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677篇
  免费   8篇
各国政治   1篇
工人农民   2篇
世界政治   20篇
外交国际关系   3篇
法律   358篇
中国共产党   65篇
中国政治   160篇
政治理论   11篇
综合类   65篇
  2024年   2篇
  2023年   14篇
  2022年   20篇
  2021年   20篇
  2020年   18篇
  2019年   11篇
  2017年   1篇
  2016年   4篇
  2015年   35篇
  2014年   74篇
  2013年   51篇
  2012年   52篇
  2011年   81篇
  2010年   53篇
  2009年   53篇
  2008年   76篇
  2007年   38篇
  2006年   29篇
  2005年   20篇
  2004年   7篇
  2003年   8篇
  2002年   4篇
  2001年   7篇
  2000年   3篇
  1999年   1篇
  1993年   1篇
  1987年   1篇
  1983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68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91.
赵义 《南风窗》2013,(18):44-47
减税问题已经不仅是经济问题,也是政治问题;不仅关涉经济增长和就业,更关涉社会的公平正义。当下,减税问题已经不仅是经济问题,也是政治问题;不仅关涉经济增长和就业,更关涉社会的公平正义。因此,我们需要把减税问题放到对整个社会,包括政府自身的影响的背景下,深入细致地进行一番梳理,让减税的逻辑更加明确和清晰。为此,本刊记者专访了长期从事财税理论、财税史研究的天津财经大学李炜光教授。  相似文献   
192.
党的十八届四中全会之后,国际追赃的重要性愈发显现,但域外刑事司法协助仍存在困难,对国内司法裁判多有质疑。作为国际追赃的重要法律依据,违法所得特别没收程序的证明标准亟待完善。立足于证明责任的基本框架,在遵循法解释和诉讼法理的立场上,违法所得没收程序的证明标准不宜采用证据确实、充分的证明标准,应当针对检察机关的说服责任和提出证据的责任分别设置清楚和有说服力、表面上成立的证明标准;主张所有权的利害关系人也应当适用表明上成立的证明标准。  相似文献   
193.
194.
195.
近些年落马的贪官有个共性的特点:即都拥有若干房产。根据我国《刑法》第64条的规定:犯罪违法所得的一切财物。应当予以追缴或者责令退赔。违禁品和供犯罪所用的本人财物,应当予以没收。《刑事诉讼法》第198条第三款规定:人民法院作出的判决生效以后,对被扣押、冻结的赃款赃物及其孳息,除依法返还被害人的以外,一律没收,上缴国库。检察机关在办理职务犯罪案件中,依据法律规定有权对涉案财物予以扣押。其中,贪官那些靠巧取豪夺来的不动产,也应一律予以没收。将这些不动产拍卖后,拍卖款上交国库。因此,为了确保对涉案不动产的没收、追缴顺利进行,就必须正确适用扣押措施。  相似文献   
196.
试论国家税收管辖权及其冲突之协调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国家税收管辖权是国家主权在国际税收领域的具体体现。一国在尊重他国主权和遵守国际税收惯例的前提下,便可独立自主地行使征税权。正由于各国选择适用的税收管辖权类型不同,而导致了税收管辖权的冲突。对国际上普遍实行的居民税收管辖权和所得来源地税收管辖权及其认定标准进行探讨,同时也对国际税收协定与中外税收协定中关于管辖权冲突的解决原则和方法加以比较分析,以期为我国征税权的公平实施提供有益的参考。  相似文献   
197.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务院令第528号现公布《国务院关于修改〈营业性演出管理条例〉的决定》,自公布之日起施行。总理温家宝二○○八年七月二十二日  相似文献   
198.
安徽省经济委员会原副主任徐经武收受妻子的堂弟贿赂,全部投入股市,结果血本无归。8月25日,新华社发布消息说,因收受他人财物,为他人非法牟利,徐经武被安徽省六安市中级法院一审以受贿罪判处有期徒刑13年,追缴违法所得,并处没收个人财产25万元。  相似文献   
199.
掩饰、隐瞒犯罪所得、犯罪所得收益罪中的“所得和收益”一般表现为一定数额的货币,那么我们可不可以像盗窃、贪污一样,以一定数额作为其追诉标准呢?笔者认为,不宜以数额为追诉掩饰、隐瞒犯罪所得和犯罪所得收益罪的标准。  相似文献   
200.
徐颖超 《法制与经济》2008,(10):100-102
2006年2月,我国财政部颁布了《企业会计准则第17号——借款费用》(简称新借款费用准则),新借款费用准则在原准则的基础上进行了修订。与原准则相比,对有关借款费用的确认和计量方面有较大的变动。本文在研究新旧准则变化的基础上,分析这些变化对企业损益所带来的影响;并将新借款费用准则与税法的相关规定进行对比,分析准则与税法规定的差异对企业纳税带来的影响,说明企业在进行纳税时应进行相应的纳税调整。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