干部,虽然案情各不相同,犯罪程良各有轻重,他们的忏悔也未必都是完全真实的心迹表露,但通过研究发现,他们走向罪恶的轨迹和心理特征却有着许多相同或相似之处,  相似文献   
19.
《党课》2007,(1):33-33
刘德新(广西壮族自治区防城港市原政协主席):我之所以会有今天的结果,就是因为我放松了对主观世界的改造,淡化了理想信念,或者说缺乏正确的理想信念。我从来就没有真正弄清楚“现在当官应该做什么”这一问题,把党和人民赋予自己的权力用来谋取私利,不管人家送来什么钱都收,导致了违纪违法的行为。经过一段时间的反思后,我深深地认识到,一个党员干部,特别是领导干部,在任何时候任何情况下,都必须自觉加强主观世界的改造,坚定理想信念,否则,就会失去精神支柱,失去灵魂,最终被人民唾弃。  相似文献   
20.
杜德祥 《法治纵横》2011,(20):34-36
近日,京城大盗袁宝洪再次在北京市第一中级人民法院受审——之所以称袁宝洪为大盗,是因为他是近年来检方公诉的罪行最为严重、涉及数额最大的北京盗窃犯罪第一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