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4355篇
  免费   86篇
  国内免费   4篇
各国政治   12篇
工人农民   15篇
世界政治   88篇
外交国际关系   5篇
法律   2112篇
中国共产党   329篇
中国政治   749篇
政治理论   179篇
综合类   956篇
  2024年   25篇
  2023年   81篇
  2022年   68篇
  2021年   79篇
  2020年   87篇
  2019年   52篇
  2018年   25篇
  2017年   40篇
  2016年   68篇
  2015年   120篇
  2014年   316篇
  2013年   327篇
  2012年   469篇
  2011年   530篇
  2010年   336篇
  2009年   340篇
  2008年   267篇
  2007年   239篇
  2006年   187篇
  2005年   167篇
  2004年   143篇
  2003年   133篇
  2002年   126篇
  2001年   91篇
  2000年   66篇
  1999年   26篇
  1998年   9篇
  1997年   2篇
  1995年   1篇
  1994年   4篇
  1992年   6篇
  1991年   2篇
  1990年   3篇
  1989年   1篇
  1987年   1篇
  1984年   1篇
  1983年   2篇
  1982年   3篇
  1980年   1篇
  1979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444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40 毫秒
41.
<正> 一、行政法与人权 1、行政法的精髓在于管理行政而不是行政管理。它通过监控行政权,保障公民宪法上和法律上规定的种种权利自由不受非法行政侵害。行政法关注的问题主要是:(1) 行政权的大小;(2) 行政权的运行准则和程序;(3) 行政权侵犯个人、组织的权利时,所给予的纠正和补救。其中,司法审查制度是行政法的核心。 2、国内学界在人权的范围上,尚无可以普遍接受的比较明确的界说。笔者倾向于认  相似文献   
42.
读者来信     
投保人只能在法定期间向保险公司索赔;暴力犯能否假释按新《刑法》实施后所判的刑期而定;没有共同故意,就不能认定为共同犯罪。  相似文献   
43.
随着《行政诉讼法(修改稿)》的近日出炉,抽象行政行为的可诉性又一次成为争论焦点。本文从实践出发,多方面论证了将部分抽象行政行为纳入受案范围的现实必要性与可行性,以及对于完善行政诉讼制度,实现司法对行政的有效监督具有积极意义。  相似文献   
44.
高晓丽  赵得生 《学理论》2010,(22):45-46
当代经济学在古典政治经济学理性经济人假设的基础上逐步走进模型世界,一切都被精算化,人作为完整意义上的人的身影渐渐淡出了当代经济学视野。马克思历史唯物主义改造了古典政治经济学的抽象个人主义倾向,将经济学视阈中"孤立的人"变成了"完整的人",对当代经济学发展有重大意义。  相似文献   
45.
目前,上海已经出台了地方的动物用电子标签标准,上海的宠物和牲畜免疫已经可以采用这个标准进行管理;液氯、乙炔等危险化学品气瓶,全上海市的烟花爆竹管理也已经开始使用电子标签管理。此外,上海还在订制基于电子标签的访客生物特征识别标准,将建立基于电子标签的访客及证件管理系统。[编者按]  相似文献   
46.
在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的进程中,行政法治极为重要,而其中一个关键是实现司法对抽象行政行为的有效监督。将抽象行政行为纳入司法审查范围之中,对于完善行政诉讼制度有积极意义。本文试从我国现行对抽象行政行为的法律监督体制基础上分析,并提出对抽象行政行为司法审查的些许构想。  相似文献   
47.
对于参与共谋者,最终没有着手犯罪实行行为的,应该如何承担其刑事责任,存在很大争议;不应一般性的承认共谋共同正犯,而应该将以"共谋"的共同参与区分为支配型共谋与对等型共谋,相应确定不同的参与人类型;德国学理和判例创立"正犯后正犯"法范畴,并运用基于有组织的权力机构的"组织支配"解释其间接正犯性,通过展现德国该问题域的实践进路、理论论争和最新发展,为在中国语境下解释组织支配和寻求处理支配型共谋的中国路径提供经验图景。  相似文献   
48.
《唐律》中的法定共犯人种类只有首犯和从犯,教令犯和胁从犯均不是法定的共犯人种类。区分首犯和从犯的标准主要是看造意与否,特定身份、特定情况下的客观因素亦可起到区分作用;特别严重的犯罪以及亲自才能实施的犯罪则不分首从。《唐律》中的共犯人分类具有科学性,其区分首从的标准与犯罪支配理论具有相似性。现行刑法的共犯人分类以及区分的标准都可从《唐律》的规定中吸收合理的因素。  相似文献   
49.
《唐律疏议》中“故”有六种用法,其中两种表示犯罪的主观意图,即“故纵”之“故”与“故杀”之“故”。张斐《晋律注》释“其知而犯之谓之故”,后世律学注释奉为圭臬。从法典渊源与律文疏解来考察,“知而犯之”仅指《唐律疏议》中“故纵”之“故”。“故杀”之“故”应用其疏解“无事而杀”。“知而犯之”与“无事而杀”非指一事,不应混淆。唐律中“无事而杀,是名‘故杀”’延续了魏、晋律注“无变斩击”的注解模式并在唐律注解中将之细化。  相似文献   
50.
“超越承担过失”是犯罪过失中的一类特殊形态,在注意能力方面有别于一般的过失,在当代社会背景下对其展开研究显得尤为必要。在中国大陆过失犯理论中,对此问题进行研究也是可行和必要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