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1230篇
  免费   392篇
  国内免费   64篇
各国政治   155篇
工人农民   134篇
世界政治   656篇
外交国际关系   332篇
法律   8178篇
中国共产党   2349篇
中国政治   4533篇
政治理论   1404篇
综合类   3945篇
  2024年   98篇
  2023年   405篇
  2022年   446篇
  2021年   557篇
  2020年   516篇
  2019年   428篇
  2018年   143篇
  2017年   257篇
  2016年   380篇
  2015年   729篇
  2014年   1665篇
  2013年   1382篇
  2012年   1684篇
  2011年   1603篇
  2010年   1603篇
  2009年   1572篇
  2008年   1717篇
  2007年   1251篇
  2006年   1061篇
  2005年   948篇
  2004年   718篇
  2003年   636篇
  2002年   628篇
  2001年   490篇
  2000年   390篇
  1999年   114篇
  1998年   51篇
  1997年   44篇
  1996年   30篇
  1995年   28篇
  1994年   15篇
  1993年   17篇
  1992年   22篇
  1991年   8篇
  1990年   13篇
  1989年   9篇
  1988年   2篇
  1987年   1篇
  1986年   2篇
  1985年   3篇
  1984年   4篇
  1983年   4篇
  1982年   3篇
  1981年   5篇
  1980年   3篇
  1979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00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0 毫秒
261.
在刑民交叉且刑民同步查办的虚假诉讼案件中,由于刑事证据和民事证据之间的差异,刑事笔录在民事虚假诉讼生效裁判检察监督中的证据效力问题受到了理论和实务界的关注和争论。刑事追诉过程中产生的讯问、询问笔录在民事生效裁判检察监督中当然具有证据能力,且应属于言词证据。其中当事人的“自认”在民事虚假诉讼检察监督中具有较高的证据效力,但其不能单独作为证据使用。作为证人证言,刑事笔录应成为检察机关向法院提出抗诉或再审检察建议的重要证据材料用以启动再审程序,在此过程中并不需要证人到场接受法官的调查询问;除此之外,对刑事笔录仍应按照民事诉讼证据规则进行审查,并与其他证据形成完整的证据链,才可作为民事虚假诉讼生效裁判检察监督的证据使用。  相似文献   
262.
行政公益诉讼听证的主要目的在于,公开听取以听证员为代表的社会公众对事实认定和法律适用的评判意见,更好地实现保护公益的目的。但在实践探索中发现,听证主题难以精准掌握,听证员意见的性质作用也不明确,亦缺乏相应的配套程序,难以充分实现听证在行政公益诉讼中的价值需求。因此,应当把案件的核心关键问题作为听证主题提交讨论,选任听证员时应侧重其专业素养。听证员针对专门问题发表的听证意见,可以综合其他证据作为案件办理的参考依据,赋予其相应证据效力。  相似文献   
263.
最高法研究室对“申付强诈骗案”的电话答复是针对特定个案裁判的处理,该答复不能适用于所有的诈骗案件。行为人在案发前退还部分或全部诈骗款物的行为,本质上是犯罪既遂后的认罪悔罪表现,不应影响入罪评判环节的“可罚性”判断,只应影响刑罚裁量环节的“需罚性”决断。司法实践不能为规避事实认定中的非法占有故意问题与规范评价中的诈骗数额确定疑难,对退还的诈骗数额采取绝对扣减的做法,而应结合个案答复的法律要旨和有关诈骗案件办理的司法解释规定,区分不同款物的返还情况和可能出现的法律处理结果,在保证刑法严肃性和刑事追究的前提下,妥善处理个案中法律适用的“可罚性”判断与“需罚性”裁量。  相似文献   
264.
陈朝鲜 《理论月刊》2007,(9):118-121
陶渊明辞官归隐历来备受世人关注。本文拟从他的心性入手去探讨这一话题,指出性真是陶渊明归隐田园的必然,心善是陶渊明归隐田园的基础。正是由于这二者,陶渊明在归隐后实现了人与自然之间的和谐、人与人之间的和谐以及个体的生命与心灵之间的和谐这三者的完美统一,从而领会到田园生活的闲情逸趣、自得之乐,进而成就了其至善至美的人格。  相似文献   
265.
思想政治教育的主体间性转向问题研究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思想政治教育的主体间性转向是指由主体性思想政治教育向主体间性思想政治教育转向,是现代哲学在思想政治教育中的具体运用,是解决当前思想政治教育中存在的诸多问题和局限性的客观要求。对思想政治教育主体间性转向进行深入研究,将有助于思想政治教育学科的理论建设,有助于增强思想政治教育实践的有效性,有助于思想政治教育走向现代化、科学化。  相似文献   
266.
易玲  尹丝媛 《科技与法律》2021,(4):66-72,148
人工智能的迅速发展给著作权法律体系带来诸多冲击.在解决后续具体问题之前,必须先明确人工智能是否具有著作权法意义上的主体资格.目前学界中关于肯定人工智能著作权法定主体地位的观点都有相应的不足.在人工智能技术发展的目前阶段,赋予人工智能著作权法定主体地位既无可能性也无必要性.我国著作权法应当继续坚持其作者权体系的立法初衷和...  相似文献   
267.
大多数企业对于培训重要性的认知转变可以从其投入于培训的资金比例上看出,甚至把培训用作招揽人才和留住人才的重要工具,以及提供给员工的另类福利。然而随着一轮轮培训潮的起伏,人们逐渐冷静下来,开始理性地寻找新的问题,为什么听讲时感觉效果很好的课程却很难与实际工作中的问题建立起逻辑联系,也就是学的东西不实用。很多企业反映,花在培训上的钱至少有一半是浪费了,更难以理解的是怎么会发生浪费,浪费在什么地方。那么,培训为何没有尽到其使命——帮助企业解决实际问题呢?  相似文献   
268.
行政公物是行政主体为了实现行政目的与执行公务之便利,所管理或者使用的财产。对行政公物概念及其范围的理解,我国和域外有所不同。构建我国行政公物制度有宪法、法律和其他规范性依据。目前,我国行政公物制度存在定位失误、监督不力、改革滞后等问题。加强预算监督与审计监督,健全行政系统内部监督机制,建立纳税人诉讼等公益诉讼制度等等,是推进行政公物制度改革的重要途径。  相似文献   
269.
有因型敲诈勒索,是指因经济纠纷或其他原因,行为人恐吓被害人并强索财物的行为。有因型敲诈勒索并不全都成立敲诈勒索罪。现有观点主要以权利行使为依据排除部分情形下敲诈勒索罪的成立。但是,即使行为人通过恐吓手段实现权利,其恐吓行为仍具有强制性且造成被害人财产损失,难以据此排除敲诈勒索罪的成立。应将视角由行为人权利转向被害人过错。在被害人存在过错的场合,尽管行为人的行为符合敲诈勒索罪的构成要件,但发动裁判规范的必要性受被害人过错的影响而降低,行为人行为的违法性也随之降低。在没有必要发动裁判规范的场合,行为人的行为不具有可罚的违法性而不成立敲诈勒索罪。排除敲诈勒索罪成立的情形主要包括两类:结果具有相当性的类型和行为具有相当性的类型。  相似文献   
270.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