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23篇
  免费   4篇
各国政治   3篇
工人农民   20篇
世界政治   10篇
法律   48篇
中国共产党   6篇
中国政治   21篇
政治理论   5篇
综合类   14篇
  2023年   2篇
  2022年   4篇
  2021年   7篇
  2020年   3篇
  2019年   7篇
  2017年   4篇
  2016年   2篇
  2015年   3篇
  2014年   16篇
  2013年   7篇
  2012年   10篇
  2011年   8篇
  2010年   19篇
  2009年   18篇
  2008年   10篇
  2007年   4篇
  2005年   2篇
  2003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2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81.
为了防止检察官利用自由裁量权滥施报复性起诉,美国联邦最高法院确立了报复性起诉规则,并对检察官的报复性动机实行推定原则。我国刑事司法实践中也不时出现检察机关为打击报复举报人、律师、记者等而提起诉讼的现象,这严重损害了当事人的合法权益和刑事诉讼目的的实现,也打击了社会公众对刑事司法的信心。综合法理与实务之观点,我国有必要建立报复性起诉规则,以达到防止检察机关滥用公诉权和保护当事人合法权益的双重目的。  相似文献   
82.
【案例】:王女士是一家IT公司的销售人员,并与单位签订了劳动合同。由于需要外出销售,王女士经常工作在外,无法到公司进行考勤登记。突然有一天。王女士接到了单位的一纸通知:“因为员工手册中规定‘外出工作、办事必须经部门领导审批签字,否则属于严重违反公司规章制度的行为’,而王女士外出销售,却从来没有让单位领导审批过,因此。王女士已经严重违反单位的规章制度,公司决定与其解除劳动合同。”  相似文献   
83.
《人民政坛》2010,(6):39-39
<正>2006年6月底,美国哈佛大学一个叫桑特利·保尔的清洁工在工作时间晕倒在走廊的沙发上。7月初,哈佛大学设施管理处以上班睡觉的名义解雇了他。事实上,保尔之前一段时间已经有晕厥的病  相似文献   
84.
正腐败问题是当今世界各国普遍存在的一个大问题,反对腐败已成为各国十分关注的一项工作。在我国,反对腐败的斗争更是成为了关系到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建设的成败、关系到人心的向背、进而关系到党和国家生死存亡的一件大事。本文旨在对这一问题从唯物辩证法的角度做一些原则性的探讨。一、反对腐败一定要遵循"防微杜渐"的原则,斩断腐败产生的"传送带"唯物辩证法认为:量变与质变是既对立又统一的关系,因此,在工作中既要看到两者的对立,防止斗争的扩大化,又要看到两者的统一,有效地预防量变引起质变。任何腐败分子和腐败行为都有一个渐进的过程,  相似文献   
85.
报复性腐败"是指某些政府公务人员认为自己长期勤恳清廉的工作,却没有得到相应的升迁或重用,为报复单位和领导而大肆贪腐的现象。"报复性腐败"产生的原因,一是因为这部分官员的做官目的偏狭,导致心理严重失衡乃至极度扭曲。二是官员基本人生观、价值观的迷失导致极端的贪婪腐败。三是一些政府部门内部的民主行政不够健全,普通官员维权通道不畅通。因此,必须加强"报复性腐败"的防范机制建设,营造风清气正的廉政文化氛围;要建立公正公开的人事提拔任用机制,超越"天花板"逻辑,设置多维的正激励路径;要建立官员的精神干预和心理疏导机制、发展党内民主,加强对官员的民主监督。  相似文献   
86.
《劳动合同法》实施的长期效果如何?学界对此研究比较薄弱。借鉴三人社会理论,通过对东莞市的劳动者、企业和调解员三方主体共2568个调查样本的统计分析发现,《劳动合同法》在一定程度上增加了企业成本,抑制了用工灵活,引起了企业撤资,减少了就业岗位,同时提高了劳动合同签订率,延长了合同期限,但没有提高无固定期限劳动合同签订率,也未达到稳定劳动关系的目标。  相似文献   
87.
在国内市场与国际市场接轨融合过程中,我国逐步引进了薪酬保密制度。囿于司法实践对密薪 制法律性质认定不一及企业运用该制度过于笼统,因违反该制度而遭解雇的纠纷逐年增多,法院针对密薪制下 解雇合法性判断也分歧较大。本研究借助 20 个典型案例界定了密薪制法律性质,并认为针对密薪制下解雇合法 性判断,美国采用“三步分析法”,而基于实情和现有法律制度,我国宜采取“两步走”方案:密薪制内容与 制定程序均合法的,方可作为确定劳动关系双方权利义务的依据,否则制度本身违法,基于制度内容作出的解 雇决定亦违法;解雇决定应与劳动者违规行为造成后果的严重程度相适应,符合“比例原则”,否则亦违法。  相似文献   
88.
89.
"指导案例18号"从"末位淘汰"这一焦点问题切入解雇语境,直言不应以"末位"等级定义"不能胜任",更不能单纯以"末位"为由作出解雇决定,乃是立足于立法之上的薄弱环节,及时加以补强。然补强之时,或因学说准备尚且不足,整个论述总难免停留于问题的表面,对于"末位"与"不能胜任"之间的具体关系,始终未予厘清,其指导性价值亦难免因此而受限。要突破这一限制,就必须从根源入手,深入挖掘解雇语境下胜任能力评价所应秉持的衡量标准、考察维度及其证明之法,并以坚实的理论支撑,继续探索判旨背后的未尽事宜,探索"末位淘汰"之制的真正出路。  相似文献   
90.
熊晖 《中国审判》2012,(8):28-29
非法解雇及其法律责任规定于劳动合同法第四十八条和第八十七条,非法解雇即指"用人单位违反本法规定解除或者终止劳动合同"。泛泛而言,违反劳动合同法规定的解雇事由及解雇程序即为非法解雇。但值得深究的是,解雇无论是实体事由还是程序的违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