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545篇
  免费   2篇
各国政治   5篇
工人农民   2篇
世界政治   49篇
外交国际关系   16篇
法律   60篇
中国共产党   131篇
中国政治   205篇
政治理论   36篇
综合类   43篇
  2023年   1篇
  2022年   6篇
  2021年   4篇
  2020年   6篇
  2019年   3篇
  2018年   1篇
  2017年   1篇
  2016年   8篇
  2015年   11篇
  2014年   51篇
  2013年   66篇
  2012年   58篇
  2011年   60篇
  2010年   51篇
  2009年   45篇
  2008年   34篇
  2007年   42篇
  2006年   19篇
  2005年   20篇
  2004年   11篇
  2003年   8篇
  2002年   15篇
  2001年   10篇
  2000年   11篇
  1998年   3篇
  1997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54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09 毫秒
61.
国学大师季羡林老先生年逾百岁,仍耳聪目明、思维敏捷,积极参加社会活动,笔耕不辍。先生文人雅士的淡泊朴实和宽厚、深情重义的仁者风范,使我们领略到一代国学大师的风范。  相似文献   
62.
在繁华的广州市中山四路,有一座红墙黄瓦、古朴庄重、绿树环绕的古建筑群。它始建于明代洪武年间,迄今已有600多年历史。这座古建筑原为番禺学宫,是明清两代培养封建士大夫和祭祀孔子的地方。在中国共产党的革命历程中,毛泽东在这座红墙黄瓦的古建筑群里主办了第六届农民运动讲习所(简称农讲所),为中国革命事业培养了大批农民运动干部。  相似文献   
63.
颜明 《中国审判》2010,(11):45-45
古代文人雅士在讲述修身齐家之道的贤文中,不乏劝诫百姓不要打官司告状的言论,其中有些名句在民间辗转流传,演变成口语化的民谚。这些士大夫笔下的格言和百姓对头创作的民谚,真实地表达了社会下层对司法功能的否匙挂评价。试举几例:清朝佚名《增广贤文》中有这样的文句:“饿死莫作贼,气死莫告状”。  相似文献   
64.
中华文明有着上下五千年的悠久历史,从仰韶文化半坡人在陶器上绘制记事符号、大汶文化莒县陵阳河人在陶樽上刻画天象纹饰到殷商甲骨文的出现,再经金文、先秦陶文、简牍文、石刻文字等的发展,终于在秦统一六国后形成小篆。实现了文字系统化。文字的演化递变,同时也促进了社会的发展和交流。  相似文献   
65.
张启明 《学习月刊》2011,(21):13-13
自古以来,读书就是一件令人纠结的事。国人好似非常尊崇读书,士大夫阶层自矜"谈笑有鸿儒,往来无白丁",耕夫灌叟亦是"勤劳不足再加俭,耕有余闲且读书",所谓"万般皆下品,惟有读书高"便是明证。然而,又好像并非这么一回事,"百无一用是书生"、"读书误我四十年,几回醉把栏杆拍"、  相似文献   
66.
考场舞弊事件不过是赵匡胤借题发挥的由头,他的真实意图很明确,就是要把官员的选拔权抓到自己的手里,借此削弱文人官僚的权力开宝六年(973年)的一天,宋太祖赵匡胤在朝堂之上按照惯例会见当年新考上的进士。新  相似文献   
67.
士大夫阶层作为封建时代的知识精英,是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传承者。历史上一些积极有为的士大夫,往往把自己个人的命运同国家、民族的命运紧密地联系在一起,具有浓厚的忧患意识,谱写了一曲曲忧困忧民的爱国主义颂歌。士大夫忧患意识,同我们整个巾华民族的忧患意识,存在着总体上的一致性,当代中国公务员,各级党政群团机关的工作人员,应该继承我们民族优良的文化传统,  相似文献   
68.
梁发芾 《法制博览》2010,(12):70-71
汉朝有一个人,叫朱买臣,他和他老婆的故事,在后代不断被文人改编。朱买臣小时候很穷,却不治产业,唯好读书。他靠砍柴为生,一边挑着柴火担子,一边朗读,他的老婆也背着柴火跟随在后面,  相似文献   
69.
唐传奇小说"文备众体"的特征似已得到学术界的普遍认同,而在小说这种叙事性文字中,穿插使用诗、词、曲、赋等其他各体文字,不独唐文言小说为然,明清文人小说亦如此。如果说说唱艺术的文字遗存被取来作为案头"小说"进行阅读时,各体文字共享同一文本时常常显示出异质和杂糅,而诗、词、曲、赋等各类文字在文人小说中已各自承担起了相应的独特功能,从而成为一种"有意味的形式"。同时,小说家们之所以特别看重诗、词、曲、赋之类文字的写作,是因为此类文字最能表现其作为文人的"文学"才能,故各体文字本身皆有其相对独立的价值,不宜单从小说"叙事功能"的角度加以体认。因此"文备众体"最终成为明清文人小说最主要的文体特征。  相似文献   
70.
狄青在官拜枢密使后不久,把家搬到了大相国寺旁。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