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02篇
  免费   11篇
工人农民   1篇
世界政治   4篇
法律   212篇
中国共产党   6篇
中国政治   22篇
政治理论   4篇
综合类   64篇
  2023年   5篇
  2022年   8篇
  2021年   5篇
  2020年   5篇
  2019年   2篇
  2017年   5篇
  2016年   6篇
  2015年   4篇
  2014年   19篇
  2013年   12篇
  2012年   14篇
  2011年   17篇
  2010年   21篇
  2009年   26篇
  2008年   22篇
  2007年   16篇
  2006年   8篇
  2005年   15篇
  2004年   17篇
  2003年   15篇
  2002年   17篇
  2001年   20篇
  2000年   21篇
  1999年   5篇
  1998年   1篇
  1997年   6篇
  1995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31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71 毫秒
11.
正《最高人民法院关于审理涉及公证活动相关民事案件的若干规定》(以下简称《公证司法解释》)2014年6月6日生效,至此,当事人提供虚假证明材料申请公证致使公证书错误造成他人损失的,公证机构未尽合理审查义务的不作为侵权行为应承担与其过错相应的补充赔偿责任已为上述司法解释所明确。那么,与其过错相应的补充赔偿责任中"相应的"应如何理解,公证机构是否享有先诉抗辩权,公证机构承担相应的补充赔偿责任后是否有权对直接侵权  相似文献   
12.
赵福林 《中国公证》2014,(12):51-55
正一、租赁合同赋予强制执行效力在实践中的必要性在租赁交易量日益增多的今日,不断出现租赁合同双方诚信缺失、租赁合同违约责任执行困难等问题。并且如果出租方到期拒绝返还押租金、承租方到期拒绝腾退房屋,权益受侵害的相对方一般难以获得相应的救济。特别是在商业性的租赁关系中,作为经营者的承租人常常会因经营  相似文献   
13.
<正>企业作为独立法人实体,在其发展过程中必然会面临各种风险,诸多风险中,只有法律风险是以承担法律责任为特征的。市场经济就是法律经济,作为市场经济主体的企业必须依法经营管理、依法开展各种经济活动,这是对企业最基本的要求。企业的各种行为如改制、并购重组、对外投资、契约合同和产销行为等都存在不同程度的法律风险,因此任何企业都要重视风险、防范风险、化解风险。  相似文献   
14.
针对不安抗辩权在行政合同中的适用所做的实证研究,在简要介绍行政合同和不安抗辩权的基础上,通过案例分析的方式论述了不安抗辩权在行政合同中的适用及缺陷,反思这些问题并提出了解决方案--通过增加类似"听证制度"的程序设计,使行政合同中的不安抗辩权在适用过程中更具公平性,进而更好地保护行政相对人的合法利益.  相似文献   
15.
新《合同法》不安抗辩权制度之评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不安抗辩权制度是我国新《合同法》所确立的重要制度之一。它适当吸收英美法系“预期违约”和大陆法系“不安抗辩权”制度的各自优点,从而创立了有我国特色的不安抗辩权制度,可谓立法上的一大创举。但它同时也有自己的缺陷,如法条矛盾,规定比较僵化等等,这一切都有待于以后的司法解释加以解决  相似文献   
16.
信用证业务在对外商事贸易活动中广泛运用,但信用证立法在我国尚属空白。最高人民法院公布的《最高人民法院关于审理信用证纠纷案件若干问题的规定》(简称《规定》)为信用证立法奠定了基础。《规定》第16条的"保证制度"与《担保法》中关于保证人的抗辩权规定不相一致,通过对《规定》和《担保法》中的"保证制度"进行比较分析,结合《跟单信用证统一惯例》(UCP600),认定《规定》中的"保证制度"是构建于《担保法》基石之上融合信用证特性所形成的一种特殊保证制度。  相似文献   
17.
何闯 《法制与社会》2010,(11):254-255
不安抗辩权制度历史悠久,是大陆法系国家在实践案例中总结发展起来的理论。其在合同领域的运用,对于保障交易安全、保护债权人利益、促进经济的发展具有重要的意义。我们应当在充分借鉴外国相关规定的基础上,结合眼前的实际情况,不断完善我国的不安抗辩权制度,使其在日益纷繁的合同交易中发挥应有的作用。  相似文献   
18.
在附抗辩权的债权能否抵销的问题上,存在着"不得"和"可以"两种不同的规范模式.前者由<德国民法典>第390条明确规定后,被包括我国在内的诸多国家或地区民事立法及理论所采用.但是这一规定与传统民法中的抗辩权理论有着明显的冲突,并有剥夺权利人意思自治之嫌.20世纪90年代以来产生的<国际商事合同通则(PICC)>和<欧洲合同法原则(PECL)>抛弃该模式,转而有条件承认附抗辩权的债权可以抵销的做法则具有积极的示范意义.未来我国的民法典应当考虑抗辩权理论和抵销效力理论的一贯性,不应仿效德国的这条规定.  相似文献   
19.
本文从个案出发,分析了分批交货合同的性质,阐述买卖双方在此类合同中的权利,特别是当卖方权利受损时如何来行使不安抗辩权的问题,由此也引出了我国关于分批交货合同中法律规定存在的不足,并提出一点修改建议。  相似文献   
20.
赵晖 《法制与社会》2011,(9):132-133
不安抗辩权的法律效力是中止履行及解除合同,为了维护合同各方当事人的利益,保证交易安全和交易秩序,对合同当事人主张该权利的诉讼请求,司法实践中要严格依照《合同法》关于不安抗辩权的成立条件、行使程序等方面的规定予以处理。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