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144篇
  免费   68篇
各国政治   8篇
工人农民   10篇
世界政治   74篇
外交国际关系   27篇
法律   1981篇
中国共产党   76篇
中国政治   332篇
政治理论   90篇
综合类   614篇
  2024年   15篇
  2023年   54篇
  2022年   50篇
  2021年   71篇
  2020年   45篇
  2019年   44篇
  2018年   21篇
  2017年   32篇
  2016年   49篇
  2015年   110篇
  2014年   228篇
  2013年   187篇
  2012年   194篇
  2011年   219篇
  2010年   208篇
  2009年   208篇
  2008年   267篇
  2007年   193篇
  2006年   183篇
  2005年   165篇
  2004年   175篇
  2003年   121篇
  2002年   137篇
  2001年   90篇
  2000年   90篇
  1999年   21篇
  1998年   15篇
  1997年   7篇
  1996年   2篇
  1995年   3篇
  1994年   4篇
  1993年   1篇
  1992年   1篇
  1986年   1篇
  1981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321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296 毫秒
991.
英国的立法和判例都承认所有权保留的效力。为实现卖方的所有权,英国法给予卖方以追索权,卖方不仅可以追索原物,追索产品,还可以追索销售款。英国法将延伸的所有权保留条款视为一种担保,并需要进行登记。由于所有权保留条款在法律上的复杂性,该条款的应用仍然存在一些问题。  相似文献   
992.
993.
994.
公司分立无效之诉初探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公司分立涉及众多利害关系人的利益 ,我国应参酌国外立法例设立公司分立无效制度。公司分立无效一般只能通过诉讼途径来主张 ,法院在审理公司分立无效之诉时 ,应尽可能保持分立后法律关系的稳定。  相似文献   
995.
公证债权文书作为一种证据形式,在债权的保障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但其在强制执行方面的效力一直备受争议。本文从法律规定入手,探讨公证债权文书与法院强制执行之间的关系。通过分析相关案例和司法解释,总结出公证债权文书在强制执行中的具体效力,为公证人和当事人提供参考。同时,也建议加强法律规范,营造良好的运作环境,使公证债权文书在强制执行中更加有效地发挥作用。  相似文献   
996.
吴健 《法制博览》2024,(6):28-30
民事行为的效力与无效问题一直是民事法律领域中的一个热点问题。本文通过对民事行为效力与无效问题的研究,探讨了民事行为的效力与无效原因、无效的种类、无效的效力后果等问题。民事行为的无效原因包括法律规定、当事人意愿、行为内容等多种因素。民事行为的无效种类包括相对无效和绝对无效两种类型。相对无效指的是民事行为在一定条件下被认定为无效,而绝对无效则是指民事行为在任何情况下都被认定为无效。当一项民事行为被认定为无效时,会对当事人的权利和义务产生一定的影响,例如,需要返还已经履行的权利和义务、承担相应的赔偿责任。文章旨在全面分析和总结民事行为的效力与无效问题,为民事法律实践提供参考和借鉴。  相似文献   
997.
刘艳霞 《理论探索》2005,(1):124-125
事实婚姻一直是困扰我国立法和司法的难题 ,新《婚姻法》对这一问题采取了相对宽容的态度 ,但这一难题并没有从根本上得到解决。解决这一问题既要明确立法的价值趋向 ,又要在司法实践中充分尊重相关事实 ,这样才能使法律不至于陷入尴尬境地。  相似文献   
998.
要约效力是指法律在调整要约发生后当事人之间的关系时所表现出的强知力和约束力。它具体体现为要约人、受要约人、第三人因要约发出而享有的权利和承担的义务。要约效力取决于古典契约理论所坚持的“单方意思表示”的基本性质。同时,要约的效力也是当代契约理论所强调的当事人诚实信用义务的必然推论。  相似文献   
999.
犯罪体系论再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正>一、论述犯罪体系的意义本文旨在再次研讨、论述刑法学中的"犯罪体系"的意义,并从比较法的角度对日本的犯罪体系论进行讨论。对于论述犯罪体系的意义,在2005年于山东大学召开的研讨会上我所作的报告中业已指  相似文献   
1000.
人工生殖技术的发展改变了传统的自然生育方式,给法律上亲子关系的认定带来了巨大的冲击。传统"分娩者为母"原则受到了技术上的挑战,无法满足现实需求;根据基因来源确定亲子关系,在某种情况下背离了捐精者或供卵人的意思自治;而以"儿童最大利益原则"为标准使得代孕子女出生前无法形成有效的身份预期。从代孕协议的效力上来看,代孕协议本身并不与强制性法律法规相悖,也不会对公序良俗造成剧烈的冲击,代孕协议的效力不应被轻易否定。因此,代孕背景下亲子关系应当依据代孕协议确定,并以"儿童最大利益原则"作为补充要素。另外,由于代孕协议涉及到伦理色彩浓厚的身份法领域,其不能简单地适用《合同法》的规定,因此,在代孕协议无效的情况下,应当坚持"身份确定原则",严格限定当事人提起无效之诉的时效,并承认事实抚养关系。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