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5124篇
  免费   161篇
  国内免费   1篇
各国政治   13篇
工人农民   26篇
世界政治   191篇
外交国际关系   26篇
法律   2995篇
中国共产党   314篇
中国政治   688篇
政治理论   167篇
综合类   866篇
  2024年   28篇
  2023年   110篇
  2022年   114篇
  2021年   146篇
  2020年   131篇
  2019年   123篇
  2018年   28篇
  2017年   84篇
  2016年   113篇
  2015年   189篇
  2014年   439篇
  2013年   344篇
  2012年   395篇
  2011年   475篇
  2010年   371篇
  2009年   381篇
  2008年   432篇
  2007年   270篇
  2006年   255篇
  2005年   182篇
  2004年   176篇
  2003年   114篇
  2002年   127篇
  2001年   96篇
  2000年   82篇
  1999年   29篇
  1998年   11篇
  1997年   13篇
  1996年   2篇
  1995年   6篇
  1994年   1篇
  1993年   4篇
  1991年   1篇
  1990年   1篇
  1989年   2篇
  1988年   1篇
  1987年   4篇
  1986年   3篇
  1985年   1篇
  1982年   1篇
  1981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528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0 毫秒
991.
韩振文 《青年论坛》2014,(2):107-110
司法假定是法官在裁判过程中作出初步判断的基本思维方式,本质上为法官职业判断能力的体现.以司法假定问题为导向来聚合人文社会科学中的相关理论,各理论所采取的见解与态度给司法假定的理论基础研究带来有益启示.通过法学、心理学、哲学、经济学、历史社会学等多学科沟通意义上的描述及评价,就可很好地把握透视司法假定的理论来源.  相似文献   
992.
习总书记的“将权力关进制度的笼子里”,成了当今反腐斗争的一句名言。前些天听报告,讲课的领导顺着这句话,又提出了一个问题:“钥匙拿在谁手里?”这个发问颇有意思,也很发人深省。  相似文献   
993.
《多边投资担保机构公约》的建立目的在于保护外国投资,它所承保的险别也较私营和官办海外投资保险机构的范围广。纵观MIGA(多边投资担保机构)近几年的发展,其呈现出一个新特点,就是对承保险别——"征收"一词的扩大解释上:即使东道国未明确发出征收命令,但是采取了一些事实上与征收同样效果的措施,也将被认为是实行了征收。本文结合条约的扩大解释学说和习惯国际法原则,对"征收"在国际投资实践中表现出的行为进行分析,并结合实例提出了自己的设想和思考。  相似文献   
994.
体系解释是刑法解释的重要方法之一,具体指根据刑法条文在整个刑法中的地位,联系相关法条的含义,阐明其规范意旨的解释方法。〔1〕体系解释不仅在理论层面有利于作出妥当的解释结论,而且在实践中有利于实现刑法的正义性。因此,对刑法典内的具体法条进行体系解释,是很有必要的。然而在实践中,具体刑法条文中的相同项、并列项、空白项的体系解释面临一些实际问题,这些问题的解决,在司法实践中具有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995.
2005年英格兰和威尔士颁行的《意思能力法》将判例法的大部分实践奉为准则以保护丧失决策能力的成年人,促进个人自主性以及确保个人能够提前做出拒绝治疗的相关决定.它在需要替欠缺行为能力成年人做主要的身体和福利决定的情形下引入了新的替代决策方式以满足这些需求以及相关特殊主张.2005年《意思能力法》的适用范围从不同的角度得到再次解读,此法与在既定领域以新角色与他人进行合作的社会工作者之间的密切关系得到考察,社会工作者的部分责任得到阐明,研究结论指出:社会工作者具备完美实践的潜力,而这也需要专业的反思与服务监督的支持.  相似文献   
996.
指导性案例对法律解释提出了四项基本要求:一是有法律解释的内容;二是解释合乎法律本意;三是对案件中法律问题的解释有所创新;四是法律解释方法应合理运用。法律解释规则的融贯运用,是满足指导性案例要求的基本的、合理的路径。法律解释规则的融贯运用,宏观上是各种法律解释规则运用的排序与整合,微观上是各种法律解释规则的具体细化运用。在杨延虎等贪污案中,首先运用了文义解释规则,在特殊情况下充分运用了扩张解释规则、体系解释规则以及目的解释规则,实现了法律效果与政治效果、社会效果的统一。  相似文献   
997.
刑法只有经过解释,才能适用于司法实践活动中.具有我国特色的刑法司法解释作为刑法解释中的一种,从其诞生起一直备受争议.现行刑法明确规定罪刑法定原则,刑法司法解释存在就缺乏法律依据,违背罪刑法定原则的精神,更违背罪刑法定原则的出罪功能,其应该退出司法实践活动,取而代之的应为司法刑法解释.  相似文献   
998.
从科学语境视角看,科学知识合法化表征为"结构主义""功能主义"及"语用主义"的语境解释。科学知识合法化语境解释的判据在于科学思维的超越性逻辑、科学功能的异化危机以及科学知识的单边话语霸权。科学知识合法化语境解释的意义体现为:为科学知识合法化争论提供判据,有利于回归科学知识合法化的伦理规范以及有助于科学知识合法化的话语转换。  相似文献   
999.
This research pretends to propose and test a new explanatory model relating to citizen participation, which will help us to implement participatory public policies in the local government scheme, comparing with the models of citizen participation derivatives of structural theories and choice theories. The author refers to the case of Spain and he tests five hypotheses derived from these theories, using structural equations. This study used an open and cross-sectional design. He uses "Citizenship, Participation and Democracy Survey" from Sociological Research Center of Spain. The model proposed in this study has taken into account both structural variables from the macro context of participation (political opportunity structure) and individual variables (individual resources), thus considering that the most recent literature on citizen participation tells us that it is necessary to overcome the reductionist perspectives limited to individual factors. Based on the above, we saw the importance of structural variables and individual variables for the participation of people. In line with that, we find that a citizen is involved in participatory policy when they have individual resources such as education, interest in politics, non-political disaffection, civic social norms, personal effectiveness, and community pride. Another find from this research, according to the empirical results, is that structural variables are predictive of citizen participation: resources, mobilization, membership of deprived group, economic deprivation, interpersonal trust, membership of associations, ties to the local community, and membership of an informal network.  相似文献   
1000.
张凇纶 《法学家》2022,(1):56-67
纵观欺诈的制度史,经过基督教的道德化改造,对欺诈的规范更强调其主观意图,最终呈现为总则中的欺诈规范,针对法律行为(合同)的效力。这一进路未能看到欺诈制度背后作为加速机制的国家权力。国家和市场在打击欺诈时,可以是同路人,但也可能存在紧张关系。尽管传统民法将欺诈行为与胁迫行为并列加以规范,但就行为模式来看,二者差异明显,欺诈制度与胁迫制度的现代决裂势在必行。欺诈应摆脱合同与侵权的人为区隔,进而充当一种法律救济的触发装置:一方面,应当借鉴刑法上受害人教条学的观念,骗局过于明显且有悖俗内容,而受害人自己却积极参与,不应获得补偿(但不排除引发对加害人的公法制裁);另一方面,在当事人信赖受到影响时,应具体化、个案化和客观化地考察当事人的具体状况从而提出解决方案。欺诈应当重返罗马法的模式:对欺诈的规范优先由特别法进行。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