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234篇
  免费   8篇
各国政治   2篇
工人农民   5篇
世界政治   46篇
法律   780篇
中国共产党   40篇
中国政治   166篇
政治理论   24篇
综合类   179篇
  2024年   4篇
  2023年   17篇
  2022年   19篇
  2021年   25篇
  2020年   29篇
  2019年   12篇
  2018年   5篇
  2017年   8篇
  2016年   19篇
  2015年   39篇
  2014年   92篇
  2013年   85篇
  2012年   90篇
  2011年   127篇
  2010年   115篇
  2009年   97篇
  2008年   85篇
  2007年   62篇
  2006年   66篇
  2005年   47篇
  2004年   29篇
  2003年   49篇
  2002年   53篇
  2001年   27篇
  2000年   33篇
  1999年   4篇
  1998年   1篇
  1997年   1篇
  1994年   1篇
  1986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24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41.
故意传播艾滋病的行为具有严重的社会危害性,从犯罪的构成要件上足可以以犯罪论处.就目前而言,合理地追究其刑事责任还存在很多争议.对此,应具体问题具体分析,通过司法解释来明确惩罚力度.  相似文献   
142.
宾语 《法制与经济》2009,(11):10-12
副乡长带人故意毁坏群众财物 2008年3月7日,凤台县城北乡发生了一场闹剧:乡政府在“拆违”行动中,一位副乡长带队,抡起大铁锤对群众的施工设备进行打砸,一次性连砸30多户。  相似文献   
143.
王海在“打假”案件中为什么败诉?已经有了两个最常用的理由:一是王海不是消费者;二是有些商家售假并非故意,他们甚至也是受害者。在实践中,这两个理由的阵地已经越来越守不住了。因为人们日益清醒地认识到,《消费者权益保护法》(以下简称《消法》)第49条关于加倍赔偿的规定,其立法精神就是要使有假骗行为的商家必须为他们的假骗行为付出代价,从而有效地遏止假骗行为:如果一味计较王海一类的购假索赔者是不  相似文献   
144.
复数不作为者成立共同正犯的基础就在于复数的不作为者间有意思的联络,而基于共同的犯罪故意,共同实施了不作为行为,导致危害结果发生。无论是形式的不作为共同正犯,还是实质的共同正犯都具有共同性,而共同性既是认定不作为共同正犯存在的基础,也是界定不作为共同正犯存在范围的关键因素。  相似文献   
145.
故意在犯罪论体系的地位是随着对于故意认识的改变而变化的,大体沿着主观归罪——客观责任——主观责任这样一个变化趋势进行,并进而形成了关于故意在犯罪论体系地位的五种学说。故意在犯罪论体系的地位和作用具有双面性,一方面受到犯罪论理论体系的限制,另一方面也制约犯罪论理论体系的构建,故意在犯罪论体系的地位属于构成要件、违法、责任三要素说。  相似文献   
146.
《西部法苑》2001,(4):62-62
一位年仅22岁的女子,被南京市鼓楼区法院判处有期徒刑6个月、罚金2000元,从而成为江苏司法史上首例因故意传播性病而被判刑的案犯。  相似文献   
147.
行政放弃职权和行政滥用职权、行政超越职权、行政误用职权等一样都是行政主体的瑕疵行政行为,行政法学界和行政法治实践给予了后三者足够的重视却忽视了行政放弃职权,这一现象严重制约了我国行政权的有效行使.行政放弃职权存在于诸多范畴中,主要有放弃行政处置权、放弃行政制裁权、放弃行政许可权、放弃行政管理权等.确立行政放弃职权的法律责任必须明确其责任主体、责任形式、责任认定、责任承担.  相似文献   
148.
本文针对近年来多发的“雇凶杀人”案件,结合具体个案,探讨追究雇凶者和行凶者的刑事责任的理论基础。在共同犯罪理论的指导下,重点研究共同犯罪的构成条件,共同犯罪的分类以及现行刑法理论中论及较少的概括故意教唆理论。  相似文献   
149.
刘亚娜  王青 《行政与法》2006,(6):116-118
关于事态犯罪的研究已经形成若干成果。但关于其共犯形态的专门性研究尚属少见,为了实现司法实践中对事态犯罪具体案件的正确认定,本文着力探讨了事态犯罪共犯的相关理论,重点论述了事态犯罪的间接正犯、身份犯问题,事态犯罪的共同故意和犯罪目的问题,以及共犯行为方式的不同结合等几个问题。  相似文献   
150.
行为人认识到若不采取有效措施,由于自己的过失犯罪行为所导致的法益侵害状态将会进一步恶化,而听之任之,以致某种法益遭受更严重的侵害的,转化成故意犯罪,先前的过失犯罪被吸收。过失共同犯罪的概念,在我国不应被承认,但对于其中一人的过失行为所导致的危害结果,作为行为共同体的对方,因为违反了共同的注意义务,亦因对危害结果负责。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