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0634篇
  免费   80篇
  国内免费   11篇
各国政治   26篇
工人农民   53篇
世界政治   242篇
外交国际关系   43篇
法律   4233篇
中国共产党   1493篇
中国政治   2991篇
政治理论   480篇
综合类   1164篇
  2024年   34篇
  2023年   115篇
  2022年   154篇
  2021年   176篇
  2020年   225篇
  2019年   104篇
  2018年   29篇
  2017年   70篇
  2016年   156篇
  2015年   348篇
  2014年   914篇
  2013年   846篇
  2012年   925篇
  2011年   1018篇
  2010年   845篇
  2009年   941篇
  2008年   891篇
  2007年   600篇
  2006年   521篇
  2005年   366篇
  2004年   293篇
  2003年   267篇
  2002年   301篇
  2001年   262篇
  2000年   237篇
  1999年   24篇
  1998年   18篇
  1997年   4篇
  1995年   2篇
  1994年   3篇
  1993年   2篇
  1992年   1篇
  1990年   3篇
  1989年   3篇
  1988年   6篇
  1987年   4篇
  1986年   6篇
  1985年   4篇
  1984年   2篇
  1983年   2篇
  1981年   2篇
  1980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00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991.
“街头创新”已成为街头官僚研究的一个重要主题;国内情境下的研究也已关注到这个主题并考察了这类创新的发生机制。鉴于唯有可持续、也即能被持续执行的创新才算得上是真正的创新,因此还需进一步考察街头创新在被发起后何以能持续的问题。对既有相关研究的回顾与分析表明,街头创新能否持续取决于能否实现执行有效性并规避合法性风险。以Z市卫生监督所的一项被称作“动态量化监管”的监管模式创新为个案的分析表明,街头官僚机构管理者所拥有的权力与创新执行所能取得的实效交互地促成了创新的执行有效性,而营销与脱耦并用则是有效地规避合法性风险的积极且务实之举。  相似文献   
992.
政策执行的模式转换是政策过程的重要组成部分,学界较少从政策属性角度关注特定场域内政策执行模式因何且如何多次转换。本文基于拓展的“模糊-冲突”分析框架,以个案易地扶贫搬迁过程为考察对象,发掘政策执行模式转换的过程及其逻辑。研究发现,同一政策执行周期内,即使政策目标、政策地点、政策受众等要素保持稳定,执行模式亦可能发生动态转换。政策执行模式的动态转换,关键在于政策模糊属性与冲突属性产生高低变动,信息完全度、政策网络间关系、激励、资源等成为作用于政策属性的关键性前置要素。就再分配型政策而言,信息扩散对比、经验积累学习和制度优化有利于降低政策模糊性,减少政策执行变通的空间,而充足资源、适当的激励以及模糊对再分配型政策的同一认知则有助于淡化政策的冲突属性。立足于政策执行的基层经验,拓展“模糊-冲突”框架,将政策执行模式的静态分类推进到不同模式间动态转换阶段,有助于增加中国场景中政策过程的理论解释效度。  相似文献   
993.
政策执行主动加码是各层级政府为了确保完成政策任务而普遍采取的执行策略,适度加码可提高政策执行效果,但过度加码对政策及其执行产生极大的负面影响。如何减少政策执行主动加码问题成为各界广泛探讨的重点话题。政策执行主动加码的主要表现为政策执行过度化、政策执行“一刀切”与政策执行形式化,其主要危害为政策执行结果失控、政策协同效应失调、助长地方形式主义、损害群众正当权益等。政策执行主动加码问题产生的根源在于压力型体制及其行政压力、层级间双向责任规避、官员晋升导向及其政绩考核机制、相对模糊的自由裁量权边界。在此基础上,文章提出了改革完善压力型体制、压实政策制定及执行的责任、健全政绩考核制度、规范自由裁量权运用的治理对策。  相似文献   
994.
叶竹盛 《南风窗》2013,(2):82-85
法治最核心的内容是不仅仅要求普通的公民遵守法律,而且更重要的是要求政府也和民众一样遵守法律,也就是说用法律规则来限制政府的权力。法治已成中国政治热词。1997年召开的十五大上,首次提出了依法治国的方针。去年底的十八大报告更是提出法治是治国理政的基本方式,要全面推进依法治国。但是,中国在法律制  相似文献   
995.
叶竹盛 《南风窗》2013,(17):32-33
如果说死刑的存废之争尚且因为死刑的巨大民意基础,而主要局限于专业人士之间,那么死刑公正问题将同时吸引来自业界和公众的眼光,成为一股更为强大的推动死刑改革的力量。近年来,多起死刑案件成为舆论的焦点,吴英案、药家鑫案、李昌奎案……一系列案件中,围观者不论是支持还是反对死刑,大多激动万分,  相似文献   
996.
叶竹盛 《南风窗》2013,(10):28-30
冤案的不可避免性并不意味着人们在完善现行制度上无所作为,除了继续完善定罪程序以外,建立完善的纠错机制愈显重要,这一点在刑事诉讼制度存在诸多缺陷的中国尤其明显。2011年9月,《人民日报》刊发《查清聂树斌案为何这么难》一文,直陈聂树斌案再也拖不起了。然而,直至今日,距离聂树斌被执行死刑将近20年,距离真凶浮现也近10年了,此案仍未昭雪。  相似文献   
997.
长期以来,缓刑执行不是刑罚执行的观点根深蒂固。但是从刑罚定义出发,缓刑应属于刑罚的类别,缓刑的执行是刑罚执行;从完善缓刑制度出发,需要考虑对我国缓刑标准的重新设定,缓刑负担的适当增加。与之相适应,缓刑人员应称为社区服刑人员而非社区矫正人员;在社区矫正中需体现刑罚惩罚功能,建立与之相匹配的社区矫正执法机构和队伍。  相似文献   
998.
民事执行程序的落实是司法审判能够真正保护当事人的合法权益的最有力的证据,也是法院能够体现司法权威,树立司法公信力的保障。然而,因被执行人拒不履行义务或者无能力履行,权利人苦求法院申请强制执行,法院的苦于难以执行。当前,全国法院系统似乎都大量存在执行难这一难治愈的顽疾。本文通过划定民事执行难的范围,概括民事执行难的表现以及成因,找寻破解之道。  相似文献   
999.
随着司法大数据的创新发展与法治现代化建设的客观需要,对执行难问题的解决日趋成为了司法领域炙手可热的研究课题,因此,本文立足于大数据时代背景下的网络司法拍卖制度对解决执行难问题所作出的伟大实践及该制度存在的科学性与合理性进行探究,并对其完善与发展提供自己的思考与建议。  相似文献   
1000.
对于民事诉讼领域内的执行过程中,最为注重的是执行的速度与效力,但是在此过程中很容易发生侵犯案外第三人实体权利的情形,故而在执行的过程中需要更为注重保护第三人的权益。当前的诉讼法规以及司法解释下,案外人执行异议之诉在一定程度上有助于案外人的标的物在执行过程获得更为及时有效的救济,但是在审查程序、诉讼主体以及起诉时间等方面也仍然存在着许多需要补充和改善的地方,因此对于这些需要改进的方面,我们可以向某些国家对于案外人执行异议之诉体制的成功之处和经验之谈进行学习、对比和借鉴,以期能更好地改进我国的案外人执行异议之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