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658篇
  免费   52篇
  国内免费   3篇
各国政治   2篇
工人农民   2篇
世界政治   61篇
外交国际关系   8篇
法律   984篇
中国共产党   93篇
中国政治   169篇
政治理论   45篇
综合类   349篇
  2024年   5篇
  2023年   30篇
  2022年   42篇
  2021年   42篇
  2020年   29篇
  2019年   43篇
  2018年   9篇
  2017年   24篇
  2016年   30篇
  2015年   59篇
  2014年   86篇
  2013年   89篇
  2012年   147篇
  2011年   118篇
  2010年   107篇
  2009年   141篇
  2008年   129篇
  2007年   74篇
  2006年   80篇
  2005年   90篇
  2004年   70篇
  2003年   55篇
  2002年   70篇
  2001年   71篇
  2000年   47篇
  1999年   9篇
  1998年   3篇
  1997年   2篇
  1995年   1篇
  1994年   3篇
  1993年   1篇
  1992年   2篇
  1990年   2篇
  1986年   1篇
  1985年   1篇
  1983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71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0 毫秒
921.
纵观世界各国立法,我国在今后的婚姻立法上要吸收国外经验,从婚生子女的概念研究入手,完善婚生子女推定和否认制度,使法律更具有操作性,更多地保障婚姻当事人的合法权益及未成年人的利益,又可维持良好的社会秩序和家庭的稳定。  相似文献   
922.
田国宝 《法学评论》2004,22(3):133-138
在刑法学中 ,基于推定承诺的行为 ,是指行为时虽然没有被害人的承诺 ,但为救助被害人的紧急事项 ,可以推定如果被害人知道行为时的紧急情况就会当然作出承诺 ,而法律上认可基于对被害人意思的推定而实施的行为。基于推定承诺的行为的正当性根据是“法益衡量”原则 ,即对被害人较小利益的损害能产生保护被害人较大利益的效果。基于推定承诺的行为的成立条件是行为的实施必须同时具备如下三要素 :前提条件 (情势紧急 )、实质条件 (被害人承诺的当然可能性 )、补充条件 (行为的社会相当性 )。  相似文献   
923.
盗窃罪研究     
违反占有人的意思,取得他人所占有的、为他人所有的财物的占有的,成立盗窃罪。这里的财物必须是有体物,但不包括不动产。盗窃罪是转移罪,以转移占有为必要;刑法中的占有,是指对财物的事实上的支配,是否存在占有,可通过综合考虑有无占有的事实与占有的意思,按照社会一般观念来判断。要成立盗窃罪,还必须具有非法取得的意思,包括排除意思与利用意思。如何确定盗窃罪的保护法益,实际上也是事关整个财产犯罪的问题,占有说原则上是正确的,但占有人的占有本身应存在值得保护的利益,必须是既侵犯了占有人的占有,又侵犯了所有人的所有权。  相似文献   
924.
汤蕴诗 《法制与社会》2011,(12):257-258
在财产犯罪中,盗窃、抢劫、诈骗等夺取型犯罪是转移占有的犯罪,侵占是不转移占有的犯罪,它们都涉及财产的占有问题。因此,研究财产犯罪中的占有对正确认定财产犯罪有着重要的意义。本文从占有之含义出发,对占有的要素进行分析,认为占有必须具备客观和主观两方面的要素。在此基础上,根据具体认定占有时是否需考虑占有意思,将财产犯罪中的占有分为典型的占有以及推定的占有。  相似文献   
925.
犯罪主观方面证明的困境使推定方法的引入具有必要性。犯罪主观方面的推定限于可反驳的事实推定。作为对证明方式的补充,事实推定同样可以达到刑事诉讼的证明标准,且其符合刑事诉讼的根本价值要求。我们可以通过相关制度规范规避事实推定的固有风险,发挥事实推定的内在价值。  相似文献   
926.
"诊疗规范"在本质上是诊疗实践中的通常做法,或者惯常做法,是在临床实践中逐渐形成的专业常规。各国理论和司法实践均将其作为认定医疗过失的重要但非唯一标准,因此在认定医疗过失时还需参考其他因素。《侵权责任法》第五十八条中的"诊疗规范"是形式意义上的,而非实质意义上的,明确了这种区别就能够解释法律将其作为推定医务人员过失标准的深层原因。  相似文献   
927.
胡雪梅 《现代法学》2011,33(1):143-151
行为自身可诉侵权制度是英美侵权法上别具特色的术语和制度,其特点在于在某些特殊的侵权诉讼中,受害人或原告无需对损害事实的存在承担举证责任,该损害事实的存在或者由法院根据被告的行为直接推定,或者由法院根据合理人标准自由裁量确认。这对保护民事主体十分重要的民事权益及客观上受害人和原告难以实际证明损害事实的侵权类型是十分必要和有益的。我国立法有必要结合我国具体情况,合理借鉴其有益经验,规定在某些特殊情形下受害人无需承担证明损害事实的责任,并具体规定损害名誉侵权,以及我国《侵权责任法》第22条规定的"严重精神损害之诉"属该特殊情形。  相似文献   
928.
从事实认定制度发展的历程来看,经验法则是为将经验引入事实认定过程中并对其加以有效控制的一种独特机制。这种机制在大陆法系和英美法系有着不同的表述形式和内在制约机制。在我国,经验法则和法律推定是将经验引入事实认定过程的两种不同机制,它们在立法和司法实践中都存在某种程度的失控状态。这种失控状态的产生源于其内在制约机制的缺陷。只有从制约机制入手才能有效保障经验在事实认定过程得到恰当的运用。  相似文献   
929.
占有是民法与刑法中的一个重要概念。刑法上的占有是区分夺取型犯罪与侵占罪的关键。民法上的占有是指人对物进行管领的事实,其本质在于主体以自己的意思对物进行现实的支配。民法上的占有,重视的是权利的一面。随着财产关系的日趋复杂,占有改定、指示交付、拟制占有等在民法上是被承认的。刑法规范占有的目的在于对财产秩序的维持,占有要求主体对财物进行现实的控制,非法占有也是刑法保护的对象。民法上,观念上的占有在较大的范围之内得到承认。刑法上的占有强调的是更为现实的占有,脱离物理占有的社会观念的占有仅仅在较小的范围之内得到承认。随着社会的文明程度逐步提高,观念上的占有在刑法领域有扩大化的趋势。  相似文献   
930.
肖怡 《人民司法》2012,(21):68-71
刑法中的每一个罪名都不是完全孤立的,它总是与相关罪名之间通过千丝万缕的联系而形成一个犯罪共同体,盗窃罪与侵占罪、诈骗罪之间正是因为法益之间错综交汇的缘故使得实践中相关这几个罪名的疑难案件出现辨析上的争议。要想从实质上理解和把握盗窃罪与侵占罪、诈骗罪,需要跳出单纯从正面认识某一犯罪构成的思路,把这三个罪名放入到整个侵财犯罪共同体中,将研究视点聚焦于规范与事实之间,通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