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2944篇
  免费   337篇
  国内免费   100篇
各国政治   141篇
工人农民   166篇
世界政治   499篇
外交国际关系   285篇
法律   6679篇
中国共产党   3702篇
中国政治   5463篇
政治理论   2130篇
综合类   4316篇
  2024年   78篇
  2023年   361篇
  2022年   405篇
  2021年   504篇
  2020年   519篇
  2019年   342篇
  2018年   151篇
  2017年   269篇
  2016年   437篇
  2015年   809篇
  2014年   1895篇
  2013年   1543篇
  2012年   1672篇
  2011年   1760篇
  2010年   1684篇
  2009年   1673篇
  2008年   1956篇
  2007年   1420篇
  2006年   1097篇
  2005年   1042篇
  2004年   856篇
  2003年   794篇
  2002年   652篇
  2001年   546篇
  2000年   524篇
  1999年   138篇
  1998年   56篇
  1997年   39篇
  1996年   33篇
  1995年   28篇
  1994年   23篇
  1993年   14篇
  1992年   18篇
  1991年   9篇
  1990年   10篇
  1989年   11篇
  1988年   1篇
  1987年   1篇
  1985年   2篇
  1983年   2篇
  1982年   2篇
  1981年   3篇
  1980年   1篇
  1979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00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46 毫秒
981.
在我国现实的政治体制和政治生态环境背景下,加快人民政协信息化建设,实现人民政协与网络参政的有机结合是推动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建设的必然选择,其中一个极其重要的原因是人民政协的工作机制与网络参政具有良好的契合性.人民政协作为最广泛的爱国统一战线组织,是发扬社会主义民主的重要形式,其协商式民主的特点决定了它能够充分应用网络参政不断扩大公民有序的政治参与,在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推动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建设中发挥独特的优势和作用.  相似文献   
982.
关于社会监督的几点思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党中央提出要"充分发挥各监督主体的积极作用",其中包括要"切实加强社会监督".对此,从这种监督的主体和客体、地位和作用、对策和思路等三方面进行思考,必须准确回答三方面的问题:一是思考社会监督的主客体,解决的是谁来监督和监督谁的问题,即社会监督的主体是社会,而政党、国家(政府)则是社会监督的客体;二是思考社会监督的地位和作用,回答的是为什么监督的问题,相对于政党和国家内部的监督,社会监督是外部监督、自下而上的监督和多数人的监督,更是直接监督和积极监督,人民群众是开展监督的"依靠力量";三是在思考社会监督的对策和思路中,要推进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建设,落实社会监督.  相似文献   
983.
文章分析了成都个人信用体系建设的基本情况及不完善的地方,借鉴国内外的经验,对建立和完善成都个人信用体系提出建议。  相似文献   
984.
坚持人民主体地位原则,反映并维护广大劳动人民的意愿和权益,一直是马克思主义及中国化马克思主义,即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生成与发展的重要依据和准则。人民主体思想是马克思主义一贯奉行的价值目标,是中国共产党人孜孜不倦的政治追求,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形成发展的主线。邓小平理论的形成是以关注广大人民群众的利益为起点的;始终代表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是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落脚点:以绝大多数人民的利益为本是科学发展观的核心要点。  相似文献   
985.
在中国深度老龄化社会加速到来之际,社区居家养老模式的作用日益凸显。文章依据多元福利主义关于多元主体功能分担的原理,分析了中国社区居家养老服务多元主体(政府-社会-市场-家庭)之间功能冲突的现状。基于此,从多元主体责任分担的视角构建了四主体相互依赖的发展路径:要求政府在养老服务市场的引导中做到放权不越位,充分发挥社会组织的专业特长,坚持市场在服务配置中的基础性作用,培育老年人及其家庭的主动消费意识。总之,四主体良性互动和分担的居家养老服务市场的培育有赖于服务需求分级分类管理和充分竞争的养老服务市场的培育。  相似文献   
986.
民法总则关于民商主体界分的整体制度设计因自然人与法人的不同而分别遵循了不同的逻辑标准,但都直接体现或隐含了“营利性目的”的内涵。民法总则民商主体界分制度在概念使用和标准贯彻上存在逻辑缺陷,进而导致实践中可能面临诸多难题。可行的完善思路是对商自然人的主体制度建构采取由基本法确立营业权和由单行法规定具体规则的方式;用“组织”作为主体概念统领“法人”和“非法人组织”;将商组织的具体制度纳入民法典专编或者商事基本法加以规定,并且在民商主体界分时采取法律判定与事实判定相结合的模式。  相似文献   
987.
988.
989.
990.
近年来,许多研究者开始关注集体离职研究,出现了大量探讨其群体过程机制的实证研究并建 立了相关理论模型,这对于揭示集体离职的规律以及防范集体离职具有重要意义。本研究通过文献综述,把以 往集体离职过程研究的路径归纳为影响因素与影响过程路径、群体互动过程路径、决策机制路径,并对相关研 究进行了评述。未来研究应继续深入考察集体离职的过程机制,尤其是连带性离职中的过程机制以及引导和干 预集体离职意向的对策研究。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