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3566篇
  免费   61篇
  国内免费   43篇
各国政治   234篇
工人农民   47篇
世界政治   740篇
外交国际关系   441篇
法律   1164篇
中国共产党   3703篇
中国政治   3517篇
政治理论   1352篇
综合类   2472篇
  2024年   51篇
  2023年   232篇
  2022年   250篇
  2021年   313篇
  2020年   250篇
  2019年   171篇
  2018年   81篇
  2017年   144篇
  2016年   192篇
  2015年   280篇
  2014年   775篇
  2013年   773篇
  2012年   987篇
  2011年   1300篇
  2010年   1605篇
  2009年   1054篇
  2008年   974篇
  2007年   794篇
  2006年   811篇
  2005年   610篇
  2004年   449篇
  2003年   413篇
  2002年   452篇
  2001年   394篇
  2000年   261篇
  1999年   18篇
  1998年   14篇
  1997年   7篇
  1996年   4篇
  1995年   4篇
  1994年   1篇
  1993年   1篇
  1992年   2篇
  1991年   1篇
  1987年   1篇
  1985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00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81.
市场竞争越来越激烈,采用集中型市场营销策略,集中力量打歼灭战,求专求精不求大,是中小型企业谋生存求发展的必由之路.本文作者就此做一点有益的探索.  相似文献   
82.
政党制度是政治制度的一部分,加拿大的政党制度是大党占统治地位,两党制是主体。政党的执政方式有三个方面的特点:一是“代理人制度”;二是以自由主义为基本的主流意识形态指导着加拿大执政党执政;三是浓厚的地方色彩。  相似文献   
83.
公有制经济的主体地位不仅仅体现在公有资产在静止时的数量优势,更应该体现在公有资产素质的提高;公有资产转换为资本的能力、公有资本流动的速度、自由度的程度;体现在公有资本在流动中的市场竞争力、控制力、领导力和保值增值的能力上。因此,我们要牢牢树立公有资本的流动观念、公有资本的控制力观念,要实现从一般的结构优势观念向核心竞争优势观念转变。  相似文献   
84.
进入21世纪,中国660多个城市的定位和产业支撑点以及相关环境等问题,越来越突出地表现在城市竞争力上,城市之间的竞争有愈演愈烈之势,也越来越缺乏理性。因此,在城市激烈竞争的背后,只有认真反思城市竞争出现的一些问题,深刻认识城市发展的规律,才能更好地提升城市的竞争力。  相似文献   
85.
一、中国企业“走出去”的战略谋划 (一)中国企业“走出去”的国家战略谋划中国企业“走出去”的国家战略是中国国家总体发展战略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国家发展战略在全球的延伸和体现。它要为中国实现现代化战略目标服务,并有利于在更广泛的空间里促进经济结构调整和资源优化配置;有利于增强中国经济发展的动力和后劲;有利于国家的长远发展和安全;更重要的是有利于中国企业在制定与实施“走出去”的战略中有一个明确的方向。 1、分析中国企业“走出去”的国家战略环境 (1)充分认识中国在世界经济中的有利地位。  相似文献   
86.
选人用人问题是一个必须深入思考、认真探讨的重大课题。本文就人才选用、人才流动和人才的合理利用进行了论述。  相似文献   
87.
《中国监察》2010,(10):44-44
辽宁省社会科学院党组书记、院长鲍振东撰文指出,在建设马克思主义学习型政党中当先锋、作表率,是领导干部拒腐防变的必然要求。坚决反对腐败,是我们党必须始终抓好的重大政治任务。造成少数领导干部出现腐败问题的原因很复杂,但从根本上来说,问题主要是出在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上。  相似文献   
88.
本文分析了企业核心竞争力与流程再造战略的内涵与关系,以海尔为案例剖析了流程再造对企业核心竞争力的提升,阐述了流程再造战略的特点与要求。  相似文献   
89.
在中国已经加入世界贸易组织的新形势下,面对知识经济社会的挑战,作为地方政府为更好地与时俱进,需要进行政府自身的变革,构建地方政府的竞争优势,不断提升政府能力,树立良好的政府形象,以有效地推动区域经济社会发展.  相似文献   
90.
文章从公民社会视角阐述了中国共产党的现代化,分为三个部分:一是公民社会的概念;二是阐释了选择公民社会角度的缘由;三是公民社会发展对中国共产党现代化的促进作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