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785篇
  免费   5篇
各国政治   9篇
工人农民   10篇
世界政治   26篇
外交国际关系   14篇
法律   135篇
中国共产党   139篇
中国政治   240篇
政治理论   102篇
综合类   115篇
  2023年   4篇
  2022年   5篇
  2021年   6篇
  2020年   2篇
  2019年   3篇
  2018年   1篇
  2017年   2篇
  2016年   12篇
  2015年   27篇
  2014年   67篇
  2013年   50篇
  2012年   63篇
  2011年   95篇
  2010年   88篇
  2009年   76篇
  2008年   65篇
  2007年   71篇
  2006年   53篇
  2005年   25篇
  2004年   13篇
  2003年   18篇
  2002年   15篇
  2001年   7篇
  2000年   11篇
  1999年   4篇
  1998年   3篇
  1997年   3篇
  1994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79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41.
埃斯库洛斯的<奥瑞斯提亚>、奥尼尔的<悲悼>三部曲以及萨特的<苍蝇>尽管产生于不同的时代,但相同的神话原型结构却一以贯之,它们对神话原型结构的"复活"不是简单的再现,在特定的社会环境和文化背景下,这一原型结构又发生了"置换变异",因而变异了的文本呈现出不同的文化价值和悲剧意识.  相似文献   
42.
本文运用埃莉诺·奥斯特罗姆的补充性规则分析理论框架,认为在新一轮林业产权制度改革的过程中,解决集体统管山所面临的难题,应该进一步发挥林农在对村庄公共林地资源进行养护、利用和管理中的作用。  相似文献   
43.
她本应该是都市白领丽人中的一员,她本应该有自己的事业,她本来是"家庭暴力"的受害者,但一步步的选择却让她变成了杀人犯……  相似文献   
44.
本文通过对尼采"超人"学说的分析,揭示了尼采所展现的这种理想的精神超人其真正的意义在于"超人"所表现的积极的悲剧主义精神和伴随着破坏性的伟大的创造性."超人"的真正魅力在于他在悲剧中崛起,在衰败中创造.从而彻底摈弃了叔本华那种追寻涅槃寂灭,灭绝意志,超脱欲望的悲观主义.  相似文献   
45.
学术界对老舍小说审美价值的研究主要集中在其"笑中带泪"的幽默风格,这种定位从总体上抓住了老舍小说的审美特征,但在整体上却给人以笼统、模糊之感.老舍创作的小说十分众多,其审美特征虽有内在的一致性,具体审美风格的表现却是复杂的变化的,若不加分别地一概而论,必然会造成模糊感和偏差感.对老舍小说审美特征的分析与判断,应以老舍小说所体现出的成熟风格为前提和目标,应首先梳理老舍小说审美风格的发展变化,然后进一步归纳其审美风格的特色及价值.  相似文献   
46.
在中国现代戏剧走向成熟的过程中,曹禺的悲剧创作产生了极为重要的影响。本文从中国30年代情节悲剧与人物悲剧历史发展的特殊角度具体分析了《雷雨》、《日出》和《原野》的艺术成就及其成功经验。  相似文献   
47.
联邦贸易委员会和美国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监管严格;药企会因宣传不当被罚得倾家荡产 青年魏则西的悲剧引发国内公众对虚假医疗广告的愤怒,也不禁让人们想到,如果把“百度”换成“谷歌”,情况会有什么不同?如果在美国,医疗机构打广告又是个什么情形?所谓它山之石,可以攻玉,那么,不妨深入了解一下美国有关医药广告的监管,以便更好地提升中国的医药广告监管水平.毕竟,与其让企业讲公德讲良心,提高立法和执法效率则更加重要和靠谱.  相似文献   
48.
源于东西文明结合下的文化特征,俄罗斯的变革凝结着多种悲剧意识:自负的民族精神、受威胁感、先验的哲学思维方式等等。因此,俄罗斯变革常常湮没在成功与失败之间,每次表面看起来突兀,似乎一夜之间完成的,如彼得大帝改革、十月革命和苏联解体等,其实不然。每一变革均与其文化底蕴密切相关,始终着附于俄罗斯的数次变革进程并使之展露出跌宕与起伏、挫折与辉煌、先进与落后相互并存,相伴发展的万态千姿。  相似文献   
49.
在鲁迅所塑造的一系列人物形象中,以阿Q为代表的下层百姓实际上是乡土中国中常见的光棍形象。作为一个特殊的群体,他们在人的两个基本权利"生"和"性"上都无法得到满足,这就决定了他们"土谷祠"式革命理想的虚幻性以及最终不可避免的悲剧性命运,而鲁迅在对待阿Q情感上的复杂性,则体现出鲁迅对启蒙本身的反思。  相似文献   
50.
石学峰 《中国人大》2010,(23):48-49
北宋熙宁元年(1068年),年仅20岁的神宗皇帝赵顼登基伊始,不仅痛心于皇祖皇宗们对辽和西夏的屈服退让,而且还极其不满于朝廷及各地州县官员的精神萎靡不振,他热切地渴望通过朝纲改革,使得北宋王朝能够早日革除积弊,进而强兵雪耻,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