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9294篇
  免费   103篇
  国内免费   2篇
各国政治   16篇
工人农民   95篇
世界政治   278篇
外交国际关系   19篇
法律   5098篇
中国共产党   725篇
中国政治   1361篇
政治理论   174篇
综合类   1633篇
  2024年   42篇
  2023年   203篇
  2022年   203篇
  2021年   213篇
  2020年   203篇
  2019年   115篇
  2018年   27篇
  2017年   58篇
  2016年   132篇
  2015年   260篇
  2014年   751篇
  2013年   797篇
  2012年   799篇
  2011年   837篇
  2010年   668篇
  2009年   588篇
  2008年   651篇
  2007年   396篇
  2006年   431篇
  2005年   333篇
  2004年   353篇
  2003年   369篇
  2002年   291篇
  2001年   226篇
  2000年   300篇
  1999年   63篇
  1998年   18篇
  1997年   15篇
  1996年   6篇
  1995年   5篇
  1994年   7篇
  1993年   5篇
  1992年   5篇
  1991年   3篇
  1990年   5篇
  1989年   2篇
  1988年   2篇
  1987年   2篇
  1986年   3篇
  1985年   4篇
  1983年   1篇
  1982年   3篇
  1981年   2篇
  1980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939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991.
宋史超 《法学》2022,(1):112-127
最高人民法院指导案例148号的裁判要点指出,对于公司与相对人之间的生效裁判,股东无权提起第三人撤销之诉。股东是否为公司对外诉讼的第三人,取决于股东就公司对外法律关系是否有一定的实体法地位。公司对外行为可能有越权、不当关联交易、恶意串通等瑕疵。只有在公司行为构成恶意串通无效时,股东在实体上才有权攻击公司与相对人之间的法律关系,相应地在程序上成为公司诉讼的有独立请求权第三人。若效力瑕疵在实体上仅能由公司主张,则股东因欠缺实体法权限而非为有独立请求权第三人,亦不能基于"代位"而成为无独立请求权第三人。承认股东的原告资格符合第三人撤销之诉的制度机理,且与公司的法人独立人格不矛盾,因为在恶意串通时不存在法人独立人格所保护的法益。股东第三人撤销之诉的效果亦非公司内部救济所能代替。未来应修正该指导案例的裁判规则,承认特定情形下股东的第三人撤销之诉原告资格。  相似文献   
992.
袭警罪中“暴力”的法教义学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自《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修正案(十一)》实施以来,全国各地的袭警罪首案频发。司法实务人员对袭警罪中"暴力"的理解泛化以及入罪门槛过低,导致袭警罪大有成为我国继醉驾犯罪之后第二大犯罪的趋势,如何理解袭警罪中的"暴力"因此成为理论和实务中的难题。结合我国司法实务中部分地区发生的袭警罪的典型首案,根据刑法中"暴力"的含义以及袭警罪"暴力袭击"行为的规范内涵,袭警罪中"暴力"的性质仅限于"硬暴力"而不包括"软暴力";暴力的发生仅限于突袭性而不包括缓和及具有预见可能性的非突袭性暴力,暴力突袭性的具体特点包括突发性、瞬时性和意外性;根据袭警罪侵害警察人身安全、妨害公务正常执行从而侵犯公共秩序法益之逻辑关系,以及构成要件符合性与保护法益之间的共通性,应联系暴力袭警行为及其结果,通过法益甄别值得处罚的暴力袭警行为,从而将不具有可罚性的暴力袭警行为排除在刑法的适用范围之外。  相似文献   
993.
在侵犯商业秘密罪逐渐多发的大环境下,司法审判中"重大损失"的认定模式却呈现多元化现象,亟需重构类型化认定模式。实证研究司法实践中的案例有利于对重大损失的认定模式形成概观;辨析与反思实证研究中重大损失认定模式的利弊可为重构合理的认定模式提供价值基础。基于实证研究中"商业秘密市场价值说、商业秘密许可费用说"与"给权利人造成全部损失、给权利人造成部分损失"的对应关系,以"类型学"的范式研究为方法论,对侵犯商业秘密罪的行为以"行为人结果"1为标准再类型化,可形成"商业秘密市场价值说、商业秘密许可费用说——行为人结果——两种新行为类型"的对应关系;有利于通过司法解释的形式上升为刑法规范从而指导司法实践。  相似文献   
994.
规范刑法的干预边界有进一步强化刑法对社会治理的作用,然而当刑法干预的边界超过一定的范围则有可能变成恶法。因此,确定刑法的干预边界时要充分运用法益保护原则或伤害原则,在此基础上尊重自我决定权,衡量刑法的现实操作及刑罚的不替代性。而对于刑、民的边界问题,主要衡量行为的危害程度。至于行政法中与刑法竞合的部分,除了考虑行为的危害大小,更要考验法律适用者的能力。  相似文献   
995.
近年来,检察机关在审查起诉过程中逐步扩大了微罪不诉的适用范围,创新了微罪不诉人员的帮教机制,使本应受到刑事处罚的轻微犯罪行为人重新回归社会,回归家庭。目前,检察机关应依托现有资源和司法体制,对微罪不诉人员采用不同的新型帮教模式,并建立微罪不诉人员帮教联席会议、委托帮教、隐性帮教保密等项制度,以更好地教育感化犯罪行为人,帮助其正常生活,远离犯罪。  相似文献   
996.
《侨园》2011,(Z1):43
有不少人会有这样的感觉,经常出现坏脾气状况,轻微者是经常对伴侣或亲人不断埋怨,更甚的,是出现挑衅性病态行为,目的在于挑起对方的火,跟自己的火共振,直到对方发火,响应自己的怒火才心满意足。假如对方不  相似文献   
997.
《法律与生活》2013,(20):53-53
近年来,编造、故意传播虚假恐怖信息犯罪呈明显上升态势,已成为扰乱公共秩序罪中发案率较高的犯罪之一,特别是编造、故意传播虚假恐怖信息威胁民航安全的刑事案件时有发生,严重扰乱民航飞行和广大人民群众正常的生产、生活秩序。为此,9月29日,最高人民法院发布了《关于审理编造、故意传播虚假恐怖信息刑事案件适用法律若干问题的解释》,并于2013年9月30日起施行.  相似文献   
998.
在劳务派遣、工程承包、分包、转包中,要结合劳务关系的具体情形认定犯罪主体。不构成劳动关系也可以适用该法条进行救济。在客观表现方面,涉及本罪罪状的叙述、劳动报酬的范围、"经政府有关部门责令支付仍不支付",以及"数额较大"、"造成严重后果"等法律适用问题。  相似文献   
999.
虽然依据认识论的观点,世界是可以被认识的,但由于人类认识能力和认识手段的局限性,任何诉讼证明都只能是"在历史的碎片中拼凑事实"的过程。在常规性证据证明方法不能直接证明犯罪的情况下,刑事推定成为诉讼证明的替代方法,一定程度上缓解了某些证明上的困难,避免了刑事诉讼陷入僵局。本专题中不论是对不利推定制度的阐释,销售伪劣产品罪中"明知"的解析,还是非法持有毒品罪中刑事推定问题的探讨,均肯定了建立在经验规则及归纳推理基础上的刑事推定的价值。然而理论的争鸣与实践的困惑也反映出刑事推定制度的发展与完善存在更为广阔的空间。  相似文献   
1000.
被告人冯宏亮,男,1974年10月8日出生,汉族,大专文化,原系浙江省瑞安市强制隔离戒毒所医生。2011年3月4日,因涉嫌受贿罪、滥用职权罪被逮捕。被告人冯宏亮受贿、滥用职权案,由浙江省瑞安市人民检察院于2011年2月17日立案侦查,2011年5月3日侦查终结,同日移送审查起诉。瑞安市人民检察院受理案件后,在法定期限...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