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13篇
  免费   6篇
世界政治   6篇
外交国际关系   2篇
法律   116篇
中国共产党   7篇
中国政治   29篇
政治理论   4篇
综合类   55篇
  2023年   1篇
  2022年   2篇
  2021年   1篇
  2020年   3篇
  2019年   1篇
  2017年   2篇
  2016年   5篇
  2015年   4篇
  2014年   12篇
  2013年   8篇
  2012年   9篇
  2011年   8篇
  2010年   14篇
  2009年   18篇
  2008年   27篇
  2007年   25篇
  2006年   22篇
  2005年   8篇
  2004年   8篇
  2003年   5篇
  2002年   10篇
  2001年   7篇
  2000年   8篇
  1999年   5篇
  1998年   1篇
  1989年   1篇
  1988年   2篇
  1985年   1篇
  1979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1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31.
一、费尔巴哈和李斯特的刑罚理论之地位费尔巴哈提倡心理强制说,主张必须先把犯罪与刑罚的关系做一明确规定,依此对一般人加以心理的强制.在对一般人发挥威吓效用达一点上来认定刑罚的根据.但是,根据费尔巴哈这样的刑罚理论不足以给刑罚的意义以明确的说明.费尔巴哈的理论,是与如何使人不趋向犯罪的一般预防的目的紧密地联系起来,以求得刑罚存在的根据;这对何以要加以所谓  相似文献   
32.
<正> 一个学派往往是包括着几个学说,而一个学说又往往是跨学派的,这是从横向谈;从纵向来谈,一定的学派或学说都具有其特定的社会、政治、经济背景和交化、时代的特征,而且具有着一定的发生、发展、演进、展开的过程和消长的趋向;这些都不是相互截然分割而是相互间具有一定的沿袭  相似文献   
33.
中国的传统文化把“怕”的内涵说行很清楚,告诫人们不仅要“畏天、畏地”,而且要“畏天命、畏大人”。怕人知,怕被抓住,怕报应,怕的东西越多就越平安;如果胆大妄为、无法无天,那结果便是耻辱和悔恨。优秀共产党员、原云南省盈江县交通局局长赵家富,生前有个“最害怕”,那就是害怕“完成一个工程,倒下一批干部”。正是这个“最怕”,使他做到了“常在河边走,就是不湿鞋”。赵家富的“怕”启发我们,党员干部理应有所怕。领导干部拒腐防变的自觉性从何而来?笔者认为,很重要的是从对党和人民的敬畏中来。权力从来就有两面性,它既能用来干好事也能…  相似文献   
34.
<正> 关于保安处分利弊的争论,几乎与保安处分有同样长的历史。但保安处分得以发展的真正动力,是由于社会历史的推动。早在十八世纪末,德国的克莱茵就提出了保安处分,但终归曇花一现,保安处分在当时所以没有生根,主要是因为在资本主义社会初期,还不具备赖以发展的土壤。随着资本主义社会的发展,刑事古典学派报应刑论的基础逐渐解体,以教育刑论为旗帜的新刑法学派脱颖而出。作为新刑法学派佼佼者的保安处分也成了时代的宠儿。  相似文献   
35.
刑罚论在逻辑上先于犯罪论,刑罚正当性理论为反思犯罪论问题确立了基点。纯粹功利刑论主张完全以功利主义原则来说明刑罚的正当性,拒绝将报应主义作为刑罚正当性的伦理基础。纯粹功利刑论并不排除对公众的朴素报应情感的关注,但只是将它作为实现功利目标的手段来对待的。功利刑论完全可以对来自对立理论的诘难作出合理的回应,无需援引任何报应原则。功利刑论主张对刑罚的社会功效进行整体评价,因此,它并不与罪刑法定、罪刑均衡原则及人权保障相冲突。纯粹功利刑论的提倡有助于消解关于犯罪预防的误区,对犯罪论问题的思考具有深刻的启示意义,为刑法从“结果中心”转向“行为中心”提供了根据。  相似文献   
36.
37.
恢复性司法模式及其借鉴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恢复性司法是一种新的刑事处理方式,其目的在于改变依据刑事诉讼处理犯罪的单一模式,改变强烈的报应思想,使受损的社会关系得到修整、恢复,并促进犯罪人回归社会,恢复一种正常的生活秩序。我国不应照搬西方的恢复性司法模式,但应借鉴其合理之处。  相似文献   
38.
刑罚以剥夺犯罪人的权益与施加道德谴责为内容,不仅可以剥夺人的财产和政治权利,甚至可以剥夺人的自由和生命.对刑罚的正当化根据这一问题的解答,既构成了刑罚理论的基础,更决定了刑法的精神.应当在分析刑罚理论上的报应刑论(绝对主义)、功利刑论(相对主义)与折中论(并合主义)的内涵与价值,指出它们分别存在的合理性和弊端,并对折中论进行了再思考,提出折中论是理想的刑罚观念.最后联系我国国情与公民的一般价值观念,根据刑罚的本质,分析我国具体情况,对折中论进行重构,总结出一种适合我国刑罚适用的以报应刑论为主的折中论,并在此基础上建立一种中国化的合理的刑罚根据学说.  相似文献   
39.
从神意到法意——报应论的理念嬗变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本文提出 ,神意、德意与法意是支撑报应论的三大理念 ,并就每一理念之于报应的意义作了客观而深入的分析与剖视 ,认为神意报应论虽有其产生的历史必然性 ,但它将罪与刑的因果报应的联结解释为虚无飘渺的神意 ,不是对刑罚的正当性的合理揭示 ;道义报应论将道德谴责理论用以解释刑罚的存在 ,确立犯罪的道义责任 ,无疑是对道德与刑法的关系的一种正确揭示 ,但它仅仅从道德的角度解释刑罚的存在 ,具有很大的局限性 ,无法完整地解释刑罚的存在 ;法律报应论注重犯罪与刑罚在法律上的联结 ,强调刑罚作为一种法律制裁手段相对于道德谴责的独立性 ,因而具有其合理性 ,但是 ,它又因为忽视了法律与道德的关系而无法对刑罚的存在作出完整的解释。  相似文献   
40.
刑罚目的研究——对我国刑罚目的理论的反思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刑罚目的取向直接指导着刑罚的创制与适用。围绕刑罚目的的争论可谓众说纷纭 ,由此又产生了许多不同的学派。我国刑罚目的及其发展方向应建立在偏重特殊预防的基础上 ,兼顾报应的要求 ,应是报应与特殊预防的统一。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