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017篇
  免费   25篇
各国政治   3篇
工人农民   2篇
世界政治   45篇
外交国际关系   8篇
法律   1135篇
中国共产党   90篇
中国政治   257篇
政治理论   62篇
综合类   440篇
  2024年   7篇
  2023年   28篇
  2022年   25篇
  2021年   29篇
  2020年   43篇
  2019年   37篇
  2018年   13篇
  2017年   31篇
  2016年   43篇
  2015年   95篇
  2014年   235篇
  2013年   224篇
  2012年   201篇
  2011年   198篇
  2010年   159篇
  2009年   118篇
  2008年   123篇
  2007年   97篇
  2006年   67篇
  2005年   62篇
  2004年   61篇
  2003年   45篇
  2002年   46篇
  2001年   24篇
  2000年   17篇
  1999年   2篇
  1998年   3篇
  1997年   1篇
  1995年   2篇
  1994年   1篇
  1992年   1篇
  1989年   1篇
  1986年   1篇
  1985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204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71.
非法证据排除规则是保障人权、准确打击犯罪和促进司法公正的需要。切实可行的非法证据排除规则应当建立在合理的"非法证据"范围的基础上。非法证据排除范围的选择需要遵循人权保障原则、客观真实原则、非法证据推定原则和实质审查原则。非法证据排除范围的适用,应当区分单一非法证据排除与多种非法证据排除的差异,综观证据的证明能力分别采信。  相似文献   
72.
伦理关系一般说来发生在两个主体之间,就企业社会责任伦理关系而言,这两个主体通常是指企业与其利益相关者。而企业利益相关者不同,企业社会责任的伦理问题会表现为不同特征。根据利益相关者的属性,可以把企业社会责任涉及到的伦理问题分为外部伦理问题与内部伦理问题。  相似文献   
73.
对于什么是知识产权权利滥用,不仅在各国法律和相关国际公约中找不到明确的界定,就是在学术界对此也有不同的理解。尽管如此,有关国家的立法和司法实践以及相关国际公约还是为我们探讨知识产权权利滥用问题提供了较为丰富的素材。此外,我国近年相关立法对此也开始有间接的规定。因此,我们应以权利人对知识产权的权利行使是否排除和限制了竞争为界限来判断是否存在知识产权权利滥用。  相似文献   
74.
非法证据排除制度是证据法学研究的重要内容,其不仅是证据法学科学化发展的产物,也是人权保障价值的机制化需求。全国人大于2012年通过的新刑事诉讼法,以国家基本法律的形式确立了非法证据排除制度,这不仅是《宪法》关于“尊重和保障人权”原则的具体化,也是人权保障建设在刑事程序法上的职能延伸。  相似文献   
75.
案讯点击     
张国峰针对终审裁定申请再审2013年1月10日,本刊持续关注的张国峰伤害、盗窃一案,黑龙江省林区中级人民法院未开庭审理作出终审裁定,维持一审判决。对于二审作出的裁定,张国峰认为,该终审裁定认定其犯有伤害罪的证据未经依法审查和核实,认定其犯有盗窃罪的证据根本不存在;二审法院审理本案时程序违法。张国峰指出,自己曾多次口头和书面申请开庭审理该案,并就一审认定的存疑证据、未经质证证据和事实重新审  相似文献   
76.
刑事证明标准是指认定犯罪嫌疑人、被告人犯罪所要达到的程度。我国新刑事诉讼法对"证据确实、充分"的定罪证明标准作了细化,引入了英美法系国家"排除合理怀疑"的表述,体现出刑事证明标准由客观向主客观相结合的发展动向。中国语境下的"排除合理怀疑"是从主观方面为"证据确实、充分"提供判断依据,使之更具可操作性。在司法实践中正确适用刑事证明标准,应当注意:"排除合理怀疑"不应孤立适用,而是与其他条件紧密联系形成统一整体;严格适用刑事证明标准,不得对案件事实的认定降低要求;坚持疑罪从无原则,摒弃"留有余地"的判决方式,对事实不清、证据不足,没有达到证明标准而难以决断的案件,应依法作出证据不足、指控的犯罪不能成立的无罪判决。  相似文献   
77.
非法证据是指违反法律规定获取的证据.侦查讯问环节最易产生非法证据.受自身的制度缺陷及非法讯问的内在动因等因素影响,现行的非法证据排除规则对非法讯问的防范效果有限.发挥非法证据排除规则应有效能的可行进路在于扩大非法证据排除范围,明晰非法证据排除标准,强化非法证据排除力度.  相似文献   
78.
王志坚  杨亚民 《法学》2007,(1):145-148
非法证据排除规则是刑事证据领域最有争议的证据规则之一,它体现了刑事诉讼惩罚犯罪和保障人权这两大价值目标之间的冲突与协调。如何细致、清晰地考察西方国家非法证据排除规则的制度经验,科学、合理地构建我国非法证据排除规则体系,是当前理论界和刑事司法实践部门关注的热点问题。本期选登的文章对我国确立非法证据排除规则的可行性、必要性,模式的选择以及多视角推动我国该项规则的建立等进行了论证。  相似文献   
79.
张华  党卫星 《法学杂志》2007,28(2):112-115
非法取证现象屡禁不止,司法机关将非法获得的证据用以指控犯罪、审判案件,客观上助长了非法取证行为,形成恶性循环,导致司法不公正.我国要构建刑事非法证据排除规则,必须明确非法证据的排除范围以及排除的具体操作程序.  相似文献   
80.
环境侵权侵害排除责任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罗丽 《河北法学》2007,25(6):113-119
在环境侵权诉讼中,在适用损害赔偿责任方式的同时,适用能够充分发挥环境侵权民事责任的抑制和预防功能的侵害排除责任方式尤为重要.因此,我国应尽快制定《环境侵权民事责任法》,以解决我国现行法律规范中存在的问题;与此同时,法院应采取阶段性利益衡量论以决定是否适用侵害排除责任方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