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63篇
  免费   1篇
各国政治   2篇
法律   18篇
中国共产党   7篇
中国政治   20篇
政治理论   5篇
综合类   12篇
  2022年   1篇
  2019年   1篇
  2017年   1篇
  2016年   1篇
  2015年   3篇
  2014年   5篇
  2013年   3篇
  2012年   5篇
  2011年   3篇
  2010年   4篇
  2009年   6篇
  2008年   8篇
  2007年   8篇
  2006年   2篇
  2005年   1篇
  2004年   6篇
  2003年   1篇
  2001年   2篇
  2000年   2篇
  1999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6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51.
亚里士多德与孟子的人性论比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东西方文化各以其特有的方式传承着人类不同的文明。起源于古希腊的西方文化以其思辨理性著称于世,而东方中国的传统文化则以其人文关怀为人们所感受。亚里士多德与孟子分别是两大文化的活水源头,又是同时代的人,从他们的人性论思想中,可透视出东西方文化蕴含的的精神特质。  相似文献   
52.
我国的宪政建设模式是政府推进型的,而不是源于自身市场经济、民主政治、宪政意识发展的自然结果.这导致了中国宪政文化的缺失.我国的传统经济模式--小农经济、传统文化中的民本思想、性善论及义务本位法律观与宪政的核心价值是偏离的.要建设宪政国家,必须发展市场经济,构建宪政文化的经济基础;推动民主政治的发展,构建宪政文化的政治基础;培养公民的宪政意识,构建宪政文化的思想基础.  相似文献   
53.
吕艳艳 《法制与社会》2014,(16):166-167
大学生道德认知的取向和水平决定了大学生网络道德建设能否取得成效。"性善论"的伦理思想从人性出发,突出人性中的"善",肯定人人皆可为善,并指出了实现"善"的途径。以"性善论"伦理思想为指导,构建符合新形势下大学生网络道德建设的新模式。  相似文献   
54.
冰心受儒家传统文化影响,其作品从爱出发,极力挖掘人性中的真善美与和谐,因而其作品折射出"仁爱"、"性善论"、"和为贵"、"美善统一"的儒家思想。  相似文献   
55.
吉田松阴是幕末著名的阳明学家,他分别中日国体不同,把孟子君臣观限制在中国,倡导"皇国史观"的国体论,但他依然吸收了孟子君臣观的思想因素。在面对藩主、将军和天皇三个效忠对象时,松阴强调对藩主和天皇的忠是无条件的、绝对的,而对将军的忠,更多的是出于民生和维持国内安定的考虑,假若幕府无法行使自己的责任,孟子所说的"汤武放伐"即可发挥理论作用。而且松阴认为所谓"性善"即"得五伦五常而不失于外",将忠孝仁义统归于"忠",以"忠"来解释"性善",赋予"忠"以普遍性和绝对性,改变了孟子性善论的内核,为其君臣观打下了人性论的理论根基。  相似文献   
56.
吴磊 《求索》2014,(4):80-85
孟子的善治思想是指以他的“性善”论为基础而建立起来的有关社会政治活动所应遵循的价值精神思想。他从人的内心亲证善端,并以推广内在善端的方式来论证人性善,为善治思想提供了哲学基础;以追求“仁政”为最高行政目标的善治理想为统治者提供了善治的基本规范;他追求以“养浩然之气”为基础的道德自律,主张清心寡欲、改过自新、道德磨砺等修养方法。  相似文献   
57.
人性漫谈     
英国著名哲学家休谟指出:“一切科学与人性总是或多或少地有些联系,任何学科不论与人性离得多远.它们总是会通过这样或那样的途径回到人性。”正因为如此,人性成为古今中外一个魅力无穷而又争论不休的问题。在时间不断流逝的历史长河中,传统哲学家们总是希望发现经久不变的人本性,也曾提出了各种各样人性理论。一般认为,西方以“性恶论”为主.而中国的人性论则以“性善论”为主。  相似文献   
58.
论梁漱溟的道德伦理思想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熊吕茂 《理论学刊》2004,3(6):87-90
梁漱溟一生致力于探索人生价值和中国出路两大问题 ,并试图将人生态度的选择问题与中国文化的现实和发展联系起来 ,以一种正确人生观的奠定来作为解决中国文化与现代化出路的根本途径。他建立在”无私的感情”基础上的道德伦理思想尽管有这样那样的缺陷 ,但是他提出的互以对方为重 ,以无私的感情对己对人 ,使人类最终能和谐相处、共存共荣的思想 ,对于我们今天的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仍具有重要的现实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59.
论孟子德治思想及其现代价值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张平 《求索》2007,(8):151-152
本文从政治哲学角度考察孟子德治思想的产生渊源、理论基础、主体构架与基本精神,并开掘其现代价值。  相似文献   
60.
得到别人的尊重和欣赏是人们一种愉快的情感体验,学生也不例外,特别是一天二十四小时在学校的全寄宿学生,有更强烈的被人尊重的需要。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