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452篇
  免费   31篇
  国内免费   3篇
各国政治   10篇
工人农民   8篇
世界政治   30篇
外交国际关系   19篇
法律   698篇
中国共产党   103篇
中国政治   290篇
政治理论   69篇
综合类   259篇
  2024年   4篇
  2023年   17篇
  2022年   24篇
  2021年   24篇
  2020年   28篇
  2019年   33篇
  2018年   16篇
  2017年   22篇
  2016年   23篇
  2015年   58篇
  2014年   107篇
  2013年   95篇
  2012年   98篇
  2011年   126篇
  2010年   102篇
  2009年   113篇
  2008年   111篇
  2007年   85篇
  2006年   84篇
  2005年   56篇
  2004年   42篇
  2003年   48篇
  2002年   43篇
  2001年   40篇
  2000年   35篇
  1999年   13篇
  1998年   7篇
  1997年   9篇
  1996年   4篇
  1995年   5篇
  1994年   4篇
  1993年   4篇
  1992年   1篇
  1991年   1篇
  1990年   1篇
  1985年   1篇
  1984年   1篇
  1983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48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3 毫秒
991.
1案例简介某男,54岁,2005年元月14日上午6时许,被发现倒在一住宅旁边,经抢救无效死亡。尸检情况:头颅左顶枕部有一6.8cm×4.1cm类椭圆形头皮下出血,向头顶延伸3.5cm有一0.4cm×0.2cm头皮下出血,上伴有小挫裂口(见图3);切开头皮,见左顶颞枕部帽状腱膜下广泛性出血;左顶颅骨有一1  相似文献   
992.
近代以来,虽然中国思想界对传统文化的主导倾向是批判和决裂,但仍然有一些思想家对中华文化怀抱着"温情与敬意",国学大师钱穆就是其中杰出的代表之一.在<晚学盲言>等论著中,钱穆以中西人生观比较为基本线索,以"士"(知识分子)为传统人生观的主要代表,以关于大生命与小生命、心世界与物世界、天与人关系的阐发为中心,全面、深刻地概括了中国文化的理想和精华,成为当今中华传统人生观复兴,并与国外人生观积极因素相结合的先驱.  相似文献   
993.
994.
物权小词典     
《云南人大》2007,(5):18-18
“物” 在民法上包括不动产和动产 “不动产”是不可移动的物,比如土地以及房屋、林木等土地附着物 “动产”是不动产以外的可移动的物,比如汽车、电视机等  相似文献   
995.
马洁 《理论月刊》2007,(4):139-141
《周易》是中华文化的元典,是古代文论的文化根基。从文论的角度来看,《观卦》中“观我生”讲求的修美己德与文论中关于创作主体道德修养息息相关;仰观俯察的观物方式又需要创作主体有广博的识见;“观民设教”的教化思想直接启发了汉代风化说;观物取象又是古代文论关于“心物”关系的最早展现。《周易》之“观”的观者、观物方式对于古代文论创作主体论的诸多方面有着启示作用。  相似文献   
996.
可以将财产性利益解释为我国诈骗罪的对象。三角诈骗的情形应当具体问题具体分析。诉讼欺诈不宜作为诈骗罪处理。关于找钱诈骗 ,有时只能作为不当得利处理。欺骗他人放弃财物然后自己捡拾财物的 ,构成诈骗罪。欺骗他人交付不法原因给付物 ,可以构成诈骗罪。诈骗罪是对个别财产的犯罪  相似文献   
997.
文则也 《南风窗》2010,(5):52-55
上了年纪的人会记得,20世纪中叶,中国老百姓的生活无分巨细,一粒水果糖一尺土布都是头等大事。在那个物质缺乏的年代,人们凭票买东西。上街排队买大白菜、排队剪头发并不滑稽。对比今天富贵人的暴殄天物,那个荒诞的时代或许中国人有着齐物观和惜物观,因为没有微不足道,没有对比分别,一切物质都是珍贵的。  相似文献   
998.
自然体权利的概念起源于环境权问题的研究。自然体权利论者主张将自然体作为民事主体纳入现行法律体系。动物非系物并非自然体权利的规定;承认自然体权利实际上是违背人本主义法律观和民事主体嬗变规律的;对自然体的保护可以通过特别立法实现而并非只有权利化这一条路径。  相似文献   
999.
胡稹 《外国问题研究》2010,(2):37-42,92
当代文论在评说日本文学时广泛使用的"物哀"概念,源于对源词组もののあはれ的"拿来"式处理,却因语义不明产生了广泛性误读。本文在先行研究的基础上,分析源语在平安朝和江户时代不同语境下的语义内涵及其共通的基本含义;提出对もの的看法;对あはれ与"哀"字的关系做出推测;得出源语的意义不完全是"哀愁"(其仅为人类情感之一种),用"情趣情感"等词汇理解并翻译的结论。这种主张同时照顾到长期使用"物哀"带来的社会心理现实。  相似文献   
1000.
正《国际问题研究》是由中国国际问题研究院主办的国际问题研究综合性学术期刊。刊物系国家社科基金资助期刊,长期被列入中文核心期刊(国际政治类)、中文社会科学引文索引(CSSCI)来源期刊、中国人文社会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