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329篇
  免费   10篇
各国政治   2篇
工人农民   6篇
世界政治   41篇
法律   822篇
中国共产党   41篇
中国政治   189篇
政治理论   25篇
综合类   213篇
  2024年   4篇
  2023年   17篇
  2022年   17篇
  2021年   25篇
  2020年   25篇
  2019年   7篇
  2018年   5篇
  2017年   10篇
  2016年   19篇
  2015年   42篇
  2014年   92篇
  2013年   92篇
  2012年   95篇
  2011年   137篇
  2010年   119篇
  2009年   103篇
  2008年   91篇
  2007年   74篇
  2006年   74篇
  2005年   59篇
  2004年   40篇
  2003年   53篇
  2002年   63篇
  2001年   31篇
  2000年   34篇
  1999年   6篇
  1997年   2篇
  1994年   1篇
  1986年   1篇
  1980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33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71.
正1简要案情某年某月17日21时许,清远市某县某镇滨江路东一街西二巷11号701室发生一宗故意杀人案,叶某(女,32岁)和邓某(男,8个月)母子在家遇害。2现场勘查情况现场位于某县某镇滨江路东一街西二巷11号701室。701室由三房一厅一厨房一卫生间一阳台组成。大厅位于该住宅的东南部,大厅的西南侧是阳台,西侧有南北并列两间房,北面的是主人房,南面的是小孩房。大  相似文献   
72.
公证虚假证明是指公证当事人或申请人等在公证处办理公证过程中,为达到有利于己方的目的或一方获得非法权益、加重对方义务的目的。故意制造或提供的虚假证明材料。申请公证的证明材料是公证处判明公证对象的真实性、出具公证书的重要依据。  相似文献   
73.
为了解决我国交通肇事罪中共犯的争议,应当对我国刑法第25条、第29条作出新的解读:"教唆他人犯罪",可以理解为包括故意教唆他人过失犯罪;"共同犯罪是指二人以上共同故意犯罪",宜理解为共同犯罪通常是共同故意犯罪的简称;"二人以上共同过失犯罪,不以共同犯罪论处",是指故意教唆过失犯罪,不以共同故意犯罪论处;"应当负刑事责任的,按照他们所犯的罪分别处罚",是提醒我们在违反共同注意义务的前提下,对于不同主体间的混合罪过行为,如果故意行为人的行为构成更重的犯罪,要以其所触犯的更重的罪名定罪处罚。这是"从违法层面判断是否成立共同犯罪,从责任层面个别地判断各个参与人是否承担责任及何种责任"的共犯处理原则的应有之意。如此,就可以从故意教唆、帮助过失行为的全新视角肯定《最高人民法院关于审理交通肇事刑事案件具体应用法律若干问题的解释》关于共同过失犯罪的阐述。  相似文献   
74.
2000年8月30日凌晨4时许,乌鲁木齐市××路××房地产1号楼1单元402室发生了一起特大抢劫杀人案件。38岁的浙江籍女主人林玲萍与13岁的儿子郑利策被歹徒残忍杀害。家中男主人郑永林因当晚外出与客户应酬晚归而幸免于难。案发后,乌鲁木齐市公安局×警支队×大队的干警夜以继日,开展侦查,经过几天的缜密侦查于当年9月7日晚将两名犯罪嫌疑人卢贤民、史建勇抓获。  相似文献   
75.
包庇、纵容黑社会性质组织罪之包庇行为只能是出自故意 ,而纵容行为则可出自直接故意和间接故意。本罪并不以行为人主观上必须明确认识到对象是黑社会性质的组织、黑社会性质组织的违法犯罪活动为不可缺少的条件。只要行为人明知自己的行为是包庇、纵容犯罪的人 (包括犯罪组织及成员 )的违法犯罪活动 ,便构成本罪故意所必需的认识因素。  相似文献   
76.
侵犯商业秘密罪罪过形式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97刑法修订后,新增加了侵犯商业秘密罪,但是关于侵犯商业秘密罪的罪过形式,是故意还是过失,争议较大,从而直接影响到司法实践中对本罪的正确认定和处理,妨碍了刑法社会保障功能的正常发挥。本文在比较分析各种学说后认为,无论是从法律逻辑,还是从过失犯罪罪行法定的角度,该罪的罪过形式只能是故意而不能包括过失。  相似文献   
77.
“非法占有目的”产生的时间在刑法界越来越引起大家的关注,尤其是在界定合同诈骗案件当中此罪与彼罪、罪与非罪显得非常重要。“非法占有目的”在合同诈骗罪中只能产生于财物所有人交付(处分)财物之前,在合同诈骗案中不存在所谓的“事后故意”。  相似文献   
78.
佘祥林,湖北省京山县雁门口镇人。1994年1月20日,余祥林之妻张在玉失踪。4月22日,余祥林因涉嫌故意杀人被警方刑事拘留,4月28日被逮捕。  相似文献   
79.
论交通肇事罪中的“因逃逸致人死亡”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对刑法第133条交通肇事罪中"因逃逸致人死亡"的理解上,刑法理论及实务界存在着诸多分歧与争议.文章从主客观相结合的解释论立场出发,对该规定可能的语义内涵和罪过形式进行了深入的剖析,并在此基础上,对司法实践中相关情形的定罪量刑作出了分门别类的澄清.  相似文献   
80.
故意责任论   总被引:12,自引:0,他引:12  
刑法中的故意责任,是刑事责任的主要形式。故意不仅是一种心理事实,而且包含着规范评价。心理事实和规范评价都体现在认识与意志两个因素之中,由此形成统一的故意概念。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